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各旧址介绍.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1)沈阳“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位于沈河区惠工街92号,现为沈阳台商会馆用房。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过去时:该楼又称“杜公馆”,建于1923年3月,是在张学良支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创建的当时最大的一家民营窑业公司。
办公楼正面三层、两翼两层呈“ V”字形。
此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46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洋式门脸”+“中式后庭”。
屋内有木楼梯,第二层屋外有走廊,在西南角处有一半圆形大门,原来的地下室因不适用被填上。
有资料显示,从前面看,小楼原有的门柱顶端饰有“爱奥尼”柱头,二楼两侧窗外饰有葫芦瓶栏杆,正中三楼原本有塔楼,后被大火烧毁;若从小楼后面看,又是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两翼楼体上原饰有木栅栏和雕花镂空栏杆。
杜重远,吉林省怀德县人,1911年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校,1918年到日本留学,专攻窑业。
1923年冬回国,在大东边门外小二台子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原沈阳日用陶瓷厂)。
肇新窑业公司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宗旨,首先开展机械制砖生产,将日本陶瓷挤出东北市场,杜重远成为新兴民族工业的佼佼者。
肇新窑业公司的办公楼作为民族企业家办公楼,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1923年,留日归来的杜重远决心投身实业以振兴中华,设法筹资创建了位于二台子占地20亩的肇新实业公司。
从此,沈阳有了第一家华资机制砖瓦工厂,有了从传统青砖大瓦向红砖水泥瓦的转变,打破了砖瓦市场由日本资本独霸天下的局面。
数年后,肇新又增资扩建,引进德国设备开始了中国机器制瓷业的先河。
肇新事业蒸蒸日上,其砖瓦产品不但为正在扩建的东北大学土建工程所包销,而且也为惠工工业区和沈海工业区等提供了大量的工民用建筑材料。
肇新的青边瓷碗碟不仅成为关内外畅销的日用瓷器,而且也挽回了日本资本把持的瓷业利权。
大连日资大华瓷厂不得不停业转产,瓦房店、沈阳的一些日资瓷厂不得不转产耐火砖。
肇新,是留学生学成返国兴邦创业的成功范例,是沈阳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工业文明的成果。
现在时:当年的“杜公馆”如今已变为沈阳市台商会馆。
据会馆的尚主任介绍,当年的“公馆楼”,曾经作为很多用途使用。
直到台商会馆接手,在不改动内部原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大半年的修复与重建,整个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2)沈阳“原法国汇理银行奉天之行营业楼”旧址沈阳“原法国汇理银行奉天之行营业楼”旧址,位于和平区市府大路165号,现为市公安局用房。
由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的法式建筑,现为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汇理银行曾于1875年在法国注册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1917年,汇理银行来到沈阳设立了支行,主要业务是扶持法国在旧中国投资的工矿企业,操纵奉天金融贸易和信贷等金融活动,并发行纸币。
日军占领沈阳后,将汇理银行强行关闭。
伪满时期,汇理银行成为伪警察署所在地。
沈阳解放初期,汇理银行曾为北市区公安局。
(3)沈阳“日满空军大楼”旧址沈阳“日满空军大楼”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中山路108号,现为招商银行等单位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又晋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日满空军大楼”旧址,建于1926年,由原日本东京建筑事物所的松田军平设计。
整座建筑外观没有一点装饰,是中山广场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沈阳“日满空军大楼”旧址建成的初期,由日本三井洋行所用;后又改称为日满空军大楼。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辽宁省电子局所在地。
(4)沈阳" 奉天警察署"旧址沈阳" 奉天警察署"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现为沈阳市公安局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又晋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建于1929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沈阳市公安局所用。
(5)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沈阳“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现为沈阳市工商银行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又晋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西侧,始建于1924年,1925年9月30日竣工,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设在奉天的分行。
建国前曾为远东银行,1949年后改为工商银行。
沈阳“大和旅馆”旧址(6)沈阳“大和旅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中山路97号,大和旅馆即今日位于中山路和南京街交叉处西南口的辽宁宾馆。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和旅馆”就坐落在中山广场的老建筑群中,是一座典型欧式建筑风格的著名酒店,具有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特征,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评为“标志性建筑”。
“大和旅馆”建于1927年,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1929年建成时,是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出现的高档连锁旅馆之一,仅在东北就有7家。
关于在这座建筑内发生的故事很多,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沈阳后,曾阴谋策划筹建傀儡政权,由日本侵略者操纵导演的所谓“四巨头”会即在此举行。
1945年光复后,辽沈战役中,蒋介石曾亲临此地“督战”。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此成立陈云同志领导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以此为其办公地址。
1950年3月1日,访苏归来的毛泽东也曾下榻在此……有关专家表示:一个80年里从未改变过用途的建筑,除了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更显示了它的文化价值。
走进辽宁宾馆,与走进沈城任何一家豪华宾馆的感觉都不一样,迎面感受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气息。
用手触摸宾馆的墙壁,一块块绿色的瓷砖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大堂台阶两侧是一座座欧式拱券廊柱,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吊灯70多年来从未做过变动,大堂两侧木制旋转楼梯台阶上铺设的防滑牛皮还是70多年前的样子。
餐厅的巨大木门、衣帽间里的贝壳雕刻屏风仍散发出古朴的味道。
(7)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101号甲,中山广场东边北四马路和中山路交叉处东口,现为沈阳市总工会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又晋升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最初建于1922年,是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所在地。
1931年9月1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到这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沈阳市总工会的办公地点。
(8)兴业银行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现为华夏银行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位于中山广场东北,建于1920年,是日本朝鲜银行设在奉天的分行。
建国后这里改为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现为华夏银行使用。
(9)原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大楼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312号,现房空置。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0)原志诚银行营业楼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118号,现为沈阳市工商银行用房。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2008年10月27日公布为沈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志诚银行营业楼位于和平区中华路118号,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砖石结构,立面造型为古典三段式,对称构图,现为工商银行沈阳市分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当时的伪《银行法》规定,当时的5家私人钱庄,被强行组成志诚银行。
后来,因不准与日伪银行竞争,志诚银行倒闭。
1950年,东北银行负责人与志诚银行的巩天民等人协商,决定重新建立公私合营志诚银行。
1955年,志诚银行业务移交到人民银行沈阳市分行和平区办事处。
志诚银行的招牌,一直保留到1966年“文革”前才撤消。
(11)东三省官银号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2号,现为市工商银行沈河支行用房。
1996年7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立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三省官银号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
东三省官银号的鼎盛时期在全国设有分号99处,是当时东三省最大的地方银行,由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操纵。
奉军六次入关都是以东三省官银号为经济后盾。
张学良将军在东北主政期间,非常重视东三省官银号的业务发展,为整顿东北金融秩序,稳定东北币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三省官银号共发行奉票23类,114种,约18亿元。
1931年“九·一八”事变次日,东三省官银号被日军占领,库内存有的66万斤黄金和200万元银圆被日军劫走,东三省官银号被迫于1932年停业,共经营26年。
该处还是后来的“东北银行旧址”。
(12)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31号,现为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房。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906年 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提起日本侵略者在沈阳的侵略罪证,人们不会忘记那曾经耀武扬威的“满铁奉天公所”。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从事铁道建设的股份公司,其实还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垄断矿山开采、钢铁冶炼、海运等特殊任务,是一个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三重任务的特殊机构。
十九世纪初,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取代沙皇俄国在东北的特权。
1906年11月,日本天皇敕令在东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后又于1907年将总部迁至大连,作为日本推行“大陆政策”,侵略中国的基地和大本营。
不久,开始向中国东北重要城镇如大连、长春、沈阳、营口、丹东等地设立办事处,派驻一些经济机构。
建于1908年的具有日本神社风格的满铁奉天公所(见图一),是沈阳清末时期的日本侵略遗迹之一。
这些表面上的产业会所组织,实际上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军事特务机构。
随着日本侵略势力在沈阳的不断扩张,也为监视和控制东北王张作霖的行踪之需,约1920年,原满铁奉天公所因破旧和规模狭小而不适应大规模侵略的需要,便在原址重新建筑一座兼有中国和日本古建筑风格的新楼,于1921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