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合金压铸产品不良认识及分析课件

铝合金压铸产品不良认识及分析课件

原因: ①铸件结构不合理,收缩受到阻碍,圆角太小。
②抽芯及顶出装置工作中发生偏斜,受力不均匀。 ③模具温度过低。 ④开模及抽芯时间太迟。 ⑤选用合金不当或有害杂质过高,使合金塑性下 降。
对策: ①改进铸件结构,减少壁厚差,增大铸造圆角。
②修正模具结构。 ③提高模具到工作温度。 ④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 ⑤调整合金成分,严格控制有害杂质。
13.隔皮
特征: 铸件上局部存在有明显的金属层次。
原因:①模具刚性不够,在金属液填充过程中,
模板产生抖动。 ②压射冲头与压室配合不好,在压射中 前进速度不平稳。 ③浇注系统设计不当。
对策:①加强模具刚度,紧固模具部件。
②调整压射冲头与压射,保证配合良好。 ③合理设计内浇口
燃尽后合模。 ④清理和增设溢流槽和排气道。 ⑤调整留模时间。
4. 缩陷
特征: 铸件平滑表面上出现凹瘪的部分,并且内
部伴有表面粗糙的缩孔出现。
原因: 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局部厚实部
位,收缩不均匀; ②合金收缩率大; ③内浇口截面积太小; ④比压低; ⑤模具温度太高。
对策: ①修改铸件设计,避免断面厚度突然变
压铸常见不良缺陷
特征、原因及对策
制作:邢涛
1. 冷纹
特征:
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
肉眼可见,无手感,颜色不同于
基体金属的纹路,用砂布稍擦几
下即可去除。
原因:
①填充速度太快。 ②涂料用量太多。
③模具温度偏低。
④模具排气不合理。
对策: ①尽可能降低压射速度。
②涂料用量薄而均匀。 ③提高模具温度 。 ④改善模具排气方式。
9. 拉模、粘模
特征: 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
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
原因: ①型芯、型壁的铸造斜度大小或出现倒斜度。
②型芯、型壁有压伤痕。 ③合金粘附模具。 ④铸件顶出偏斜或型芯轴线偏斜。 ⑤型腔壁表面粗糙。
对策: ①修正模具,有适宜脱模斜度。
②打光压痕。 ③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流对冲型芯型 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 ④修正模具结构。 ⑤抛光型腔表面
2. 欠铸
特征:金属液未充满型腔,铸件上出现
填充不完整的部位。
原因:
①合金浇注温度及模具温度过低。 ②内浇口速度过低。 ③内浇口位置及截面积大小不当。 ④涂料过多,未被烘干燃尽。 ⑤排气不畅。
对策: ①适当提高合金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②提高压射速度。 ③正确选择浇口位置及截面积的大小。 ④涂料使用薄而均匀,吹干燃尽后合模。 ⑤增设溢流槽和排气道,深凹型腔处可 开设通气塞。
②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 ③铸件斜度太小。 ④取置铸件的操作不当。 ⑤推杆位置布置不当。 ⑥堆放不合理或去除浇口方法不当。
对策: ①改进铸件结构,使壁厚均匀。
②确定最佳开模时间,加强铸件刚性。 ③放大铸造斜度。 ④取放铸件应小心轻取轻放。 ⑤改善推杆位置,使其合理分布。 ⑥铸件堆放应用专用箱,去除浇口方法应 恰当。 ⑦有的变形铸件可经整形消除。
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
原因: ①模具材料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确。
②模具冷热温度变化大。 ③金属流速高及正面冲刷型壁对策:ຫໍສະໝຸດ 正确选用模具材料及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②模具在使用时先预热到工作温度,合理控 制合金溶液浇注温度。 ③合理设计浇注系统,在满足成型条件下, 尽可能用较小的压射速度。
12. 飞边
10. 错位
特征: 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
开,发生相对位移
原因:
①模具镶块位移。 ②模具导向件磨损。
③两半模的镶块制造误差。
④合模处挤压变形造成错位。
①调整镶块,加以紧固。
对策: ②更换导柱,导套。
③进行修整,消除误差。 ④针对变形处补焊、打磨、放电
等方式进行修整。
11. 龟裂痕
特征:由于模具型腔表面产生热疲劳而形成的铸
6. 气孔
特征: 卷入压铸件内部的气体所形成的形状较
为规则,表面较为光滑的空洞 ,一般椭 圆形状。
原因: ①浇口位置选择和导流形状不当,导致金
属液进入型腔产生旋涡。 ②浇道形状设计不良。 ③排气不畅。 ④涂料过多,填充前未燃尽。 ⑤压铸成型条件不合理。 ⑥机械加工余量太大。
对策: ①选择有利气体排除的浇口位置和导流形状。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5
8. 碰、压伤
特征: 铸件表面因外力作用而造成的伤痕。
原因:
①冲剪、整平、铆合时产品与治具贴合面 有异物造成压伤。
②去浇口、清理和搬运流转过程中不小心
碰伤。
对策: ①针对产品与治具表面定时清理,治具表
面尽可能大的避空。 ②清理铸件要小心,存放及搬运铸件,不 应堆叠或互相撞击。
3. 气泡
特征: 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鼓胀所形成的泡。
①模具温度、合金熔炼温度太高。
原因:②填充速度太高,金属液流卷入气体过多。
③涂料发气量大,用量过多,使挥发气体 被包在铸件表层。
④排气不畅。 ⑤开模过早。
对策: ①降低模具、合金溶液至工作温度。
②降低压射速度,避免涡流包气。 ③选用发气量小的涂料,用量薄而均匀,
②直浇道的喷嘴截面积应尽可能比内浇口截面 积大。 ③在型腔最后填充部位处开设溢流槽和排气道。 ④涂料用量薄而均匀,燃尽后填充,采用发气 量小的涂料。 ⑤调整快压射速度和慢压射速度的转换点。降 低浇注温度,增加比压。 ⑥减少机械加工余量。
7. 变形
特征: 铸件几何形状与设计要求不符
原因: ①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的收缩。
特征:铸件边缘上出现的金属薄片。
原因:①压射前机器的锁模力调整不佳。
②模具变形及滑块损坏,闭锁元件失效。 ③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 ④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过高。
对策:①检查合模力或增压情况,调整压射增压
机构,使压射增压峰值降低。 ②检查模具及滑块损坏程度并修整,确保 封锁元件起到作用。 ③清除分型面上杂物。 ④适当调整压射速度。
化,或在厚薄断面交接处加大圆角; ②选择收缩率小的合金; ③合理设置浇注系统,加大内浇口的截
面积; ④增大压射力; ⑤调整模具热平衡条件,采用温装置及
冷却等。
5. 裂纹
特征:铸件上合金基体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丝状的缝隙,
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两种,有发展趋势。裂纹可 以分为冷裂纹和热裂纹两种,他们的主要区别是 冷裂纹铸件开裂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纹铸件开 裂处金属被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