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铪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和发展

氧化铪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和发展


2、使用高k 栅介质的必要性:
硅基微电子工业发展如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使用的栅极介质材料 SiO2 有优异 的材料和电性能。 这个材料实际上表现出了作为栅极 绝缘材料的几个重要性质: (1)非晶态的 SiO2 能热生长在硅衬底上,能精 确控制厚度和均匀性,能和硅衬底形成一个低缺陷密 度、很稳定的界面层。同时,这些在 SiO2/Si 界面的 缺陷态和悬挂键能在有氢的气氛中进行后退火钝化。 (2)SiO2 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这是制造晶体管所必须的,因为退火和氧化一般都是 在高温下进行(10000C以上) 。 (3)SiO2 带隙很宽(9 eV), 和 Si 相比有大的 导带和价带偏移量,因此,它有很优异的绝缘性能, 击穿电场达到 13 MV/cm。
一、 绪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 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生活方 式,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 影响。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信息 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传统的机械制造业 而成为国家的第一大产业。
对于我国,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 年3 月 19 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近10 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2 %,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近18 个百分点,是40 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 2001 年,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 12000 亿元人民币大关,占全国工业的比 重为 8%,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第一支柱产 业。我们国家已经拉开了信息社会的序幕。
微电子产业的核心是CMOS 集成电路, 其发展 水平通常标志着整个微电子技术工业的发展水平。 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遵循着1965 年Intel 公司创始人 之一 G. E. Moore (G. E.摩尔) 预言的集成电路产业 发展规律。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小规模(SSI)、中 规模(MSI)、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 特大规模(ULSI)的发展历程。IC 芯片的特征尺寸 (晶体管沟道长度,也是集成电路上金属层的最小 分辨尺寸,即金属线宽,所以这个特征尺度也称之 为线宽)已经从1978 年的 10 μm发展到现在的 0.13 μm,集成度从 1971 年的 1 K DRAM 发展到现在的 8 G DRAM;硅片直径也逐渐的由 2 英寸、3 英寸、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过渡到12 英寸。
பைடு நூலகம்
与 SiO2 厚度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可靠性问题。 当集成电路中 MOSFET 工作时,电荷流过器件导致 在 SiO2 栅介质层和 SiO2/Si 界面产生缺陷,当临界 缺陷密度达到时,栅介质层发生击穿,导致器件失效。 在电应力作用下,假设击穿发生是经由缺陷之间的渗 漏路径,Degraeve 等发现超薄 SiO2 层的击穿与时 间的关系可以用渗漏方法很好的重复。根椐 ITRS 可 靠性要求,这种方法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室温下 SiO2 厚度的极限大约是 2.2 nm,在 150 0C时大约是 2.8 nm。因此,SiO2 极限厚度大约是 2.2 nm。在这 个厚度以下,SiO2 作为栅介质不合适。为此,人们 开始寻找其它材料来代替SiO2,这个问题是下一代 MOS器件最关键的挑战。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院校之分 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廿六乃成, 负债十万。苦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走蒙 疆,北漂京都,披星戴月,尝遍各种劳作,十年无休,积蓄十万。 时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 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出院。寻 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无奈带病还乡。友怜之,送三鹿奶 粉一包,饮之,卒。
实际上,在 MOS 器件尺寸等比缩小进程中, 电源电压并没有按相同比例同步减小,这使得器 件内部电场增强。当MOS器件栅介质厚度下降到 2 nm左右时,栅极泄漏电流增加,器件无法正常 工作。同时,当 MOS 晶体管沟道长度缩小到 0.1 μ m 以下时,沟道电场强度将会超过 1 MV/cm。 当沟道长度进一步缩小到 nm尺度,电场会进一 步增大,强电场下的量子效应将对器件性能带来 影响,包括引起阈值电压变化、反型层量子化造 成有效栅电容下降和 pn 结漏电流增大和迁移率 下降等。
三、 高k 栅介质替代SiO2 介质的原则和 要求
从电学的观点出发,MOS结构类似一个平板电 容器,如图1.3 所示。
电容值为:
其中:A是电容面积 ε0是真空介电常数 (8.85×10-12 Fm-1)
固定栅极电压 Vg 和电容面积 A,增加 MOS 电容的方 法有两个:其一,减少栅介质厚度tox,栅介质层电场增大, 由于量子效应导致的泄漏电流增加,导致器件的可靠性变差; 另一个方法,增加介质的介电常数k,即使用比 SiO2 更高 介电常数的材料来代替SiO2,这时栅介质厚度不变,栅介质 层电场不变,因此可以减少栅极泄漏电流增加,提高器件可 靠性。 使用高k 栅介质时,介质材料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 定义为达到相同单位面积电容的 SiO2 层厚度,因此:
四、高k 栅介质 MOS 器件模型研究 进展
半导体领域中应用的技术模型和仿真软件能有效减少 产品研发周期和研发费用。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典型部分: (1)前后端工艺仿真。除光刻外的晶体管制造工艺中物理效应 的模型和仿真。 (2)光刻模型。光刻掩膜版的图形模型,光阻剂特性和工艺模 型。 (3)器件模型。有源器件工作状态的模型。 (4)互连和集成的无源器件模型。包括工作机理、电磁特性和 热特性。
随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尺寸的 缩小,栅极漏电急剧增加,导致器件不能正常工作。 为了降低超薄栅介质 MOS器件的栅极漏电, 需采 用高介电常数 (高k)栅介质代替 SiO2。铪(Hf) 系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由于具有高的 k 值,好的热稳 定性,成为当前高 k 栅介质的研究热点。理论方面, 现有高 k 栅介质 MOS 器件隧穿电流解析模型主要 用于 1V 以上的区域,拟合参数较多;实验方面, Hf 系氧化物的预处理工艺研究较少;HfTi 氧化物 和氮氧化物研究主要集中于 HfTiO材料、Ti 的含量、 材料的微结构等方面,对于HfTiO等和Si 接触的界 面特性研究较少。
MOS 管栅极尺寸的减少导致电路开关更快。这样 大大扩展了半导体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晶体管尺寸减少允许更多的晶体管被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因此,当保持电路制造成本较低时,集成电路的复杂性 和拥有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上使用更大 直径的硅片,芯片成本也大大降低。 MOS器件尺寸缩小符合等比例缩小规律。根据这 一规律,器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参数(例如沟道长 度 L、宽度 W、栅介质层厚度 tox和源漏结深 Xj等)以 及电压等均按同一个比例因子 Γ 等比例缩小, 同时衬底 掺杂浓度Nb 则按该因子增大 Γ 倍。这时器件内部电场 保持不变。由于内部电场保持不变,因此不会出现迁移 率降低、碰撞电离、热载流子效应等高电场效应。
这些性质决定了SiO2 作为 MOSFET 栅极绝缘材料 是很好的。但是当 SiO2 厚度低于 3 nm 时,由于量子隧 道效应,载流子能流过这个超薄栅介质。由 WKB 近似 可知,隧穿几率随着 SiO2 厚度的减少按指数规律上升。 对于 1 nm厚的 SiO2,在Vox为 1 V时,泄漏电流密度超 过了100 A/cm2。ITRS 对泄漏电流的要求是,对于高性 能逻辑电路应用,泄漏电流密度应小于 1 A/cm2,对于低 功耗逻辑电路应用,泄漏电流密度应小于1 mA/cm2 。 因此, 2.2-2.5 nm SiO2 的厚度是低功耗的逻辑电路应用 极限,1.4-1.6 nm SiO2 厚度是高性能逻辑电路应用极限。 将这两个数据和表1.2(ITRS2005)比较可知,SiO2 不 可能应用到 80 nm及其以下工艺中,即使现在使用了氮 化氧化硅技术,1.2 nm是氮化氧化硅使用极限,只能延 长使用到70 nm工艺中。无论如何,SiO2作为栅极绝缘 材料进一步减少厚度是存在问题的(从材料学观点,SiO2 厚度下限是 7 Å, 小于这个厚度则没有完整的体带隙结 构) 。
二、MOS 器件按比例缩小和使用高k 栅 介质的必要性
1、器件缩小的必要性:
过去40 年中CMOS 技术已经成为半导体工业的支 柱,同时也更进一步促使半导 体工业的成功。1956 年到 1996 年半导体工业平均增长速率是 17%,而其他工业均 增长只有 8%。一个技术要成功必须要三个条件: (1)必须提供一个快速提高的产品性能; (2)新产品价格必须尽量降低以便开拓潜在的消费群 体; (3)必须具有新的应用潜力,能够发展新的应用领域。 CMOS 器件尺寸的减少能够帮助半导体工业达到这个目 标。
kSiO2表示SiO2 的相对介电常数
为了与CMOS 工艺兼容,代替 SiO2 的栅介质材料应该满足下 列条件: (1)新型介质材料必须有优良的介电性能(高的 k 值) ; (2)新型介质材料必须在 Si 上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 性,以保证其在MOSFET 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和 Si 不发生反 应,且相互扩散要小,防止形成厚的SiOx界面层和硅化物层; (3)在介质体材料中和介质/Si界面要形成低的本征缺陷密度, 提供高的沟道区载流子迁移率和好的栅介质寿命; (4)充分大的带隙,在介质/Si界面有大的导带和价带能级差, 以便有效减少通过这个结构的泄漏电流; (5)新型介质材料与栅电极材料化学性能相匹配; (6)和CMOS 工艺有很好的工艺兼容性; (7)高的可靠性。
(5)电路单元模型,包括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和寄生电 路单元模型。新的电路单元基于新的器件结构。 (6)封装模型,芯片封装中电、机械和热模型。 (7)材料模型,预计材料物理性质和电性质仿真模型。 (8)数值计算方法。 当 Si 基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按照 Moore 定 律缩小进入亚 0.1 μ m 领域时,这一变化对集成电 路设计及其设计方法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 时精确的深亚微米器件的技术模型成为问题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