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卷Ⅰ(选择题共 66 分)一.选择题(共 4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6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2.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
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A.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B.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C.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D.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3.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
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4.有研究表明,在 l842 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1农村领导城市。
L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 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5.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6.1934 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 县 48 村 2707 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 公顷以上的只有24 户,占总数的0.9%。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7.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
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
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8.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表中信息表明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9.新航路开辟后,纷纷出现可以转让股权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 1602 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类股份公司的出现主要适应了A.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区域贸易中心的转移 D.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10.下表是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2合历史史实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 年工业革命开始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 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A.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11.1904 年,美国的 381 个托拉斯兼并五千多家企业,掌握着七十多亿美元的资金。
德国的电业总公司和西门予公司基本上垄断了德国的电气工业。
下列哪项不是垄断组织建立的原因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 B.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C.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 D.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建立12.苏联某个时期中央撤销 200 个管理总局和处,地方撤销 93 个管理局。
把一部分设立在各共和国境内的中央企业移交各共和国管理。
这可能是苏联哪个时期的工业改革措施A.斯大林历史时期 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13.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
这说明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C.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14.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
这一观点355法国8国8英国12美国62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 .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15.阅读下列比例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以说明1950年国民生产总值意大利日本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日本19意大利6德法国11德国14美国43英国7图一图二A.资本主义发展呈现不平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1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 经济统制政策,主要内容有: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涨发纸币,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B.保证了战争的物资需求C.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 D.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7.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90%。
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18.1979 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 2016 年 6 月,英国公投 382 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
这说明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C.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419.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56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 .低收人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钱漕、盐课等,其中地丁几占全部岁收 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和官业收入几占岁入的一半。
从鸦片战争前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出A . 西 方 列 强 的 掠 夺B . 财 政 收 入 的 减 少C . 自 然 经 济 的 解 体D . 中 外 贸 易 的 扩 大21. 下面分别是 1867~1869 年和 1894~1915 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
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 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22.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D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23.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 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
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24. 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
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7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兵家26.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C.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D.佛道二教自我改造27.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28.“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的文学形式是A.原始歌谣 B.骚体 C.汉赋 D.唐诗2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欧洲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以下叙述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成就B.欧洲人使用而不创造C.阿拉伯人传播了中华文明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科技成就30.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A.篆书B.石鼓文C.楷书D.隶书31.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32.20 世纪初,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体展开了争论。
载泽在考察了西方政治之后提出以5 年为限改行立宪政体,而端方、鸿慈提出 15 至20 年实行立宪政体;《大公报》提出10 年立宪论,《南方报》提出 3 年立宪论;梁启超则提出了 20 年后实现宪政的时间表。
这表明A.清政府以立宪之名欺骗民众 B.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成熟C.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 D.清政府内部在立宪进程上产生分歧33.19 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
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陈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834.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5.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体内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