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分析
五、化学分离法:皂化法、沉淀分离法
六、膜分离技术: 在常温下使不同物质通过特殊膜而产生 分离
第4章
1.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1、直接法: ① 重量法( a、常压干b、减压干燥)② 蒸馏法
2、间接法:①比重法② 折射率法③ 电导法④ 介 电常数
2.
答:重量法、
3.食品中酸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1、总酸度的测定: 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 用标准碱液
2.
答:原理
用标准碱液滴定食品中的酸, 中和生成盐, 用酚酞做指示 剂。当滴定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耗用 的标准碱液的体积,计算出总酸的含量。
反应式:RCOOH+Na→OHRCOONa+H2O
3.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答:①电位法( pH计法)②比色法 ③化学法—利用蔗糖的转化速度重氮基醋酸乙酯或乙缩 醛的分解速度来求pH值。
7.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 基本组成?答: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
1.输液系统——高压泵、 贮液器、 过滤器、 梯度洗脱装置进源自系统——进样器3.
分离系统——
色谱柱、恒温器
4.
检测系统——
检测器
5.数据处理系统
——记录仪等
第8章
1.
答:1.乙醚:(有一定极性,但不如乙醇、甲醇、水等) 溶解脂肪的能力强,应用最多。
高锰酸钾滴定法: 原理: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 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经过滤, 得到氧化亚铜沉淀, 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 将其氧化溶解, 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亚铁盐, 用高 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盐, 根据高锰酸钾溶液 消耗量可计算出氧化亚铜的量, 再从检索表中查出与氧化 亚铜量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2.
答: 原理:把一定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转化, 称量残留物的重量至恒重, 计算出样品总灰分的含
4.
答:KMnO4法 、EDTA滴定法(乙二胺四乙酸)、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第7章:
1.
答: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牛乳酸度
4.挥发酸的测定?直接滴定法?间接法测 定?答:食品中的挥发酸主要是低碳链的脂肪酸, 主要是醋酸 和痕量的甲酸、丁酸等。
1.直接滴定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或溶剂萃取, 把挥发酸分 离出来,然后用标准碱液滴定。
2.间接法测定—将挥发酸蒸发排除后,用标准碱滴定不 挥发酸,最后从总酸中减去不挥发酸,即得挥发酸含量。
7、在挥发乙醚或石油醚时, 切忌用直接火加热, 应该 用电热套,电水浴等。烘前应驱除全部残余的乙醚, 因乙醚稍有残留,放入烘箱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8、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重量增加时, 以增 重前的重量作为恒重。
9、因为乙醚是麻醉剂,要注意室内通风。
3.
答: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
原理:用浓硫酸溶解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等非脂成 分,将牛奶中的酪蛋白钙盐转变成可溶性的重硫酸酪蛋白, 使脂肪球膜被破坏, 脂肪游离出来, 再利用加热离心, 使
中和滴定。
2、有效酸度的测定(pH值的测定)
1比色法:pH试纸法、标准色管比色法
2电化学法: E=E0-0.0591pH(25℃)
3、有机酸测定:GC法、HPLC法
4.
些?
答:蛋白质:
凯氏定氮法:GB方法
比色法:1、水杨酸比色法;2、双缩脲比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5.
答:脂肪测定的方法:索式提取法、脂肪分析仪法、近红 外光谱法、CO2超临界萃取法、碱性乙醚提取法、酸性乙 醚提取法
2.
答:1、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化学方法。
2、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 定水分含量。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3.
答:原理
利用I2氧化SO2时需要有一定的水参加反应, (氧化还原 反应)
I2+SO2+2H2O === H2SO4+2HI
方法:1.滤纸筒的制备
2.样品处理
3.抽提
4.称重
5、结果计算
注意:1、 样品应干燥后研细, 样品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 取效果,而且溶剂会吸收样品中的水分造成非脂 成分溶出。装样品的滤纸筒一定要严密,不能往 外漏样品,也但不要包得太贤影响镕剂渗透。放 入滤纸筒时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 管的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造成误差。
此反应具有可逆性,当生成物H2SO4浓度>0.05 %时, 即发生可逆反应, 要使反应顺利向右进行, 要加入适量的 碱性物质以中和生成的酸,吡啶(C5H5N)可以。试剂:将I2、SO2、C5H5N、CH3OH配在一起称为费休试 剂。
4.
答:Aw测定仪法、扩散法、溶剂萃取法。
第
1.
量。
方法:高温灼烧灰化称量 条件:灰化容器——坩埚
灰化温度一般为525~600℃,谷类的饲料达600℃以上
灰化时间:一般不规定灰化时间,而是观察残留 物(灰分)为全白色或浅灰色,内部无残留的碳 块,并达到恒重为止。两次结果相差< 0.5mg。 加速方法:1、样品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从灰化容 器边缘慢慢加入少量无离子水, 使残灰充分湿 润(不可直接洒在残灰上, 以防残灰飞扬损失) , 用玻璃棒研碎, 使水溶性盐类溶解, 被包住的C粒暴露出来,把玻璃棒上粘的东西用水冲进容器里,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 至120~130℃烘箱内干燥,再灼烧至恒重。
镁盐随灰化而分解, 与过剩的磷酸结合, 残灰 不熔融而呈松散状态, 避免了碳粒被包裹, 可 缩短灰化时间, 但产生了MgO会增重,也应做 空白试验。
5、添加MgO、CaCO3等惰性不熔物质, 它们的 作用纯属机械性, 它们和灰分混杂在一起, 使C粒不受覆盖,应做空白试验,因为它们使残灰增重。
3.
答:⑴富含脂肪的样品先提取脂肪后再测灰分。
⑵ 对于液体样品应先在水浴上蒸干, 否则直接炭化, 液体沸腾易造成溅失。
(3)果蔬、动物组织等含水分较多的样品,先制备成
均匀样品,再准确称取样品置于已知重量坩埚中,放 烘箱中干燥(先60~70℃,后105℃),再炭化。⑷ 谷物、豆类等水分含量较少的固体样,粉碎均匀 后可直接称取、炭化。
答: 定义:在高温灼烧时,食品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 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 而无机成分 (主要是无机盐和氧 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分类:水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2、对含多量糖及糊精的样品,要先以冷水使糖及 糊精溶解, 经过滤除去, 将残渣连同滤纸一起烘干, 再一起放入抽提管中。
3、抽提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 无醇、 无过氧化 物,挥发残渣含量低。因水和醇可导致水溶性物质 溶解,如水溶性盐类、 糖类等, 使得测定结果偏高。 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也有引起爆炸 的危险。
脂肪完全迅速分离, 直接读取脂肪层的数值, 便可知被测 乳的含脂率。
4.
值、皂化价、羰基价)定义。
答: 酸价—— 中和1 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 钾的质量 (mg)。
碘价(碘值)——100 g碘换算成碘的质量(g)。
过氧化值—— 滴定1 g 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
皂化价—— 中和1 g油脂中的全部脂肪酸(游离+结合的)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
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1、还原糖的测定: 、斐林试剂法(GB方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
2、非还原糖测定:经酸水解→还原糖→按还原糖测定
3、多糖测定:以淀粉为例子(酶解法、酸水解法)
4、总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差减法、加和法
7.维生素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1、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比色法(国标方法) 、紫外 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国标方 法、国际方法)
总酸=挥发酸+不挥发酸
5.气相色谱法的两相?答:流动相——气体(由载气带着物料气体) ,一般用高 压气瓶供给(N2、He )固定相 固体 ——固体吸附剂; 液体——担体+固定 液
6.检测器有几种? 答:气相:热传导池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氢火焰 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高效液相: 紫外光度检测器、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 电导检测器、 蒸发光散射 检测器
2、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靛酚法、紫外分 光光度法(UV 243nm最大吸收)、电位法、HPLC法
B族维生素的测定:荧光法(GB方法)、比色法、微生物法、HPLC法(GB方法)
8.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比色法、滴定法、原子吸收法(火焰光度法、无火焰 光度法)
9.
答:1、防腐剂的测定:
2、微生物分析法
3、酶分析法
4、仪器分析法
5、感官检验法 分析过程:1、取样(采样)
2、样品的预处理
3、样品含量的测定
4、数据处理
5.
答:
一、溶剂提取法:浸泡法、萃取法、盐析法、超临界萃取 法
二、有机破坏法:干灰化法、湿灰化法
三、蒸馏法和挥发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
馏、分子蒸馏
四、层析分离法: 是在一种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些方 法的总称
4提取时水浴温度不可过高, 以每分钟从冷凝管滴下
80滴左右,每小时回流6—12次为宜,提取过程应 注意防火。
5、在抽提时,冷凝管上端最好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 管,这样,可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也可避免乙醚 挥发在空气中,如无此装置可塞一团干燥的脱脂棉 球。
6、抽提是否完全,可凭经验,也可用滤纸或毛玻璃 检查,由抽提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 上,挥发后不留下油迹表明已抽提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