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常考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常考必背详细知识点

哲学的含义:从本意上看(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本质上看(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产生上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特征上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叫哲学。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者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用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深厚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特征:1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重要性:1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2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看待自然和社会人生.指导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的建设经验的结果精髓;实事求是基本立场;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 全面发展观。

第三 协调发展观。

第四 可持续发展观。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意志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性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有两层含义:—是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