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表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0年,该国人口数量最接近()A. 0.1亿B. 1亿C. 3亿D. 10亿2. 该国最可能是()A. 印度B. 加拿大C. 美国D. 俄罗斯3.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 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 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D. 人口增长模式一直为高-高-低模式『答案』1.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8%,则该国人口数量约为10.8亿,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2000年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题详解】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均为18%,A错误。
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均为18%,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正确。
2000年该国人口约为10.8亿,预测2050年约为16.2亿,人口数量明显增长,C 错误。
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D错误。
故选B。
为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京沪等城市加快产业转型,严控“大城市病”。
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2012~2017年常住人口变化示意图,圆圈越大表示人口规模越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2012~2017年间()A. 北京人口逐年增加B. 上海人口逐年减少C. 杭州人口逐年增加D. 成都人口增速加快5. 影响上述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环境②社会文化③经济因素④政策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4. C 5. 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以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因素。
【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以及学生读图能力。
直接读图判断,2012-2017年间,北京在2016-2017有人口减少的迹象,A错;上海在2015-2016有人口增加的迹象,B错;杭州的白球是逐渐变大的,即杭州人口逐年增加,且通过每年增加的数量分析,呈加速增加的趋势,C对;成都的白球是先增大,后减少,说明增加速度是先增后减,增速较慢,D错,故选C。
【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人口变化因素。
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和政策因素。
自然环境对城市人口变化的影响不大,①错误;社会文化对城市人口变化的影响不大,②错误;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③正确,政策因素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④正确,故选B。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7.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答案』6. A 7. D『解析』【6题详解】据图可知,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则人口密度增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比重有27%增加到40%,因此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不足50%。
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说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故A正确;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则人口密度增大,故B 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城市人口比重有27%增加到40%,因此城市入口数量增加不足50%,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A。
【7题详解】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这不是常住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故A 不符合题意;该省在2000-2010年无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故B不符合题意;该省在2000-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没有缩小,故C不符合题意;该省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较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常住人口减少,故选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8.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③人口死亡率升高④劳动力短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②育龄妇女比重提高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
选A。
【9题详解】我国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①说法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利于降低出生率,③④说法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出生率上升,②说法错误。
选C。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0.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自然环境好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1.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 土地资源浪费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 城乡协调发展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10. C 11. 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10题详解】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
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故选C。
【11题详解】“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
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
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
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 东B. 南C. 西D. 北13. 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 )A. 输入B. 管理C. 分析D. 输出14. 该城市计划布局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较适宜的选址为(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2. C 13. C 14. A『解析』【12题详解】注意图中指向标。
从图中提取数据可知,自A点向西的距离是:15+17+19+23+27=101,向东:24+25+20+40=109,向南:33+20+23+27=103。
故到科技馆的最短行驶方向是向西。
故选C。
【13题详解】应注意是利用“学校建成的GIS”,因此想了解各位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只需要利用GIS的分析功能即可。
故选C。
【14题详解】垃圾焚烧发电厂易造成城区大气污染,故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故应布局在甲处,故选A。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一个工作日不同时段出租车乘客净流入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产生图示现象的主导因素是该城市的()A. 功能分区与居民出行目的B. 路网系统及客运结构C. 行政区划与人口迁移方向D. 规模等级与产业结构16. 针对图示现象可能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化城市居住环境②加快市中心职能疏散③适度发展共享单车④分时段开通公交专用车道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③④D. ②④⑤『答案』15. A 16. 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5:00-10:30出租车乘客净流入量最大的为市中心区,应该为商业区,此时间段应该为去上班时间,16:30-22:00出租车乘客净流入量最大的为市中心区外围,应该为住宅区,此时间段应该为下班回住宅区时间,所以,产生图示现象的主导因素是该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居民出行目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题详解】优化城市居住环境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无关,①错误。
加快市中心职能疏散可以分散市中心的人流,缓解交通拥堵,②正确。
适度发展共享单车,分时段开通公交专用车道均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④正确。
C②③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40年来建成区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7. 促进该城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 城郊农业发展B. 人口自然增长C. 建筑工业发展D. 社会经济发展18. 建成区面积变化对该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 热岛效应加剧B. 植被覆盖增加C. 地价房租上涨D. 雨水下渗增多『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18题详解】注意题干要求是对该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是人文环境,因此排除C;建成区面积增加,会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热岛效应加剧;城市路面硬化,雨水下渗减少。
故A正确,B、D错误。
19.如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A. 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B. 空间形态、道路格局C. 空间结构、经济水平D. 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答案』B『解析』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中白色区域就是北京、天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轮廓,即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不能看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耗能状况等,故选B。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1. 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加强道路建设④完善排水系统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20. A 21. D『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图文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以及治理城市内涝的措施,需要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