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文献综述4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前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出台的历史背景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
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意味着那些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险需求的人群也随着增加。
为了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起初,城镇居民保障重点在住院和门诊大病,其中,提到了:(1)参保范围: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2007年时,中央对中西部的补助标准是20元,成年人个人缴费是70元,其每年每人的筹资标准是220元,学生儿童个人缴费10元,其每年每人筹资标准是100元。
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由中央补助25元。
成年人中低保,重残,低收入60周岁以上老人中央补助50元,个人不缴费。
2013年时中央财政补助是188元,成年人缴费是70元,学生儿童个人缴费30元,由于省市县级补助情况不同,每人每年的缴费也就相应的提高。
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政府补助188元。
成年人中低保,重残,低收入60周岁以上老人中央补助50元,个人不缴费(详见图表一,图表二)。
(4)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一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100-540元,其报销比例为60%-80%。
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是250-720元,其报销比例为50%-70%。
三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是500-980元,其报销比例为40%-60%。
(换句话说,住越小的医院,报销的费用也就越多)。
当然各地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在订立其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也就不同,不过,都是参照以上标准来订立(详见图表三)。
(5)基本保额:2007年时,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12000-18000元如果是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器官移直抗排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用药治疗),精神病(门诊用药治疗)(简称“门诊大病”)的患者,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可提高到每人2万元。
学生,儿童因患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肿瘤的费用报销可在最高支付限额基础上提高20%。
到了2013年,最高支付限额为90000元(详见图表三)。
具体报销比例和累计最高报销限额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此外,国务院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就医管理,经办管理和服务,基金管理和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关制度衔接做了相关规定。
云南省试点工作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和实施以昆明市,楚雄州和红河州为首批试点城市。
三个已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州市占我省州市总数的19%,其中已开展的区,县数为37个,占我省区县总数19%。
2008年3月,新增曲靖,玉溪,普洱,大理,德宏,怒江,迪庆七个试点州市,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州市已扩大到10个,覆盖89个县(市,区)。
2009年,第三批试点州市增加丽江,临沧,昭通,文山,版纳,保山六个州市,参保人数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136个市(区,县)。
2010年,云南省实现了全面覆盖。
自2007年《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的政策以来,得到了各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探索。
在试点之初,我国城镇居民医保以大病和住院为保障重点,对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缺乏保障。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医保筹资能力增强,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于保障范围应向小病延伸的的呼声日益增加。
为此,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重点联系工作的通知》,以大力推进城镇居民门诊统筹的建设。
2011年5月,人社部《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有关意见》(人社部发[2011]59号)中提出普遍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于2010年末,昆明,玉溪,保山,昭通,丽江,普洱,临沧,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怒江13个州市启动了城镇居民普通门诊统筹,而曲靖,版纳,迪庆3个州市均已提出方案,准备于2011年启动。
截止2011年,我省16个州市中除迪庆州外的其余15个州均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
其中提到:城镇居民普通门诊报销的医疗机构只针对二级以下医院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报销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每次在20%-30%之间,最高报销费用每人每年在200元左右。
全国各地有条不紊的推行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其开展的过程中,各地的情况相对乐观,对此,也对部分地区的实施现状做了简单介绍。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现状(一)江西:截至2010年底,南昌市东湖区参加居民医保的人数为90953人,参保率为30.68%,总体受益率为46.25%。
其中住院人数为24176人,受益率为26.58%;门诊统筹人数为17892人,受益率为19.67%。
(二)黑龙江: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面已经达到96.4%。
2011年5月末,黑龙江省有10个地市城镇居民医保,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齐齐哈尔市比去年年末同比增长了13.5%,其它地市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也基本做到了不下滑。
(三)福建省:延平区于2008年底城镇居民参保登记人数33393人,期间享受医疗保险待遇1562人,受益面为6.3%,。
其中门诊大病人均医疗费用为5992元,次均医疗费为339元,基金人均支出1942元,次均支出110元。
人均住院费用为7550元,次均费用5977元,基金人均支出2663,次均支出元2108元。
(四)云南省:截至2010年底,仍有3个州市未实施城镇居民门诊统筹,13个州市未建立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我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05.71万人,同比增加40.75万人,增长11.16%。
当中共有36.21万人次享受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占居民总数的8.93%。
其中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人数212144人,门诊待遇人数862人,住院待遇人数234779人。
2010年仅有6个州市提高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大多数州市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支付比例和支付限额等措施。
三,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阐述。
(一)王振平,王金营,宋风轩,张晶,阎宏宇在《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中对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1,城镇居民的内涵界定不清,原则上指除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的所有城镇居民,但对于是否应该将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
统筹层次低,一般为市,县级统筹,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和全国范围内的调济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的作用。
3,局部试点地区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个人账户缺失,很多学者认为建立个人账户,易导致参保人员随便动用个人账户基金消费,这样一来,无法最大限度地分散个人医疗费用支付的风险,因此,产生个人账户缺失。
4,广大弱势群体无力加入城镇居民医保,对于贫困群体来说,他们虽然渴望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是没有经济能力,使他们参保受限,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5风险控制和基金监管能力较弱,在征缴上并没有做到每个城镇居民都参保,,在支出管理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不明确,在基金给付上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
(二)张瑞宏,唐新民,王艳君在《对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思考》中主要对城镇居民医保运行中保大病和住院模式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1,参保人群的受益面狭窄。
保大病模式必然限制医疗保障受益面,影响居民参保积极性,具体表现在:(1)只有少数大病或住院患者受益;(2)经济条件越差的的城镇居民受益面反而更窄,因为经济条件差,住院费用对他们影响更大,他们更不愿意住院。
2,只保大病的做法影响居民的就医行为。
以保大病为主的保障方式会导致“小病大医”的道德风险,会出现本可以不住院的病人要求住院治疗的现象。
3,“保大病”更容易产生“逆选择”。
“逆选择”的产生会导致留在城镇居民医保系统里面的人群都是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带来更高额的保险赔付,最终使基金入不敷出。
(三)步欣智则是对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城镇居民医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1,基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上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不能形成有力的协作,使基金管理出现漏洞。
2,监管力度不够,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地税部门和社保经办部门对监管责任划分不清楚,,使其存在一些长期欠费的单位,不利于更好发挥基金应有的作用。
3,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专门的管理软件系统,都是由各地区自行开发的,这样一来,容易使一些开发商开发的管理系统不规范,使数据统计可信度降低,影响其基金管理工作。
(四)虽然以上学者对其有一定的研究整理,但是我认为不仅仅只有这些问题,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门诊统筹与社区卫生服务衔接不是很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是很高,使得人们缺乏信心,不到社区就诊,这直接造成了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大量闲置,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拥挤。
2,扩面任务工作难度大,由于医疗保险政策的不完善,形成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无病不参保,有病才参保,各乡镇社区,学校经办点无经费,无网络,人员不固定给扩面带来很大的困难。
3医疗费用控制难度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的向对滞后,导致医疗费用控制难度大,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四,我国城镇居民医保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一)王振平,王金营,宋风轩,张晶,阎宏宇在《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中对其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建议::1,明确城镇居民内涵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原则上将除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之外的所有城镇居民纳入其制度覆盖范围,灵活就业人员和部分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