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纪念堂现场导游教学设计

中山纪念堂现场导游教学设计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
二0一一年八月
2012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B组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专业分类:旅游与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现场导游
广州中山纪念堂现场导游
作者姓名: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广州中山纪念堂现场导游
课程名称:现场导游
学习任务:中山纪念堂现场导游子学习任务:返团小结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学校:
9
10
附件:导游讲解技巧(教学中结合学生讲解的案例,以PPT形式展示)
导游方法和技巧是导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自己成为旅游者的注意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人员必须讲究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

国内外导游界的前辈们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导游方法和技巧,不少优秀导游人员还在通过实践不断予以补充、丰富,现择要介绍11种导游方法。

(一)分段讲解法
所谓“分段讲解法”,就是将一处大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来讲解。

也就是说,在参观一个大的、重要的游览点之前,先概括地介绍此游览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占地面积、欣赏价值等,使游客对即将游览的景点有个初步的印象。

然后,导游人员再带团顺次参观,边看边讲,将旅游者导入审美对象的意境。

如介绍杭州西湖时,一般先从其概况、传说、成因开始讲起,继而带出“一山、二堤、三岛”、“西湖新旧十景”等具体景点的讲解,旅游者边欣赏沿途美景,边倾听导游员有声有色、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讲解,定会心旷神怡,获得美的享受。

(二)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就是导游讲解时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着重介绍参观游览点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的方法。

一处景点,往往内容很多,导游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时空条件和对象区别对待。

做到轻重搭配,详略得当,必要时出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脉络。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2、突出景点的特征及与众不同之处
3、突出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
4、突出“……之最”
(三)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

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胜,使旅游者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

如旅游者到西安旅游,当下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前往市区的时候,途中,看到一座座陵墓,导游人员便即景生情地讲道:“中国的景观各有特色,北京看墙头,桂林看山头,上海看人头,到了西安大伙儿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坟头”,一席话说得非常形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就是在导游讲解中将典故、传说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即编织故事情节的导游手法。

就是说,导游讲解要故事化,以求产生艺术感染力,努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论事的讲解方法。

虚实结合法中的“实”是指景观的实体、实物、史实、艺术价值等,而“虚”则指与景观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趣闻轶事等。

“虚”与“实”必须有机结合,但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为“实”服务,以“虚”烘托情节,以“虚”加深“实”的存在,努力将无情的景物变成有情的导游讲解。

如讲解杭州断桥时,结合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上“千年等一回”的故事,一定会显得更加风趣生动。

再如一座雷峰塔本来显得很平常,由于民间故事的介入,白娘子、许仙、法海等人物穿插其中,导游人员一加喧染,就会激起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五)问答法
问答法就是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向旅游者提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的导游方法。

使用问答法的目的是为了活跃游览气氛,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思维,促使旅游者与导游人员之间产生思想交流,使旅游者获得参与感或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导游人员唱独角戏的灌输式讲解。

1、自问自答法
2、我问客答法
3、客问我答法
(六)制造悬念法
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旅游者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
使其产生悬念的方法即为制造悬念法,俗称“吊胃口”、“卖关子”。

(七)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就是以熟喻生,达到类比旁通的导游手法。

导游人员用旅游者熟悉的事物与眼前景物比较,便于他们理解,使他们感到亲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导游效果。

类比法分为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不仅可在物与物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作时间上的比较。

1、同类相似类比
2、同类相异类比
3、时代之比
(八)画龙点睛法
用凝炼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给旅游者留下突出印象的导游手法称之为“画龙点睛法”。

导游人员在讲解中以简练的语言,点出景物精华之所在,帮助旅游者进一步领略其奥妙,让他们获得更多更高的精神享受。

如,旅游团游览海南后,导游人员则可用“椰风海韵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来赞美海南风光;游览丝绸之路时,可用“西风古道,沙漠情韵”来概括,游览青岛时又可以“蓝天、绿树、红瓦、沙滩、碧海”五种景观来叙述。

讲解山水时,又可以‘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来赞赏,这种画龙点睛的介绍方法,使游客在游览中得到了知识的启迪,获得了美感欣赏。

(九)知识渗透法
导游员在讲解景物或事件时,可以介绍一些对游客理解讲解对象有帮助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材料。

如导游员在苏州带旅游者参观拙政园前,可先进行中国园林的分类背景知识介绍:“在中国,园林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拙政园属于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一般包括水、植物、建筑和假山4个要素。

大多数的私家园林在江南是因为江南多水和适宜造假山的湖石。


(十)科学成因介绍法
导游员对景观的认识从地理、环境、气象、水文等科学的角度进行讲解。

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对景观的认识从现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如,从地质角度解释西湖的形成;从光学原理解释海市蜃楼应光线折射所致。

(十一)引用法
引用法就是引用旅游者本国本土的谚语、俗语、格言等进行讲解。

这不仅能增强讲解的生动性,而且能起到以一挡十的作用。

分为明引、意引、暗引。

除上述11游方法外,我国的导游人员还总结出了概括法(平铺直叙法)、简述法、详述法、引而不发法、引人入胜法、引用名句法、课堂讲解法(例如作专题讲座)、由点及面法、由此及彼法、联想法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导游方法很多,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导游方法和技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

导游人员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和导游方法,并视具体的时空条件和对象,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样,才能获得不同凡响的导游效果。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