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3章第三章育种目标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3章第三章育种目标
沈阳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
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
Donald C M 小麦的理想株型
穗直立
少量的小叶片、直立
单杆、健壮的茎
根系较发达
株高相对较矮
Back
株型与生态环 境联系密切
黄 淮 流 域 棉 花
新 疆 棉 花
高光效育种
提高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 提高产量的育种方法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ⅹ经济系数 =净光合产物ⅹ经济系数 =[(光合能力ⅹ光合面积ⅹ光合时间) 一呼吸消耗]ⅹ经济系数 提 高 叶 面 积 指 数 提 高 收 获 指 数
一、高产
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合理的株fficient of economics):或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是生物学产量(biomass) 转化为经济产量(economic yield)的 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经济产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
Back
适应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 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 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 制订育种目标的方法
1、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未来一段时间中,哪些经济和政治因素可能会对育种有影响? 生产上将会用什么样的对照品种? 什么样的产品特性是终端消费者最关注的?
什么病虫害将会在品种可能推广的时期占优势?
品种待推广区域的栽培制度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1、制订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栽培条件,抓主要矛盾
目标明确,落实到具体性状
育种目标针对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冬小麦和棉花套作
2、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 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 • 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寒、 病、虫等) • 栽培制度与栽培技术 • 生产水平 • 品种的分布及变迁历史 • 今后发展方向
900 ㎏/667㎡
超级稻 800 ㎏/667㎡
Back
稳产---适应性
• 作物的稳产性 (stability) • 影响因素:气候、土壤、生 物(抗病、抗虫、抗逆、抗 倒等)
Back
优质
• 品质:产品能满足一定需 要的特征特性的总和。
Back
熟期适当
• 熟期适当:选育生育期 短的早熟高产品种 • 适应不同地区的耕作制 度;减少受自然灾害的 几率
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及经 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 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 特征特性,包括生物学和 经济学性状。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要求
• 高产 • 稳产 • 优质 • 熟期适当 • 适应机械化
高产
• 高产(high yield):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作 物育种的首要目标
株型紧凑 秆壮不倒 成熟期一致 荚果有韧性,抗裂荚
第四节、育种目标的落实
采用何种类型的品种?
选用哪些亲本?亲本之间通过什么方式 组合?
利用什么样的选择方法来推进世代进程?
选择哪些性状而摒弃哪些性状?这些性状 在什么时候选择? 如何审定品种和推广?
Think questions:
• Outline some political changes which would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when setting your breeding objectives. • Choose one or two major crops and list the most important breeding objectives of them depending on your prediction.
谷物品质: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棉花纤维品质:纤维的长度、强度、成熟度、 细度和整齐度等 食用油品质:脂肪酸组成
加工品质: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等, 小麦的出粉率、面筋含量与质量 卫生品质: 农药残留等 商业品质: 外观、色泽等
三、稳产
• 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 病害、虫害 • 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旱、湿、涝、穗发芽、寒、 盐碱、酸、铝 • 抗倒伏 • 适应性
3、制订育种目标的方法
• 针对性:当前主推品种的优缺点和系谱 • 突出性:保证组合性状的前提下,突出 优点 • 预见性:重要性状特别是抗性性状 • 先进性:生态、栽培和市场需求 • 可行性:成本利益分析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产 优质 稳产(多抗和适应性) 适宜生育期 适宜机械化需要
NO.1
提 高 光 合 强 度
关于产量育种的思考
虽然目前有一些产量相关的 基因被分离,但是由于产量是多 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复杂经济性 状,育种中对的选择指标和选择 方法在较大程度上是art. 因此, 对产量的改良是一项比较困难的 工作,而将产量分解到具体的性 状上可能在实际中更容易操作。
二、优质
生物学产量
收获指数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 经济产量的效率,是探明品种产量潜力 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源、库、流的概念及关系
源要足,库要大,流要畅
产量的构成因素
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
株型:植株的形态结构及其 生理、生态特点
产量的构成因素
不同作物构成产量的因素不同 理论经济产量:各产量因素的
目标决定计划 计划指引行动
行动实现目标
第三章 育种目标
本章重难点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实现作物高产的策略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育种计划制定流程图
制定切实可行的
育种目标 (原始材料)种质资源 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
征集、评价、利用 研究、掌握 采用适当的
育种途径和方法 新品种
审 定
良种繁育与推广
中油821
轮-31-8759 恢 5 9 0 0
耐菌核病材料轮-31的选育
华油杂9号——九级大风吹不倒!
“两优培九”适应在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作一季稻 种植,也可在华南作双季早、晚稻和再生稻种植。
四、生育期适宜
• 生育期与产量明显正相关 •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长条 件,正常成熟
五、适宜机械化生产
乘积
不同的地区和栽培条件,各产
量因素的最佳组合也不同
Back
合理的株型(plant type)
株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产量。
株形育种称为形态上的高光效育种,
与生理上的高光效育种相对应
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中 国相继开展了“新株型”育种(超级 稻育种
株型育种涵盖了矮秆育种 • 矮秆育种(绿色革命):矮秆品种不仅抗倒力 强,而且可以加大密度,还能提高经济系数和 有效利用水肥,因而丰产潜力大。 • 但矮杆并非越矮越好。一般水稻的株高以0.8~ 0.95为宜,小麦0.70~0.90m,高粱1.50~ 2.00m,玉米2.00~2.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