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薯

红薯

红薯编辑[hóng shǔ]红薯干原名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Lam.),又名茴芋、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等,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

[1]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含糖量达到15%-20%。

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又俗称地瓜。

红薯民间里大多数人叫作番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叶片生长一般为椭圆形,花冠有很多种颜色,最多的是粉红色、白色、紫色。

埋在地下的部分多为椭圆形的块根。

目录1形态特征2生长习性3地理分布中国分布世界分布4物种繁殖育苗方法苗期管理整地起垄选取定植肥水管理5病虫防治6主要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7植物文化8相关俗谚1形态特征红薯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

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全缘或3-5(-7)裂,裂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顶端渐尖,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顶叶的颜色为品种的特征之一;叶柄长短不一,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

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花序梗长2-10.5厘米,稍粗壮,无毛或有时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落;花梗长2-10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不等长,外萼片长7-10毫米,内萼片长8-11毫米,顶端骤然成芒尖状,无毛或疏生缘毛;外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无毛。

开花习性随品种和生长条件而不同,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气候干旱时会开花,在气温高、日照短的地区常见开花,温度较低的地区很少开花。

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1]植物形态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红薯枝叶(3张)红薯花果(1张)2生长习性温度喜暖怕冷,低温对其生长有害,当气温降到15℃,就停止生长,低于9℃,薯块将逐渐受冷害而腐烂;在18~32℃范围内,温度越高,红薯生长速度越快,超过35℃则对生长不利。

块根形成与膨大的适宜温度是20~30℃,以22~24℃最适宜。

[2]水分红薯的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都很高,茎叶繁茂,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蒸腾作用强,红薯需水量较大。

土壤相对含水量在生长前期和后期保持在60-70%为宜,生长中期是茎叶生长盛期和薯块膨大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为宜。

[2]光照红薯喜光喜温,属不耐阴的作物。

光照不足,叶色变黄,严重的脱落。

受光不好的一般减产20~30%。

红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数在8~10小时范围内,能诱导红薯开花结实。

[2]土壤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碱性好,能够适应土壤pH4.2~8.3的范围。

[2]3地理分布中国分布分布于中国北京、河南省、天津、河北省、东三省、内蒙古、云南、四川、甘肃、安徽等地。

世界分布分布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北纬40°以南)。

[1]4物种繁殖育苗方法红薯需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

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进行选种育苗提纯复壮。

要在无病毒病和疮痂病病区,且品种一致的田块选种,选择薯形长、匀、无棱沟、直、皮光滑、无病虫斑和伤痕的中型种薯做种,种植前用1.0%硫酸铜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5~10min[3],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机生产允许的生物菌剂浸泡种薯2h,最好采用纱网大棚无虫条件繁殖脱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沤制有机肥500~1000kg、矿质钾镁肥50kg。

下种前用石硫合剂或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闷棚消毒[3]。

[4]苗期管理红薯育苗期间根据苗情适时追肥,肥料用经有机认证的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NPK养分总含量≥6%,有机质含量≥40%),育苗期追肥总量每667平方米一般为250kg。

第1次“红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当苗高10~13cm时,可进行第2次追肥。

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进行第1次培土,隔7d进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

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

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下种后每隔15d喷施1次Bt等有机生产许可的生物菌剂和300倍茶麸水,撒1次草木灰;并在苗床周围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诱捕器。

苗床管理还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

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35℃。

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

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

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

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湿度,当苗床发白时要及时浇水,湿润床土和浇洒稀肥水,以促进薯苗生长;苗床过湿时,及时揭膜通风[5]。

[4]整地起垄选择前茬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块,前茬收获后人工除去田间杂草,枯枝落叶。

用机器或畜力对土壤进行深翻土层晒土,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入经有机认证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矿物钾镁肥50kg、磷矿粉25kg[5]。

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距种苗应在16cm以上。

起垄规格:春、秋植垄宽100cm包沟,垄高30cm;冬植垄宽120cm包沟,垄高25~30cm。

要求垄型肥胖、垄沟窄深[6]。

[4]选取定植选取粗壮薯苗,按每株薯苗剪2~3段作种苗,每段种苗长4~6节的规格进行裁苗[7];种苗剪好后用Bt等生物菌浸泡1h后,再进行移栽。

栽插株距33~43cm,每667平方米栽2200~3000株。

采取顺垄单行三角形定植方式,采用平植露头法或平植埋茎节藏头法栽植。

定植后根据土壤含水情况,酌情浇好定苗水。

春植和早冬植注意避开寒流,秋植注意防秋旱。

栽插后5~7d要进行查苗补全。

[4]肥水管理红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

氮肥以茎叶生长时期吸收较多,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少;磷肥在茎叶生长中期吸收较少,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多;而钾肥的吸收从栽插到收获都比氮、磷多,以块根膨大时期更为显著,因此,红薯施肥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N∶P∶K=5:6:20[7]。

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红薯有机种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肥料,以基肥施用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结合整地起垄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后,结合补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粪水,作为提苗肥。

第2次在红薯结薯期,即春、秋植种后60d左右,冬植种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

催薯肥以钾肥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制有机肥(或有机认证有机肥)500kg、草木灰250kg 或矿物钾镁肥25kg。

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开垄两边,或用小锄在垄腰部开小沟,然后把肥料与益生菌拌匀进行条施,施后应进行1次浇水,以促其尽快发挥其肥效。

同时施肥后可结合人工除草进行培土。

红薯在定植时浇了定苗水后,在栽插后30~40d,开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时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可采取沟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1/2。

整体来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湿润为宜。

若遇雨天应及时排涝,以防积水造成薯苗徒长,出现只长柴根不结薯的现象。

[4]5病虫防治主要病害病毒病、叶斑病、疮痂病、红薯瘟、红薯蔓割病、红薯软腐病等;病害防治方法首先是采用脱毒苗、对种苗消毒;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病害进行药剂防治。

对于生理性病害的控制和防治:由于土壤缺素、生理性缺素、环境不良等因素(过干、过湿、日烧、高温、低温),引起缺素症、日灼、老化、弱小、萎蔫等多种生理性病害。

防治方法:选用抗性品种或不敏感的品种;选用生长势强的健壮品种;适当浇水,使地表、植株保持干燥;保持适当的密度;种植地块保持轮作可减免发生。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用硫磺和铜制剂防治。

对于细菌性病害,如软腐,适当浇水同时浇水,使地表、植株保持干燥。

真菌病害,如霜霉病、锈病及其它土传病害,采取覆膜和滴灌措施,保持环境干燥,可以防治。

病毒性病害,通过防治蚜虫来防治[7]。

[4]主要虫害茎螟、天蛾、卷叶螟、叶甲、小蟓甲、金针虫、金龟子、蝼蛄、地老虎、斜纹夜蛾、蚜虫和白粉虱等。

虫害防治方法1. 轮作。

水田实行水旱轮作,早茬种水稻秋种红薯或晚茬种水稻冬种红薯;或春夏季种水生蔬菜秋冬季种红薯。

2. 采用组培脱毒育苗方式;3. 灯光杀虫。

每20000平方米安装一盏频振式诱虫灯。

4. 小象甲、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叶甲等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定植后每隔15d喷施1次500倍益生菌液;定植后2~3个月淋施1次白僵菌或烟叶(烟茎)水;各次淋药时间要错开15d;每667平方米放小象甲性诱素诱捕器15~20个。

5. 茎螟防治。

种植后20d喷1次印楝素或鱼藤酮防治红薯茎螟,隔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4]6主要价值营养价值红薯块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淀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灰分等,若以2.5Kg鲜红薯折成0.5Kg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且红薯中蛋白质组成比较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粮谷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红薯中含量较高。

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1、B2、C),其淀粉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8]药用价值药性功效红薯含有独特的生物类黄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畅,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补肝肾,也可以有效治疗肝炎和黄疸。

红薯蛋白质质量高,可弥补大米、白面中的营养缺失,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对主食中营养的利用率,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阻止糖分转化脂肪的特殊功能;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用来治疗痔疮和肛裂等,对预防直肠癌和结肠癌也有一定作用。

红薯对人体器官黏膜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肝肾中的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9]外用薯敷治疮患,叶汁涂治湿疹,藤敷治蛇、狗咬伤;嫩薯苗叶、蕹菜嫩叶、红糖敷脐部,治肾炎水肿及肝硬化腹水等均有一定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