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作品分析-格罗塔住宅

大师作品分析-格罗塔住宅


建筑立面采用了边长约1m的方形钢 板 ,一方面保证了规则性,另一 方面做出各种尺寸的开洞、曲面等 适当的变化。产生了规则性与变化 性 共存的均衡。
在各个立面中均含面积 相同的正方形,运用重 复的手法使相对独立的 各个立面产生了有机的 联系。
作品分析·第二部分
——立体构成分析
从全局上看,大小形状各异的体块元素与 两根轴线形成了的有机整体。 这种恰当的排列使整个构成动感且富有秩 序。
轴线一: 基本构思:基本形的重复使用 基本形:长方体 基本单元:门形框架 处理方法:门形框架分别放在这一列的两边。 左边重复排列具有统一感,右边放置一个,有 象征性结尾作用。总体形成了一个带状的较虚的面。
轴线二: 基本构思:基本形的聚合 基本单元;长方体 基本单元:面 门形框架 处理方法:用基本形的边缘垂直结合,再利用 门形框架达到收尾作用。
体块二: 基本构思:基本形的聚合与消减 基本单元:长方体 处理方法:把基本形恰当的组合到了一起, 高差大小的变化使其主从层次分明。进行 恰当的消减使其左边体块表现虚,中间为实且体现微差, 右边形成对比。总体上虚实对比,统一且富有体积变化。
半圆弧面: 基本构思:基本形的重复 基本单元: 圆柱体 弧线 基本单元:线 处理方法:按照圆弧形状重复排列基本单元, 使其构成完美的半圆弧虚面。具有统一和活泼的美感。
作品分析——格罗塔住宅
Grotta House
任婧
建121-2 张磊 董江涛
2013.3
目录
• 一.平面构成分析 1.总平面及各立面分析 A.总平面图底关系 B.大尺寸比例 C.形式简化与分析 2.平面细部分析 A.立面体块 B.立面开窗手法 C.小尺寸比例 3.平面设计手法归纳
目录
• 二.立体构成分析 1.总体 2.建筑主体 3.轴线 4.局部体块 5.细节 6.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手法归纳
就总体而言,两条正交的轴线及分布于轴线两侧的含蓄的对称形 是其最大的特色。 两条交叉的轴线具有产生向心性的效果。使焦点集中于 中心的方圆变化。同时交叉的轴线也会增强建筑在两个方向的 纵深感。 值得注意的是,迈耶在对轴线的处理上以适当的截断、 虚化、呼应和暗示得到了富有变化和趣味的效果。 对称易取得稳定感,也易陷于呆板和乏味。 对于组成复杂的建筑,对称会不自然 。迈耶 以形的消减变化,形的呼应融合及虚实的对 比来削弱这种呆板感 。同时又以局部的完 全对称来控制整体的 稳定感。达到构成中 有序性和自由性的共 存。

总的说来整个立构布局条理清楚,主从分明, 参杂变化,有不均衡的美感,全局为一有机动 感整体。
作品分析·第三部分
——还原作品构思原点 解析作品的设计过程与步骤
设计原点 与 基本要素
基本形体
轴线
基本形体的组合
通过构成的手法 对形体进行处理
35
作品分析·第四部分
——总结设计要点、要素以及原理
而顶部由立柱构成的半圆形虚面则是 一个以轴线为对称轴的完全对称的形。 它对整条轴线上 分布的形都起到了 控制的作用而明显增强了整体分布的 秩序性。同时,同正立面左侧的框架, 和底侧的圆相呼应 ,既暗示轴线的 延伸又宣告其终止。 在纵轴线上,很明显,下侧部分消减的 矩形和圆形完形后依然是以轴线对称分 布。
基本构思:基本形的聚合与消减 基本形:圆柱体与长方体 处理方法:将基本形进行套叠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再对下方围和 圆柱的长方体部分进行消减变化,使圆柱这一主体被凸显出来从 而主次分明。再对剩余部分局部缺损,调整高差,使得这一整体 统一而又富有变化。再对右上部分进行较为复杂精细的消减组合, 形成了较虚的体块,从而使这一部分虚实对比。同样对最上方的长方体进行消减, 强化变化。 最后对圆柱体及被消减的长方体块上表面浅浅挖槽再做一系列有趣变化, 丰富了其形体层次变化。
4.运用到近似手法:重复形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 (图中红色圈起来的矩形即为重复形,但明显 有大小,方向的变化)
5.廊道在整个画面中有大小特异的感觉(小体 量与主体建筑的大体量对比)
7.前后两柱子互相呼应,暗示对称 轴的所在(红点为两柱子的位置, 红线为所暗示的对称,是一种移动 对称)
8.左右立面:趋向面的密集(绿框为大概划分的面, 主体建筑部分的面构成较密集,廊道方向所划 分的面较稀疏),能使构图分清主次,而且远 离焦点的基本形与主体有所穿插变化)
目录
• 三.设计基本要素与设计原点 • 四.设计手法总结
作品分析·第一部分
——平面构成分析
组成建筑形体的皆为简单纯粹的几何体,因 其作为建筑形 体很普遍,所以很多时候易与周围环境 融合。因此, 若要使简单建筑形式具有某种表现力就要在其周围的 一定范围内留出空地。
• 在正立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横向轴线上对称的大框架。左 侧的矩形框形似右侧重复的矩形框,虚化了轴线的存在又 暗示轴线的终止。形成了形体不完全对称中的秩序感。且, 右侧以一定节奏感的廊柱(而非严实的墙体)产生的轻盈 感和左侧远远 一笔的呼应削减了画面右部的重量,从而 使画面重心趋中均衡。
设计手法:1基本形的组合与轴线对设计的引导
2.相同尺寸的重复利用。
构成手法的总结
•对比 虚实对比、曲直对比等 走廊两侧扶手的处理 。 如:纵轴线两ຫໍສະໝຸດ 形体的处理。呼应 与 相似
横轴左侧框架与纵轴线上侧框架的相似与呼应
如:
曲面框架与主体立面框架的相似与呼应
我们的分析到此结束。
谢谢!
多处以线的形式来表现重叠的两个形态。 (如图一)
图一
左右后立面平面构成分析
1.以方形为基本型多次重复,使视觉形象秩序化, 和谐统一,整体感强。(如图2)
图2
2.自由分割:将一个大方形自由分割成若干个方形组 合,同时还保持均衡统一(如图红线为大方形,绿线 为小方形)
3.后立面:带有变异的中心对称,稳重感, 平衡统一,整体感觉还是一个方块整体 (如图的红线为重心对称轴所在,绿圈即 为变异部分,不完全对称)
所有体块形的连接构思:简单基本单元的穿插组合及排列
处理方法:东西轴线在主体较虚 的部分形成线与面的穿插,南北 轴线与主体最上方的长方体虚的 部分相连接,这种虚实穿插对比 使得主要框架被灵活的连接成为 一个主体。东西轴线右边与主体 右下角部分一起具有带状围和作 用,且这围和是虚面与实面的连 接与对比。东侧的体块近似主体 右上方的消减部分被脱离移动出 来,与主体有遥相呼应的作用并 且使整体均衡。北侧长方形截断 南北轴线的延伸,转折成了新的 小轴线。让布局生动了起来。半 圆弧面起到收尾作用让整体完整。 总的说来整个立构布局条理清楚 ,主从分明,参杂变化,有不均 衡的美感,全局为一有机动感整 体。
在总平中可以发现若干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通过相同比 例矩形的套叠、分离形成明晰的层次感,防止形体陷入混 乱。
对于整个平面来说,重心是向右边偏移的,适当的偏移摆脱了均衡的桎 梏,活跃了画面。但是这种偏移又不能过度。迈耶在比例尺寸方面进行 两点处理削弱了右侧两个形体的重量感。
该形体的顶视与右 视皆为黄金 矩形, 迈耶通过在此处设 立一矩形使重心右 移,同时又以黄金 比例来柔和人们的 视觉,减轻其重量 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