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复习资料

纪录片复习资料

一:1纪录片类型: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文献专题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风光片2反射型纪录片:是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把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彼此之间如何互相运作和互动的关系呈现出来,这种作品混合了观察访问以及摄影机前后人物之间互动等几种方式3长镜头:镜头内通过场面调度拍摄的长画面,多景别长画面蒙太奇的独特效果是,视听内容和事态过程的系统性无与伦比,叙事的可信性无与伦比,现场氛围的真实感无与伦比4纪录片经典理论: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与此同时,在创作上非常注重6表现蒙太奇:又叫表现式剪辑技巧,是表达主体意识的艺术利器,它能把某些本不相干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营造一种氛围,酝酿一种情绪,以及表达一种立场主张观点思想7叙事蒙太奇:是把若干不同哦景别不同角度而又各自独立的画面,静态或动态画面组接起来,构成语意,讲述一个情节或过程,服务于作品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是最直接把最简单的画面租借方式。

8纪录片流派:海派,京派,西部派9张洪峰:原央视《见证影像志》外围编者《地坛医院六十天》《窑工》获2003年获北京首届国际DV论坛纪录片大奖李京红:2005——2006真实中国纪录片年度大奖《姐妹》27集长期纪录片获《南方周末》致敬中国传媒之年度现场报道奖《新周刊》中国电视台节目榜之最佳纪录片在60多个重点城市电视台主流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收视超过当期热播电视剧,创下中国纪录片国内收益的历史新高章桦中国最具传奇经历的纪录片女导演2005——2006,真实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邝丹的秘密》时长20分钟素材500个小时,获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DV2004——我们的影像故事”评委会大奖《我有一个好爸爸》获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DV大赛一等奖二简答题1每个时代的特征: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4)。

1958年“大跃进”而这一时期的纪录片是一种新闻纪录片到后来的人文化纪录片时期,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年中央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的开播2纪录片的意义因素构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它是纪录片的特征所在,本质所在,但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理论问题,而是对纪录片的制播实践起着十分具体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从本源上看,纪录片是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用来探讨社会的武器,它并不是以观赏和消闲为目的的,而是反映社会探讨社会现实为己任。

因素1: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2它具有明显的工具性3它强烈的体现作者的自由意志3狄加维尔托夫,“电影眼镜”1>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至特技等摄影技巧2,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3,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认为蒙太奇手段可以改变乃至创造新的时空形态4,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主义现实,肯定传媒作用和教育审美功能5,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4格里尔逊学派和英国“记录电影运动”1>重视电影的认识功能,强调记录电影创作要面对现实剖析社会问题2>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3>主张创造性的处理生活场景,允许拍摄中进行艺术加工4>对故事片持完全否定态度5>创造性地把现场录音和解说词作为内容和形式的有机部分5目前纪录片的误区1>影像特征的浮浅性,表面性和片面性,是对真实的先天折扣2>真实的主观色彩对真实性的影响,不同人(或不同政治集团摄制人)反映同一事件必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3>视听形象素材作为词语另做它用时,存在被反用的可能性6纪录片流派的特点和地位:京派纪录片向两个方向发散:1、史诗类的历史题材、重大的现实题材;2、对普通人群的关注。

海派纪录片在城市市民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记录身边人和事的巨大热情。

西部纪录片多人类学题材和自然环境类题材的创作。

京派纪录片特点: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书写;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阳刚崇高之美和感伤美。

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书写。

既有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全景式观照,也有对京城百姓日常生活的悉心关注。

京派纪录片书写历史的特点:片子规模巨大,力图站在时代和思想的前沿,空间表现务求全面,时间的纬度上力求完整,意图在时空两个方向呈现出历史的面貌。

如《毛泽东》。

①京派纪录片特别注重历史中的人,十分关注人的行动、人的诉说、人的情感。

在具有很强政治性的硬性题材里,也可以发现政治的硬度被伦理软化,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观众深深融入到历史的语境中去体味历史。

京派纪录片对现实的书写,形成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

在对现实的纪录中,充分发挥了纪录片具有多元纪实空间的特点,牢牢的将目光锁定在胡同人群的身上。

平淡甚至琐碎的声欢呼在摄像机冷静的关注下,展现出了被我们所忽视的那些方面,让我们感动和思考。

②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

书写历史的时候---宏大叙事。

书写现实的时候---日常叙事。

书写历史的叙事方式上,从大视角出发,追求超越现实的价值,注重整体的、战略性的方案的研究,居高临下的俯瞰社会人生,在作品中张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体现出宏大的气势与浩然的风范。

书写现实时,叙事走向日常化。

视点下移,创作者不再把自己置于某一个高度来审视和表现对象,而是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个层面。

只是用自己的摄像机纪录下发生在自己面前的一段生活流程,供人们观赏、回味、思考。

③阳刚崇高之美和感伤美。

书写历史的纪录片有阳刚崇高之美,这种美既有宏观的理性思考,又内蕴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激情。

阳刚崇高之美具有激昂,振奋人的精神,使人敬仰的作用。

书写现实的纪录片具有感伤美。

蕴含了京派文化惯有的乐观、幽默色彩,可细细品味,在乐观和幽默的深处,还是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生活的艰辛以及要在这种艰辛中挣扎前行的努力总是让人有所心动,叹息不已,生活本身使这些纪录片带上一种含泪微笑的风格。

海派纪录片特点:选材面向中心生活;平视视角与平民话语;阴柔的美学风格和悲剧美西部纪录片特点:偏好边缘题材。

西部纪录片钟情于人类学题材和自然环境类题材。

1、强烈的思辨特色。

西部纪录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华民族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考察和深入的思索,其独到的见解蕴含着思辨的力量。

2、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部纪录片特别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切入历史和现实,在文化的背景下来深沉反思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有对千百年来沉淀于中华民族心灵里的历史痼疾的揭示,也有对民族新文化的渴望与追求。

3、独特的审美表现。

西部纪录片具有深沉的审美意识,体现在西部纪录片对于和谐美的追求。

在具体的美学实现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普遍倾向于精致和唯美。

重视对电视语言的开发和运用,特别是造型语言、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的潜在魅力。

地位:三论述题1.讨论纪录片中主客观纪录片以客观冷静的镜头表现外部世界是其主要特长,但也有些编导将镜头伸入到摄制对象的内心,从中反映出他们面对外部世界的属己思维方式,以及面对人生突发事件的人性净化为人物自传一、客观之辨。

纪录片创作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发现和思考,而创作主体是观察、发现和思考活动的行为主体。

那种冷眼旁观的,纯客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主体存在的激烈抗拒是巴赞纪实理论的硬伤。

一切艺术创作从根本上说都是创作者的主观活动,一部纪录片,无论是纪实的还是写意的,都无一例外地暗含着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选择。

根据表现形态的不同,纪录片被分为纪实性、写意性和政论性三种。

客观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整体风格,主观则是写意性和政论性纪录片的风格。

在现存的纪录片表达方式和技巧中,写实手法是将电视纪录本性发挥到最高境界的创作风格和方法。

二、主观之辨。

纪录片之所以能以一种精英的文化身份而迥异于喧嚣浮躁的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题材的选择,景别的选择,到叙事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都贯穿着创作主体的道德立场、价值判断、审美选择和主观倾向。

两种不同的主观表达:纪实性纪录片与写意性纪录片、政论性纪录片在表达主观性的明显差别是:前者表达的是一种隐形、内敛的主观性,后者表达的是一种显性、张扬的主观性。

在纪实作品里,主观意念被隐藏起来,创作者是一种缺席的在场,这种表现形态的有点是具有一种客观风格,使观众感到平实、真实、亲切;缺点是若对主体隐藏掌控的不好,容易让人感觉没有主题。

写意性、政论性纪录片里,解说词是生画语言中的一种主导型表意元素,解说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类纪录片擅长表达画面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缺点是容易陷入滥情和说教的泥淖。

三、主观的边界之争。

纪录片表达主观性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纪录片创作应该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将纪实性纪录片定位一尊,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纪录片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

记录着主观干预难以避免,纪录片所展示的也总是记录者眼中的世界,是经过过滤的世界。

承认纪录片具有主观性绝不意味着纪录片可以随便撒谎和说教。

记录者的主观干预应当具有边界。

真实性是纪录片最核心的本质,所以,创作者在表达自己立场的时候,有必要把主观意念建构方式告诉观众:我的结论是这样得出来的,你同意吗?2.目前纪录片的发展趋势,前景,目前情景:一是因为它真实、客观地记录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具有旁观历史的价值,这一点文献纪录片最有代表性;二是它本身思想性强、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而能经得起岁月之沙的磨砺;三是它理性、深刻的叙述,可以让广大观众掠去虚浮的、浅薄的、复杂的表象,而直抵事物的本质。

这些特点,决定了纪录片比其他影视形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更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更深远的影响力。

,就要杜绝趋炎附势和媚俗;既然是精神的贵族,就要摒弃一切浮躁的、华而不实的因素,坚持品格与追求。

以沉淀的、内敛的、不事张扬的风格,关照历史、惠顾现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功能与历史使命,起步期电视纪录片的问题:题材面十分狭窄,艺术形式和手法僵化,公式化、概念化以及形式主义之风在创作中有所体现。

纪录片的发展期(1979-1990)一、以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广阔题材。

这一时期纪录片选材范围广,不断开拓出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新的创作领域。

二、以系列片为标志的丰富品类。

纪录片体裁形式和品种门类的大发展。

从内容来讲,有风光片,人物纪录片,政论片,军事片。

在众多品类中,系列片、微型纪录片这一长一短新片种的繁荣代表了创作者对纪录片电视特性的进一步挖掘。

特别是大型系列片,堪称佼佼者,《丝绸之路》、《话说长江》。

这一新的发展第一次在形式上现实了电视纪录片是与电影、戏剧不同的独立片种。

四、主题先行风格占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