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读论语学成语——雍也

1读论语学成语——雍也

《读论语学成语——雍也篇》教学设计潍坊北海学校韩兴娥教学目的:学习文言文,了解成语出处,能理解运用成语。

1 不迁怒,不贰过2 肥马轻裘3 箪食瓢饮4 中道而废5 行不由径6 文质彬彬7 因材施教 8敬而远之先难后获 9 乐山乐水 10 从井救人 11 中庸之道 12 博施广济能近取譬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论语学成语——雍也》,先复习放假前学习的几篇文章,开火车读成语读古文。

1 不迁怒,不贰过bù qiān nù,búèr guò6.3 哀公问:“弟子孰(shú)为好(hào)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qiān)怒,不贰.(èr)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wú,同“无”),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即不将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迁:转。

贰:重复一次。

2 肥马轻裘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sù)。

子曰:“与之釜(fǔ)。

”请益(增加)。

曰:“与之庾(yǔ)。

”冉子与之粟五秉(bǐnɡ)。

子曰:“赤之适(往,去)齐也,乘肥马,衣(yì,穿)轻裘.(qiú,皮衣)。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接济)富。

”肥马轻裘:乘着肥壮的骏马,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衣。

形容生活豪华奢侈(shē chǐ)。

3 箪食瓢饮dān sì piáo yǐn dān shí piáo yǐn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lòu)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zāi),回也!”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汤水。

指贫苦的生活。

也作一箪一瓢。

箪食瓢饮应该读“dān sì piáo yǐn”还是“dān shí piáo yǐn”呢?最权威的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这个词,其他的成语词典都是注明读“dān sì piáo yǐn”。

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了“箪食壶浆”原为:dānsìhú jiāng,《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改用dān shí hú jiāng。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食”读“sì”时,有“拿东西给人吃”,或者“喂”的意思。

“箪食瓢饮”是自己吃,从意思看应该读什么?4 中道而废6.12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中途,半路)而废(废弃,停止)。

今女(rǔ)画。

”中道而废:比喻事情做了一半就不干了。

5 行不由径6.14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走)不由.(顺着,遵循)径.(jìnɡ,小路),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ǎn)之室也。

”行不由径:指走路只走大道,不走小路。

比喻行为端正,不走歪门邪道。

也比喻做事或为学遵(zūn)循(xún)正道,不走捷(jié)径。

6 文质彬彬,6.18 子曰:“质.(本质)胜文.(外在修饰)则野(粗陋),文胜质则史(文雅)。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有文采,又很质朴。

后多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彬彬:形容文雅。

7 因材施教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yù,告诉)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因材施教:依照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因:根据。

施:施加,实行。

8 敬而远之6.22 樊(fán)迟问知(zhì,智)。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劳苦)而后获(收获),可谓仁矣。

”敬而远之:尊敬他,但不接近他。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而不愿意接近。

先难后获:先劳苦而后才有收获。

指只管自己努力的程度,而不计较得失。

二、今天我们讨论后四篇9 乐山乐水yào shān yào shuǐ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样活泼,有仁德的人就像山一样安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会长寿。

”子贡问:“为什么智者乐于见到水呢?”孔子说:“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她的德行是多么高尚!水和顺温柔,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她是多么的谦卑。

水面对阻碍,穿山岩,凿石壁,欢唱着前进,她是多么快乐。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变得新鲜洁净,她是多么善施教化。

这不就是智者的品格吗?”子张接着问:“为什么仁者乐于见到山呢?”孔子说:“山,高大巍峨(wēi,é),山上草木茂密,鸟兽群集,山出产了许多对人们有益的东西,可它自己并不从人们哪里索取任何东西。

山还兴风雷做云雨以贯(ɡuàn)通天地,万物得以生长,人民得以饱暖。

这不就是仁者的品格吗?”子贡点点头,高兴地说:“老师,我明白啦!聪明人通达事理,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性情好动,就像水奔流不息,所以把智者用比作流动的水。

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气馁,总是快乐地一往无前。

所以说‘智者乐’。

仁厚的人依据义理行事,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宁静,所以把仁者比作山。

仁者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让众生远离痛苦,但不求回报,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一念清静,染污自落,把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很淡。

无论是鸿运当头,还是厄运降临,他都不在意。

这种平和的心态,当然有利于远离疾病和痛苦,自然就会长寿。

”困境中的柳宗元以“乐山乐水”的情怀在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biǎn)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他的心情孤寂郁愤,但永州的青山绿水造就了这位古文大家。

柳宗元寄情山水,时常流连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寻找人生的真谛(dì)。

永州之水,绿波荡漾(yànɡ),垂柳依依;永州之山,苍松翠柏,清秀灵动。

徜徉(cháng yáng)于美景之中的柳宗元一洗胸中之郁(yù)气,挥毫泼墨才思勃发,流芳百世的《永州八记》自山水间喷薄而出。

同学们,你还知道那些“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乐山乐水”这个成语并不是指喜爱山水,而是指爱好不同。

【释义】乐山乐水: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为什么:知者乐水?(回答,齐读)。

水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变化成不同的形状,总向低处流,的确是谦卑的,智者谦卑吗?(不耻下问)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物我两忘、心态平和,有利于长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李白看过“日照香庐生紫烟……”的庐山瀑布,看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看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才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爽,才能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杜甫曾领略过泰山的雄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所以他才能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有着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宽广胸怀,他家的房顶被风刮跑了,但他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苏轼一心为百姓谋幸福,却遭遇了九死一生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他被贬到黄州后,最初也很沮丧,但黄州的山让他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黄州的水,就是长江的水让他又产生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 从井救人cóng jǐng jiù rén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同“人”)焉。

’其从(跟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去)逝也,不可陷(陷入)也;可欺也,不可罔(wǎnɡ,愚弄)也。

”孔子的徒弟宰我实在调皮,上次大白天睡觉被老师大骂一通,“朽木难雕”、“粪土之墙”的臭名无人不知,可宰我一点儿也不在意。

这不,这次又问老师一个怪问题:“对一个有仁德的人,告诉他‘有一个人掉到井里啦’,他会跟着跳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这样做呢?君子可能被骗走到井边看看是不是真有人掉进井里,但不会没搞清楚就跳进井里。

君子可能被欺骗,却不可能被愚弄。

”孔子说完,不满地看了宰我一眼,想骂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这次宰我没有犯什么错误啊,不过是故意举例来问问题而已,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宰我伸伸舌头长舒了一口气,庆幸没挨骂。

孔子忍俊不禁,转身偷偷地笑了,心想:这个捣蛋的臭小子,肯定私下里跟同学反复讨论过“仁”。

颜渊问仁,司马牛问仁,仲弓问仁,樊迟问仁,老师的回答各不相同,这次他懒得请教同样的问题,干脆问个绝的,问个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

那个仁者如果跳到井中救人,就是个傻冒;如果不救,那还算什么仁者?老师总是把“仁”讲得那么美好,这次看他怎么回答。

孔子当然是看穿了宰我的心思。

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君子爱人,如果真有人落水,一定会想办法救,但不会跳井里,做那种没有理智的傻事,因为君子是有志向、有修养、有理智的人,不会做无谓的牺牲。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孔门师徒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同学们,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操劳的晁错被汉景帝腰斩;岳飞是保家卫国的大将,却被秦桧杀害;于谦对明朝忠心耿耿,迎立代宗,迫使瓦剌放回明英宗,英宗却把于谦处死……他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不得善终的命运?他们不是孔子说的可欺而不可罔的君子吗?【释义】从井救人:别人落井自己跟着到井下去救他。

原意是指主观愿望虽好,但方法不对,既损害自己又不能救助别人。

1.这一篇讲了孔子师徒之间的什么故事?(宰我如果像其他同学那样问什么是仁,孔子会根据他们性情告诉他什么话?)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夫未有多言而不妄者也。

(宰我被骂为“朽木难雕”,但他为什么是孔门十哲之一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出孔子师徒之间的关系吗?)(喜欢爱动脑,有独立思想的人)2、可欺而不可罔的君子不会做无谓的牺牲,而是善于保护自己,比如,子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