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食物嵌塞调牙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食物嵌塞调牙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采用分次少量调牙合的方法治疗磨牙区牙间隙~ mm食物嵌塞患者,并随诊观察疗效。
结果 1,2,3级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显效的占%。
在随访患者中,2级患者有1例复发,3级患者有6例复发。
结论对于磨牙区牙间隙~ mm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的食物嵌塞患者,分次少量调牙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调牙合;牙间隙;牙移位;磨牙;食品;异物;牙修复体修补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是指在咀嚼食物过程中,食物碎块或纤维受外力作用嵌入或滞留于两牙的邻间隙内,是一种常见的咬合病。
若不及时正确的治疗可造成牙龈充血、糜烂等,严重者造成相邻牙齿龋坏、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对牙体、牙周组织的健康产生严重损害。
牙间隙大小与食物嵌塞有重要关系,通常嵌塞间隙在~ mm症状最为严重,此时采用单纯的调牙合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食物嵌塞好发部位依次为磨牙区、双尖牙区、前牙区,其中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食物嵌塞最常见[13]。
本研究采用分次少量调牙合的方法治疗磨牙区牙间隙~ mm的食物嵌塞患者,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调牙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XX年7月20XX年10月到笔者科室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岁(18~64岁)。
纳入标准
局限于磨牙区(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或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患者,嵌塞部位邻牙间隙~ mm,无邻面龋及边缘嵴破坏,牙齿松动度不超过Ⅰ度,无急、慢性牙周炎或者进行完善的牙周治疗,牙合面无重度磨耗或牙本质过敏症状。
方法
食物嵌塞间隙大小,采用塞尺(从~ mm,晶花牌,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市长城量具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测量,以嵌塞食物的两个牙间为一个嵌塞部位进行计算。
取研究模型
用咬合纸( mm,HANEL,瑞士Coltène/Whaledent公司)在口内记录咬合接
触点;对照口内咬合接触点,在模型上标出嵌塞部位远中牙牙合面咬合接触点,并把这些点分A、B两组,A组:咬合时产生近中向合力,B组:咬合时产生远中向合力(以患牙的牙体长轴为参照)。
调牙合治疗
磨低充填式牙尖,磨平高低不等,参差不齐,锐利的近远中边缘嵴。
磨低B组咬合接触点(主要包括各牙尖的近中斜面及远牙合边缘嵴),以咬合纸咬不到为准。
隔1月调牙合1次,调牙合2~4次,观察疗效。
治疗完成后~1年时,复诊或随诊观察疗效。
2 结果
食物嵌塞分级
按其轻重分为0~3级:0级,间隙 mm可用食物防嵌器或正畸方法治疗。
本研究采用分次少量调牙合的方法治疗磨牙区牙间隙~ mm的食物嵌塞患者,获得良好效果。
理论依据为:(1)调牙合只对部分垂直型食物嵌塞者有效,且易复发,但所有食物嵌塞者均应将调牙合作为基础治疗。
通常嵌塞间隙在~ mm时症状最为严重,此时采用单纯的调牙合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2)正常情况下牙齿有近中移位趋势,当牙合面不均匀磨耗或不良咬合关系,阻碍牙齿生理性近中移位,用调牙合的方法去除阻碍患牙近中移位的因素,患牙会向近中移位,关闭嵌塞间隙。
(3)患牙一般存在不均匀磨耗,调磨部位多存在磨耗不足的因素,而且少量多次调牙合有利于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避免牙本质过敏症状的产生。
随访患者中,2级患者有1例复发,3级患者有6例复发。
复发患者多喜欢吃纤维性食物,刷牙方式不正确,从不使用牙线等。
吃纤维性食物后,食物嵌塞未及时去除引起牙龈充血、糜烂等,严重者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
因此在调牙合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健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对疗效的巩固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郑弟泽,杜传诗. 牙间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及治疗[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4,12(4):259262.
陈丽萍,张富强,高素娟. 牙间隙与食物嵌塞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J]. 口腔医学, 1998,18(2):7374.
彭敏,朱智敏,杨小民. 283例食物嵌塞患者情况调查分析[J]. 口腔医学研究, 20XX,21(4):462464.
徐军,余日月. 无解剖结构破坏食物嵌塞的病因[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8,12(3):190192.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XX:11.
Gottehrer N R. Managing risk factors in successful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J]. Dent Today, 20XX,22(1):6469.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