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一低碳钢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及钝化处理

试验一低碳钢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及钝化处理

图 1 镀锌槽接线方式实验一 低碳钢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及钝化处理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镀的前处理工艺;2.掌握碱性锌酸盐镀锌工艺流程及钝化处理工艺;3.掌握碱性镀锌工艺参数对镀层质量的影响4.掌握镀层厚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碱性锌酸盐镀锌层晶格结构为柱状,结晶细密,光泽、耐腐蚀性好,适合彩色钝化。

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接近于氰化镀液,适合于形状复杂零件电镀;镀液稳定,操作维护方便,对设备无腐蚀性,综合经济效益好。

但碱性锌酸盐镀锌沉积速度慢、电流效率为70%~80%左右。

允许温度范围窄(高于40℃不好)、镀厚超过15μm 时有脆性、铸锻件较难电镀、工作时会有刺激性气体逸出,必须要安装通风装置等。

(1) 电极反应阴极反应:[Zn(OH)4]2- + 2e - → Zn + 4OH - 2H 2O + 2e - → H 2↑ + 2OH -阳极反应:Zn + 4OH - -2e - → [Zn(OH)4]2- 4OH - - 4e - → O 2↑ + 2H 2O (2)影响碱性锌酸盐镀锌层质量的因素 1)镀液的组成a.氧化锌 镀液的主盐,由于在碱性锌酸盐镀锌液中OH -根离子对Zn 2+的络合能力不高,因此阴极极化较弱。

为此,采用降低氧化锌含量,提高氢氧化钠含量的办法进行弥补。

通常将氢氧化钠与氧化锌的重量比控制在10左右。

锌含量适当提高,电流效率提高,但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复杂件的尖棱部位镀层粗糙,容易出现阴阳面;含量偏低,阴极极化增加,分散能力好,但沉积速度慢。

b.氢氧化钠,络合剂、阳极去极化剂和导电盐,兼有除油作用。

氢氧化钠适当提高,镀液导电性好,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提高,阳极不易钝化。

但如果用量过高,阳极化学溶解加速,镀液中锌离子浓度升高,造成主要成分比例失调,同时阴极电流效率下降,光亮剂消耗增多。

c.添加剂 保证锌酸盐镀锌质量的关键因素,没有添加剂的基础液只能得到海绵状镀层。

目前锌酸盐镀锌的初级添加剂主要是环氧氯丙烷与有机胺的缩聚物,加入到镀液后,能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于阴极表面上发生特性吸附,从而提高阴极极化,细化结晶,提高镀液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

为得到光亮镀层,须同时加入一些醛类光亮剂、混合光亮剂(如单乙醇胺、三乙醇胺与茴香醛的混合物)等。

常用的碱性锌酸盐镀锌光亮剂有香草醛、茴香醛等。

光亮剂添加要适量,含量过高,镀层脆性增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光亮剂常采用少加、勤加的方法,使其控制在工艺范围内。

2)温度(T ) 锌酸盐镀锌槽液的最佳温度为10~35℃,不同光亮剂适合的镀液温度也各有差异。

但一般来讲,温度高,光亮剂消耗大,槽液中锌离子浓度容易上升,镀液稳定性变差,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降低。

3) 阴极电流密度(Dk ) 镀液浓度和温度升高,阴极电流密度可适当提高。

温度低时,镀液导电能力差,添加剂吸附强,脱附困难,此时不能用高电流密度,否则会造成边棱部位烧焦,添加剂夹杂,镀层脆性增大、鼓泡;温度高时,添加剂吸附弱,极化降低,必须采用较高的电流密度,以提高阴极极化,细化结晶,防止阴阳面。

一般地,镀液温度低于20℃时,电流密度采用1~1.2A/dm 2;20~30℃宜采用1.5~2 A/dm 2;30~40℃宜采用2~4 A/dm 2。

4) 阳极 可挂钢板或镀镍钢板等不溶性阳极。

工业生产上通常在镀槽旁设有溶锌槽,补充镀液离子的消耗,以防锌板在镀槽中的化学溶解及阳极泥渣进入镀液影响镀层质量。

建议采用0号锌锭(锌的纯度为>99.99%),在不生产时,应将锌板从溶锌槽中提出。

Cu 2+杂质 主要来源于挂具和极杠,一般槽液中Cu 2+不得大于15mg/L 。

少量的Cu 2+杂质会影响钝化膜的色调,稍高会使钝化膜发雾,再多时,硝酸出光后就发黑。

Cu 2+杂质可以用低电流密度电解处理,也可用锌粉或碱性镀锌除杂剂处理。

(3)钝化处理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大气中容易氧化变暗,最后产生“白锈”腐蚀。

利用氧化剂在锌镀层上生成一层转化膜,使金属锌的耐蚀性提高并赋予镀层美丽外观的工艺称为转化膜处理,习惯上称之为钝化处理。

工业生产中常以铬酸盐钝化为主,按照钝化后镀层的颜色可分为彩色钝化、白钝化、五彩钝化、军绿钝化和黑钝化等。

镀锌钝化前需要出光处理,一般采用在稀的硝酸溶液浸洗,以使镀层表面平整、光亮、钝化膜光泽好。

1)铬酸盐钝化成膜机理铬酸盐钝化液由铬酸、活化剂和无机酸组成,锌与钝化液接触时,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2O72- + 3Zn + 14H+→3Zn2+ + 2Cr3+ + 7H2O; 2CrO42- + 3Zn + 16H+→ 3Zn2+ + 2Cr3+ + 8H2O在酸性较强的高铬钝化液中,主要以Cr2O72-形式存在,在酸性较弱的低铬和超低铬钝化液中六价铬主要以CrO42-形式存在。

由于上述反应中,消耗H+,使锌镀层与溶液界面上酸性减弱,pH升高,当高于0.6时,钝化膜开始生成。

钝化膜的结构很复杂,是由Cr2O3·Cr(OH)CrO4·Cr2(CrO4)3·ZnCrO4·Zn2(OH)CrO4·Zn(CrO2)2·xH2O组成。

2三价铬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强度也高,在钝化膜中起骨架作用,锌的化合物溶于水,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干燥前膜层不牢固,它依附在三价铬化合物骨架上,填充了其空间部分,形成了钝化膜的肉。

在钝化膜中,三价铬的含量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钝化膜的色彩也随之变化。

三价铬化合物多时,膜层呈偏绿色;锌的化合物含量高时,钝化膜呈紫红色。

钝化膜中的化合物在潮湿介质中,能从膜中渗出,溶于膜表面凝结的水中形成铬酸,对镀层具有再钝化功能。

当钝化膜受轻度损伤时,化合物会使该处再钝化,抑制受伤部位的腐蚀,达到自修复的作用。

2)老化镀锌钝化后于40~60℃下烘干,则为老化处理。

老化使钝化膜失去部分的水分,不仅膜的色泽更加艳丽,而且膜的硬度和耐磨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此外,还可以提高钝化膜的附着力和抗蚀能力。

如老化中钝化膜过度失水,则膜的脆性增大,色泽变暗、甚至收缩脱落。

因此老化的温度不能大于60℃,时间不能过长,用手摸工件略为发烫即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试剂及工艺条件化学除油液及工艺:氢氧化钠20g/L,碳酸钠20g/L,磷酸三钠20g/L,硅酸钠5g/L,OP乳化剂2ml/L,50~60℃。

浸蚀液及工艺:盐酸HCl(比重=1.19)150~200 g/L,六亚甲基四胺1~3 g/L,30~40℃活化液及工艺:盐酸(比重=1.19)体积分数3~5%,室温20~60s。

出光液:质量分数3~5% HNO3溶液,出光时间3s。

钝化液及工艺:①彩色钝化工艺配方:铬酐5~8g/L,硝酸3~5ml/L,硫酸0.3~0.5ml/L,pH值0.8~1.6,浸渍时间6~20s,空中停留5~10s。

②蓝白钝化工艺配方:铬酐0.3~0.5g/L,三氯化铬2~3g/L,硫酸盐1~2g/L,氟化物1-2g/L。

硝酸2~5ml/L,pH=1.6~2.0,室温,时间2~3s,空停2~3s。

点滴液:3%硫酸铜溶液2.仪器及测量体系矩形槽及整流器一套,阴极铜板9块,锌阳极板2块(99.99%),电吹风,烧杯,玻璃棒。

3. 工艺流程除油→热水洗→水洗→浸蚀→2道水洗→活化→水洗→镀锌→水洗→水洗→出光→水洗→低铬钝化(彩色、黑色、蓝白)→回收水洗→水洗→温水洗→烘干四、实验步骤电镀组分参数影响实验:1.镀液配制1)以氧化锌10g/L为标准,按氧化锌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分别为1:8,1:10,1:9,1:11,1:12称取氢氧化钠。

配制五种碱性镀锌基础液。

分别编号为“1”,“2”,“3”,“4”。

体积均为500ml。

向每种镀液中分别加入添加剂DPE-III 2ml,WB 1.5ml,混合均匀待用。

基础液络合方法: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倒入烧杯中,注入100ml的蒸馏水(冬季可用热水),迅速搅拌溶解;将称量好的氧化锌放入小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加到热碱液中,直到完全溶解。

2)配制碱性镀锌基础镀液2L,以氧化锌10g/L为标准,按氧化锌和氢氧化钠的重量比分别为1:10,称取氢氧化钠,按照上述络合步骤进行络合溶解后稀释至需要的体积。

从上述2)的基础液中量取400ml待用,编号为5号;再量取400ml,加入DPE-III 2ml,编号为6号;再量取400ml,加入DPE-III 2ml,WB 1.5ml,编号为7号。

2.按图1所示接好线路,取300ml的1号镀液倒入矩形电镀槽中。

3.将低碳钢阴极试片,分别经除油、除锈、活化、水洗后放入镀锌槽中。

4.根据阴极试片尺寸(注意双面面积),按电流密度2A/dm2计算整流器所开的电流,电镀15min,取出水洗干净,最后一道蒸馏水洗。

5.采用磁性测厚仪分别测试镀锌层厚度(参见附录镀层性能的测试方法)。

6.重复“2-5”步骤,分别测试2号、3号、4号、5号、6号、7号溶液。

钝化工艺:7.在“7号”溶液中,以低碳钢为阴极,按电流密度2A/dm2,电镀15min,再分别制备镀锌试样2块,水洗干净。

编号分别为8号,9号。

8.将“7”步骤中的试样分别在硝酸溶液中出光处理,时间3秒,水洗干净。

9.将8号进行彩色钝化处理,9号试样进行蓝白处理。

钝化液及工艺参见“实验原理部分”,钝化后水洗,再经蒸馏水清洗干净,自然干燥。

10.将1-4号,6-9号试样分别截下1cm宽的试片,留出1cm区,其他部分用石蜡进行封样处理(参见图2)。

待用。

11.将8块剩余试片分别进行点滴试验,用胶头滴管滴1滴3%的硫酸铜溶液到记录点滴液整体变红色的时间。

12.实验完毕,整理台面。

五、数据处理1.厚度测试结果镀液体积: ;阴极尺寸:;阴极电流密度:;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编号参数变化条件镀层外观镀层厚度/μm1 ZnO/NaOH=1:8,DPE-III 2ml,WB 1.5ml2 ZnO/NaOH=1:9 DPE-III 2ml,WB 1.5ml3 ZnO/NaOH=1:11 DPE-III 2ml,WB 1.5ml4 ZnO/NaOH=1:12 DPE-III 2ml,WB 1.5ml5 ZnO/NaOH=1:10 不需测6 ZnO/NaOH=1:10 DPE-III 2ml7 ZnO/NaOH=1:10 DPE-III 2ml,WB 1.5ml2.钝化处理编号钝化工艺条件钝化膜外观893.点滴实验结果编号参数变化条件点滴实验结果/s1 ZnO/NaOH=1:8+DPE-III 2ml+WB 1.5ml2 ZnO/NaOH=1:9+DPE-III 2ml+WB 1.5ml3 ZnO/NaOH=1:11+DPE-III 2ml+WB 1.5ml4 ZnO/NaOH=1:12+ DPE-III 2ml+WB 1.5ml5 ZnO/NaOH=1:10 不需测6 ZnO/NaOH=1:10+ DPE-III 2ml7 ZnO/NaOH=1:10 +DPE-III 2ml+WB 1.5ml,未钝化8 ZnO/NaOH=1:10 +DPE-III 2ml+WB 1.5ml,彩色钝化9 ZnO/NaOH=1:10 +DPE-III 2ml+WB 1.5ml,蓝白钝化六、思考题1. 如何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2. 为什么镀锌的铬酸盐钝化具有自修复能力?3. 操作过程中,工序间清洗不干净,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4. 钝化膜为什么要进行老化处理?七、注意事项1.溶解氢氧化钠时,如氢氧化钠是颗粒状,注意防止颗粒溅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