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
B
63
参考书目:
1.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 史密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王贵祥译.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弗兰普顿.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2007 4. 柯洪编著.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刘托译.北京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罗杰•H •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汤纪敏,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 2006 6. 路易斯 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 原口绣昭 著 徐苏宁 吕飞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B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美国,阿拉维纳曾为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
华大学设计了学生宿舍(2008年)。
B
62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
作业任务书
以组为单位(4人/组),从现代主义或其后的建筑大师中选择一位大师在欧洲的建筑 作品进行分析:
(1)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区位、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外部空间、出入口、景观组织等,绘 制黑白图,归纳总图设计特点; (2)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绘制功能分析图、平面与垂直交通空间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空间限 定的方式、家具布局分析,总结特点; (3)建筑形态与造型:建筑形体组合与构图、各立面的构图、轴测、开窗方式、建筑造型特点; (4)建筑结构与材料运用: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细部构 造分析。
B
20
B
21
珊纳特塞罗镇中心
B
22
以时间顺序介绍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设计手法,
B
23
不采用左右对称布置,不是在中央配置 大的体块和空间以强调中心性,而是在 端部布置大的体积和空间,形成离心性 及偏心性
B
24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两个水平面所限定的空间,其垂直面都 是透明的玻璃,从内外都能看出平滑的 水平面相分离的无柱空间
B
55
宁波历史博物馆
B
56
2013
伊东丰雄(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
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3年3月18日,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 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 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 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 称为URBOT(Urben Robot),在1979年正式 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 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 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 (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 相当明显。
弗雷·奥托第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是他20世纪 50年代为德国联邦园林展和其他展会设计了外形 美丽且具有“浮动”屋顶的临时展馆。该展馆除 了外形及结构上的优点外,简易,事后容易拆除。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场馆设计中,弗 雷·奥托在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优雅、独特、拥 有悬索结构的德国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他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主体育场——慕尼黑奥 林匹克体育场设计的帐篷式屋顶结构,该结构的 实现是对建筑空间结构颇具革命性的挑战,很多 设计师都曾在这场挑战中失败,而弗雷·奥托却 写下“完胜”二字,当然此次胜利是慕尼黑奥林 匹克体育场建筑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水平板式空间
B
25
正方形的空间单元被有意识地强调。
正方形空间单元的分离,连接的必然结 果,小的空间单元向上部生长必然就形 成了塔的形状
平面的动态,结构井字梁
B
26
印度管理学院宿舍
通过建筑物的中心空间统一各个空 间单元,表现出了整体的中心。
不是实体的中心,而是空间的中心
B
27
通过建筑物的中心空间统一各个空 间单元,表现出了整体的中心。
不是实体的中心,而是空间的中心
B
28
印度管理学院宿舍
B 多米尼克修道院设计方案
29
路易斯 康 按形式布置房间 柯布西埃 按功能布置房间
B
30
瑞士学生会馆
路易斯 康 按形式布置房间 柯布西埃 按功能布置房间
布瑞安 毛厄大学女生宿舍楼
B
31
埃森曼住宅2#
埃森曼住宅3#
B
马克斯•莱因哈特大3楼2
双层皮肤:消除建筑的沉重感,创造透明感 和进深感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 彩。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 建筑工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 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 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 的地方是他在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 材料的使用,诸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 生纸纤维和塑料等复合材料。
风之塔 B
仙台媒体中心 58
2014
坂茂 2014年获奖者,将该建筑奖的精
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 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 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 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 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 神领地。每当灾难发生时,他常常自始至终 地坚守在那里,例如在卢旺达、土耳其、印 度、中国、意大利、海地,还有他自己的祖 国,日本。
向大师学习之 ——大师作品分析
B
1
WalterGropius
Frank Lloyd Wright
Le Corbusier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B
2
Isadore Kahn
B
3
B
4
B
5
B
6
B
7
B
8
B
9
B
10
B
11
网格化的布置柱子 流动空间在公共区域的体现
它不同寻常的表面由2874个菱形膜结构构成,膜结构具有自我清 洁、防火、防水以及隔热性能。每个膜结构都可以在夜间被照成 红、蓝、白三色,分别对应拜仁、慕尼黑1860以及德国国家队的 队服颜色。慕尼黑人非常喜欢这个球场,并亲切地将其称为“安 全带”。
巴塞罗那普遍文化论坛 B
安联体育场 39
Brandeburg大学IKMZ图书馆 B
B
47
理查德 罗杰斯
板球媒体中心
B
48
努维尔
第11大街100号住宅塔楼
B
49
彼得 祖索尔
科隆美术馆
B
50
瓦尔斯温泉浴场
B
51
妹岛 和世
B
52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B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53
艾德瓦尔多 苏托 德 莫拉
B
54
2012
王澍(1963年11月4日-),中国建筑师。
2011年,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现 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 师。出版专著《设计的开始》。 2012年2月27 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获得这个 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 王澍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 国最具文人气质的建筑家”美誉。代表作品有 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 书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
B
12
无方向性的十字柱,使得空间流动的特性更加明确
B
13
B
14
B
15
B
16
B
17
多米诺住宅
- 柱与板结构 - 男性化的建筑风格
Monol 住宅
- 柱与墙结构 - 女性化、不受主观控制
B
18
立面元素和平面各个功能的尺寸 成比例布置
对角线互相平面和垂直
将立体主义的构成设计运用在立 面设计和平面构成上
B
33
B
法西斯大厦(朱塞佩·特拉尼设计)34
B
35
雷姆 库哈斯
B
36
库哈斯用戏剧
波尔多住宅
B
37
赫尔佐格和 德梅隆
B
38
平面由一个大三角组成,表面是海绵状的深蓝色材质,伸展的墙面中间镶嵌着很多 被切开的凹槽和不规则的玻璃条形窗。而这个大三角形内部,也穿插了很多形态不 规则的采光天井,光线透过天井穿入建筑内部,产生光与影的变化。
维特拉家具展厅 40
格伦 马库特
将建筑与所处环境、氛围有机结合
B
41
约翰 伍重
B
42
扎哈 哈迪德
西班牙Tond消防站 B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44
汤姆 梅恩
B
45
Hypo银行卡莱根福总部多用途中心 B
加州交通运输局第七局总部 46
保罗 门德斯 达 洛查
智利天主教大学UC创新中心
阿拉维纳曾为圣地亚哥久负盛名的智利天主教大
学设计了一系列杰出建筑。这些节能建筑采用创
新型高效外墙和楼层设计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并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光照明和欢快的聚会场所。
他的作品还包括目前正在中国上海兴建的诺华公
司办公楼,其办公空间的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的工
作模式——如个体或集体,正式或非正式等。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