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1、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A )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2、凯恩斯认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C )。
A、利率水平B、价格水平C、收入水平D、预期水平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B )。
A、经济现象B、货币现象C、企业现象D、市场现象4、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资金来源是(A )。
A、存款类资金来源B、非存款类资金来源C、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D、国际金融市场融资5、我国目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B )。
A、6%B、8%C、12%D、13%6、外国筹资者在另一国市场上发行并已发行市场所在国货币计值的债券是(C )。
A、欧洲债券B、国际债券C、外国债券D、国内债券7、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C )。
A、让渡性B、付息性C、偿还性D、收益性8、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是(A )。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9、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后使用的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B )。
A、利率B、存款准备金率C、贷款计划D、公开市场业务10、把金融创新的动因归结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的是(D )。
A、弗里德曼B、诺斯C、凯恩D、希克斯和尼汉斯11、下列属于间接融资方式的是(B )。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12、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的理论是(A )。
A、资产管理理论B、负债管理理论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D、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13、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14、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A )。
A、卖方信贷B、买方信贷C、国际金融机构贷款D、政府贷款15、金本位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的是( B )。
A、货币含金量B、铸币平价C、中心汇率D、货币实际购买力1 ACD2 ACD3 ABDE4 ABCDE5 ABCD6 ADE 7BCDE 8BDE 9ABCE 10B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ACD )。
A、充当最后贷款人B、代理国库C、全国票据清算中心D、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E、向政府提供融资2、商业银行经营的方针包括(ACD )。
A、盈利性B、社会性C、流动性D、安全性E、合理性3、金融创新的动因包括(ABDE )。
A、金融竞争B、经济环境中的风险C、管理机构的支持D、科学技术进步E、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4、股票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
A、权利性B、流通性C、投机性D、风险性E、非返还性5、存款派生时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 ABCD )。
A、原始存款B、提现率C、超额准备金率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贴现率6、衡量通货膨胀率常用的物价指数有( ADE )。
A、消费物价指数B、投资物价指数C、出口物价指数D、批发物价指数E、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7、借贷资本的特点包括( BCDE )。
A、闲置的货币资本B、特殊商品C、特殊的让渡方式D、不同与职能资本的运动形式E、所有权资本8、属于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BDE )。
A、不动产信用制度B、实行贷款额度限制C、金融管理检查和监督D、规定利率高限E、规定流动性比率9、金融创新的内容包括(ABCE )。
A、金融制度创新B、金融业务创新C、金融组织结构创新D、金融市场创新E、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创新10、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银行通过( BD )的途径而形成。
A、发展证券市场B、高利贷性质的银行调整、转变C、大型工商企业改组D、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建股份制银行E、发展邮政储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格雷欣法则2、资本市场3、银行信用4、公开市场业务四、判断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2、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调控手段。
3、商业银行实行分支行制组织形态的代表国家是美国。
4、货币流通量过多、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构成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
5、货币支付手段重要特征是价值双方面的转移。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某人持不带息商业票据一张向银行贴现,面值20000元,年贴现率10%,试计算银行应付额多少?2、投资者购入某种发行价格为110元的债券,同年银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持有两年后,该投资者要在什么价位以上卖出其所持债券才能使自己在债券上的投资比在银行定期存款上的投资更划算一些?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利息在经济中有何作用?2、货币的层次划分3、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特点4、通货膨胀的影响七、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1 A2 C3 B4 A5 B6 C7 C8 A9 B 10 D11B 12A 13B 14A 15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ACD2 ACD3 ABDE4 ABCDE5 ABCD6 ADE 7BCDE 8BDE 9ABCE 10B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格雷欣法则:指在金银双本位制下,由于金银供求形势的变化,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逐渐只有市场比价较低的货币而非两种货币同时流通,这种现象亦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2、资本市场: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具体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与交易期限在1年的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具有以下特点:1、资金融通期限长、风险大、流动性低、收益高;2、资金交易借贷量大,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3、基本功能在于实现并优化投资的同时实现消费的跨期选择。
3、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他信用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而进行的信贷活动。
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银行以存款负债形式从社会吸收汇集闲散资金,一是以贷款等债权方式将吸收的资金投放给需求者。
4、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控制和调节信用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手段。
当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为扩大市场信用、放松银根,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以投放货币,扩大信贷规模;反之,当中央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抽紧银根,便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以收回货币,紧缩信贷规模。
四、判断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调控手段。
3、错。
商业银行实行分支行制组织形态的代表国家是英国。
4、对。
5、错。
货币支付手段重要特征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银行应付额=20000*(1-10/100*90/365)=195062、设售出价格为χ元,则由已知条件可得:(χ-110)/110≥8%χ≥118.8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利息在经济中有何作用?要点:利息具有促进资金积聚,筹建建设基金的功能。
利息能促进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加强经济核算。
有利于降低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
2、货币的层次划分要点:我国货币分为四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信用卡存款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M3=M2+金融债权+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3、我国金融体系创新的特点要点:吸收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
创新的动因受到扭曲,内部驱动不足,看外力推动。
金融创新的区域特征明显,特区和沿海城市金融监管相对较松,市场比较活跃,创新比较集中。
主要是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需要进行。
4、通货膨胀的影响要点:1、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和专断的所得;2、会危害依靠工资、救济金、退休金等各种货币固定收入者,使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因物价上涨而不断下降;3、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心理,造成“纸币烫手”、抢购商品的现象;4、在连续通货膨胀中,由于物价波动剧烈且无从预测,常常会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当和浪费;5、一国的通货膨胀经常长期的出现,必然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黄金外汇外流。
七、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