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教育教学设计 第四章单元计划设计

特殊教育教学设计 第四章单元计划设计


譬如,卢湾辅读学校提出的“以生活为主 线的单元主题课程”。
单元主题课程
单元主题课程是指在一个阶段内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 各个学科都围绕这个中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及教学组织形式。
单元主题教学是比利时儿童教育家德可乐利最早提 出并实施的 ,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 力 ,使其走向自主。
像语文和英语等学科以一单元即安排一课来完成一 个完整的学习经验,例如语文《背影》一单元即是 一课的安排型态,用以学习感受父亲的爱;而社会 科、自然科和数学科则以三课或四小节来完成一个 单元目标,例如中学理化第一册第三章《声音》则 以声音的来源、声音的传播、回声等小节让学生了 解声音这一单元(沈翠莲著,2001)。
以生活为主线的单元主题课程序:
课程的编制强调以学生的生存能力为主,围绕学生 解决生活技能的各个方面,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中,先列出1-18册以生活为主线的单 元主题(P6) ;
接着列出各学科的知识序列;
然后同一学期的各学科都围绕一个或几个单元主 题按各学科本单元所要达到的目标分头编写教材 和教师指导用书。
这样,跨学科计划中的所有重要主题和论题都在 相互联系中同时展示出来了。
举例:Borich,114
制作这种类型的图表概要或网络的常用做法如下:
⑴界定出唯一的最重要的主题或思想;
⑵把这一主题或思想放在网络中央;
⑶使用从主要思想出发向外的箭头或者直线,展示它 与其他思想、下属话题、论题或内容的关系,它们 又可以作为个别课时的主题;
在各系统的形成历程中,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互 动而形成主系统与次要系统。
在设计单元计划时,要注意各单元计划间的系统性以 及单元内部更小的单元或课时计划间的系统性,根据 教学目标的需要、学习者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 使单元间、单元的组成部分间按照某种逻辑体系相互 联系。
建立这种联系,是制定单元计划时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换言之,垂直单元计划是对学科内容本身的知 识做连贯性的计划安排。
每一学科可以分成数个单元,数个单元之下可 以分成数课来完成。
(沈翠莲,2001年)
(二)水平的单元计划
水平的单元计划经常用于安排跨学科主题型单元 (interdisciplinary thematic unit, ITU),通过综合 跨学科的知识体或内容领域,传达出一些关系、模式和 抽象概念,把世界的不同方面以某种系统的方式结合在 一起。
二、单元计划的制定方法
(一)垂直单元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垂直主题的单元计划时,可以使用图表形式
和书面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1.图表形式的单元计划
“一图胜万语”。可以通过制作视觉蓝图来发展单元 计划。
在制作图表时,要清楚反映出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 的关系(总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课时计划彼此的 关系(课时序列)。
系统的力量在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单元间、单元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方式,甚 至可以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 到较高水平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发 展(Borich,2000)。
(二)完整性与独立性
以研究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设计单元计划,每个单元要 有一个范围相对较广、连贯而统一的中心主题。这个 主题凌驾于每个单个课时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 复杂水平之上。
特殊学生因学习速度较慢,单元学习时间就要拉长。
很多的启智班以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为一个单元设计, 如果一个单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学期只能学 习两个单元的内容,除非有特别原因,否则就显得 所学太少。
资源班所收的学生程度较轻,因此,一个单元设计 应少于一个月,以一至两周为宜(李翠玲,2001)。
通过各学科整体协调、相互渗透,教学由各学科的 齐头并进转变为一个系列的循序渐进,从而体现了 教材的整合模式。 (何金娣,2003)
单元主题:认识人民币
课时:2周 生活目标:能到超市购买常用的文具和生活用品。 实用语文目标: 实用数学目标: 体育目标: 音乐目标: 感知目标: 情感目标:
举例来说,如果在低年级进行「我长大了」这样的 主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会围绕着认识自我、观 察动植物的成长变化,或是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等重点,但是如果是一位高年级的孩子,学习的活 动可能就会和协助家务、男女有别,或是个人身体 的变化有关。因此,先翻阅一下孩子以往的个别化 教学计划(IEP),就可以对他当时的学习内容以 及学习表现有所了解。
如,在编排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材时,先确定“不挑食、 不偏食”这一单元主题。
生活学科让学生认识“青菜、萝卜、白菜”,通过让 学生看、尝、闻、吃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挑食、不偏 食的习惯;
实用语文学科在认识“青菜、萝卜、白菜”的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二会词语“青菜、萝卜、白菜”,学习书 写生字“白、卜”;
实用数学学科在认识“青菜、萝卜、白菜”的基础上, 利用情景来教授数学知识“0”的概念和意义,萝卜吃 完了用数字“0”表示,“0”在这里表示没有的意思;
美工课让学生把“青菜、萝卜、白菜”的 虚线描出来;
音乐课学习“不挑食、不偏食”的儿歌;
体育课在学跑的技能中穿插找“青菜、萝 卜、白菜”的游戏;
感知课拼“青菜、萝卜、白菜”的三拼图, 进行小肌肉的训练等。
各学科围绕“不挑食、不偏食”的主题来编排课程。 学生能够将蔬菜的名称、形状、味道、画法等联系 起来,并从不同角度强化不挑食、不偏食的教育。
运用单词捕捉技巧 对单词解码 (11)
运用单词捕捉技巧 对句子解码(12)
区分 区分 每个字 视觉形 母的发 式和单 音(111) 词(112)
理解 印刷 方向
(113)
要求 简单的 观察 词汇(121)
使用 语境 线索
(122)
不同水平的具体程度阅读的层级例子
方法二: 展示课时序列,以及它们的结果如何在彼此的
单元内设计若干彼此联系的小单元或课时计划,而且 这些小单元或课时计划的完成要保证单元计划的顺利 完成。
单元与单元之间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关注不同的主题 或中心问题。
(三)单元的时间跨度适宜
一个单元所需的时间视单元的大小和性质来决定。 如果时间太短,学生可能不够精熟,但如果跨越太长
的时间,会使学习遗忘,而减低其学习效果,因此通 常以一周之内教完为原则(黄政杰,1997)。
⑷用代码单词或短语,标注箭头和所有的关键概念, 描述你所表达的关系。
( Borich,2000)
2.书面形式的单元计划
格式和包括的要素同学科(垂直)主题单元计划的书 面形式。
举例( Borich,2000,p115)。
特殊儿童主题单元的选择
在筛选教学主题之前,我们最好能先检视一下孩子 以往的学习经验,看看有哪些主题是孩子曾经学习 过的?当时所进行的教学深度如何?学习的结果是 否足够精熟?因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孩子的学习 能力和成熟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老师编选的教学活 动内涵也会有所差异。
在水平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是学习一堆 互不关联的零碎知识和技能,而是围绕一 个特定的问题或任务,学习多个相关学科 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第二节 单元计划的制定
一、制定单元计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系统性
系统理论的发展,将各种实际层面的事物定义为 “一群互动、互相关联或互相依赖要素的组合,其本 身具有具体性,并朝向共同目标的实体”。
书面单元计划举例(Borich ,109)
垂直单元教学计划的撰写格式,可依学科 性质而有不同的写法,但其目的最主要是 让教学者能掌握教学目标和顺序,让参观 教学者能评鉴教学活动的适切性。
(二)跨学科(水平)主题单元计划的制定
跨学科的主题单元是水平计划的学习单元,它把各个 课题综合在一起,突出一个特定主题(Martin, 1995)。跨学科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 供发现各种关系和模式的机会,跨越特定学科界限, 以系统的方式把世界的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 (McDonald & Czerniak,1994)。
(四)与个别化教育计划配合
为搭配个别化教育计划,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以长期目 标为中心,小单元的设计则以短期目标为导向,如此 的安排较有利于教师将个别化教育计划与教学之间作 结合,亦可省去教师不少时间。
(五)注重整合
在单元设计时,要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单元,但 即使设计垂直的单元计划,也要注意和其它学科单元 计划间的配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制定跨学科(水平)主题单元计划时,也可以使用 图表形式和书面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1.图表形式的单元计划
跨学科单元强调横向联系的知识,通常可以使用 网状的视觉格式,也称为概念地图或思维地图。
这种格式展示某一内容是如何包含在其他内容中, 不同的学科领域如何分享共同的主题,一个单一 的主题如何穿梭在不同的内容领域中,或者,一 个领域里的学习如何包容在另一个领域中等。
以生活为主线的单元主题课程
中度弱智课程的设计既要体现课程的功能性、实用 性,又要保持学科的系统性,
“反对走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而脱离社会的要求, 割裂学科体系的极端。
而是将三者融合在课程的设计中”,“建立起贯通 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何金娣,2003)。
实用语文 康复 劳动
实用数学
音乐
生活
不同的单元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关系。
水平的单元计划跨越已有的内容领域边界,引发学生解 决问题、批判性思考、相互合作和独立思考(Borich, 2000)。
目前统整课程的教学计划,即采用水平单元计划的观 点来做系统教学计划。
水平单元计划的目的主要在于统整课程知识。研究显 示学科整合以及运用教学技巧的课程单元,可让学生 参与互动式的学习、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独立思 考以及可引导至思考、意义学习的高层次的行为 (Richmond & Striley,1994)。
在图解垂直安排的单元时有两个简单的惯用手法: 方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