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和童装、学生服等设计以及练习制作陶艺小品等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以更大的发挥空间。与原教学大纲指试用修订版,以下均为与此版的比较的比较原大纲基本上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作为比较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3学习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做简单的写生练习。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进行花鸟小品临摹。6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指向上述标准●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使用摄影、录像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来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第二,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标准中提到的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设计封面。7-9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7-9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7-9年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要求小学部分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但未能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来体现上述要求。载自中小学美术教学网《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一、选择题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二、实验探究题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4 小时。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1)步骤①的作用是:。(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3)这个实验说明了:。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