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分析

《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姓名:马伟学校:周口市川汇区广播电视大学学号:1541001204170指导教师:雷强定稿日期:2016年9月《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马伟2016年9月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

其中塑造的妇女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妇女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妇女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妇女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妇女形象意义论《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三百零五首中明显的就有七十二首之多”(张西堂《诗经六论》)而《国风》中的十五首诗歌就有四分之一是关于爱情的。

正是通过这些爱情诗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古代妇女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等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刻画。

有的清新自然,有的柔然绵长,有的激荡肺腑不同的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呈现出来或大胆无畏,或谨小慎微,或哀怨绵长。

他们为情而动为情而生,久积在心头的情思如黄河奔流一发而不可收拾。

展现出当时社会妇女对于爱情的观点和看法,折射出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和爱情观。

二.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一)婚前妇女形象1.渴望爱情,主动追求。

妇女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与呼唤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爱情的习俗。

如少女大胆追求爱情,渴望与自己意中人结成连娌,非常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在《召南•摽有梅》中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一位少女面对黄熟又日益变得稀少的梅子,敏锐地感到了韶华的流逝,人生短暂,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心情,于是少女便即情即景地唱了起来:“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①(《召南•摽有梅》)表明了姑娘想早日寻找到自己的真爱的愿望,语言大胆而直率!而在《邶风·静女》中, 女主人公则活泼诙谐地使用“计谋”来考验男子的忠诚“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②竟然让小伙子“搔首踟蹰”.诗中女子性格聪明、淑婉,在未得到情人热烈的爱时,女子表现出一种复杂而又反复的态度。

然而诗经中的《褰裳》则以更加直白的性占有为目的来表现女子渴望与心爱的男子幽会的场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③这是一首动人的情歌,又是一幅绝妙的少女怀春图,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宛若一幅精美的画卷,被后人所珍藏。

《诗经》中的妇女因较少的受到礼教的约束,因而显得大胆、热烈。

如《郑风·叔于田》所写的女子,因为恋人叔外出打猎,在整个巷中就再也没有她可以看得上的男子了。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④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把女子心里的叔的优点无一例外的介绍给了读者,如叔不但能骑能饮,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

正因为如此,叔也就成了她心目中最杰出的男子,短短几句话充分表现了女子的心理活动。

2.缠绵热恋,欢快相约。

在与情人一起约会的时候,女子更是表现出相当的主动、热情和开朗。

如《郑风·溱洧》中,生动的描述了三月时节,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伴游春。

其中两个人的对话足以说明此时女子的心态。

姑娘说:“去看热闹吧?”小伙子回答:“已去过了。

”姑娘说:“还是陪同我再去看会儿吧,洧水岸边,地方广阔,可好玩呢!”于是两人边走边相互调笑,话语热情却不轻佻。

并以芍药花相赠,传达爱慕之情。

而《召南·野有死麕》中的女子在收到礼物之时,则与此相反,这位女子的性格似乎很害羞“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⑤”她让送礼物的人不要过于冒失,以免惹得犬吠人知。

3.相思的妇女形象。

相会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可两个人还是有分别的时候,这时的女子则愈发显得惆怅不已,对恋人的相思也愈发显得深远。

如《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⑥以“三月”、“三秋”、“三岁”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款款深情在字里行间不言而喻,而这种情意到了《郑风·子衿》则表现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⑦以一个女子特有的矜持的角度,诉说这位女子对男子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的埋怨之情。

但是这种心情到《召南·鳔有梅》中则张显出不同,这首诗写女子思婚求偶,盼望意中的男子,早些来向她求婚。

这里以梅来比喻青春,以梅越落越少比喻青春流逝不待人。

“鳔有梅,其实七分。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鳔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①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17页.②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38页.③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69页④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62页⑤吴慧娟.<<诗骚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页.⑥吴慧娟.<<诗骚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3页.⑦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71页兮?鳔有梅,顷筐既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①”话语虽然不多,却把少女的心思准确的呈现给了读者。

4.失恋妇女,为情所困。

在两性问题上,妇女历来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痛苦,然而不同性格的妇女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则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如在《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②少女畏惧父母,但又深爱自己的情郎。

她与情郎的感情是如此的真挚和热烈但是,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但是在《鄘风·柏舟》中女子则选择大胆不顾父母的阻拦而出嫁远方。

这是一个女子为了自己的幸福,勇敢的进行反抗的做法。

如果父母反对了子女的恋爱,就形成了婚姻的阻碍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知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③这首诗中的女子心中本已经有了心上人,但家庭的反对让她的心愿难以实现,虽然文中表示自己决不改变主意,但她也只能怨愤母亲与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感受所以表现出了极大痛苦。

(二)婚嫁中喜悦的妇女形象出嫁是女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女子形象往往和婚嫁前的女子形象不同。

如《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④赞美她们正当盛年,像开得正火红的花儿,能给婆家带来欢乐。

诗中对女子的健康也进行了由衷的赞美,而这赞美是通过对桃树的硕大来表现的,这恰恰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中用桃花鲜艳比喻新娘的美貌,用桃的果实肥大、树叶的茂盛来比喻给家族带来的人丁兴旺、家业隆盛。

诗虽然简单,却生动之极,既赞美了新嫁娘,也描绘出了婚嫁时喜庆的气氛。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⑤则用一种简洁富于韵律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出嫁女子的绝伦的美貌,优雅的仪态,描写的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经》中也有通过女子对新郎的赞美来反衬出女子自我形象的作品。

如①吴慧娟.<<诗骚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页.②吴慧娟.<<诗骚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5页.③吴慧娟.<<诗骚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页.④刘操南.<<诗经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1页⑤李炳海.<<诗经>>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0页《齐风•著》中通过对女子眼中男子的描写,来看亲迎的新郎,从侧面细腻地再现了婚礼前一个动人的镜头,新郎到娘家接新娘上车“俟我于著乎而”、“俟我于庭乎而”、“俟我于堂乎而”①三段,生动的刻画了一个披凤冠霞帔的美丽新娘在等待幸福的降临的场景,同样出嫁女子喜悦心情也可见一般。

盛大婚礼,娇女出嫁。

《诗经》中也有描写女子婚嫁的隆重盛大的场面,从正面描写女子在婚嫁中的形象的作品。

如在《召南•何彼脓矣》中贵族“平王之孙”与“齐王之子”举行婚礼的盛大豪华的场面的描写。

诗中用郁李开花香味四溢来祝福“平王之孙”和“齐王之子”的婚礼。

在“何彼脓矣,唐隶之华。

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②这个隆重而和谐的婚礼进行中,公主是坐在车上行婚礼的,即“人之敬和者,恒举车服言之”③。

再如《召南•雀巢》中出嫁的女子是由彩车百辆来迎接她的。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④都是那么喜庆而隆重的仪式。

从而由正面衬托出年轻女子婚嫁中的娇美形象。

(三)婚后的妇女1.琴瑟和谐,相亲相爱。

《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诗的题材相当别致 ,它通过夫妻二人起床前的对话“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⑤来表现夫妻关系和日常生活被描写得美好而洋溢着诗情画意,只有相敬如宾的夫妻才会享有这种真正的和谐与恩爱。

在《齐风•鸡鸣》中 ,也有同样的描写 ,在一个浪漫的晚上一对夫妻在“苍野之声”、“虫飞薨薨”⑥的野地幽会 ,天亮了 ,男子还沉湎在这种欢爱之中 ,而女子觉得光天化日下幽会感到羞耻 ,让人看见了不好意思。

通过这样的描绘来表现相亲相爱的婚后感情生活。

2. 婚姻中不幸的妇女形象。

《诗经》所在的时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在结婚之后成为了男子的附属品。

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和命运,破裂的感情中,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作为这一点《诗经》①宣兆琦.王雁.<<诗经.齐风>>.的文化内涵.烟台师范学院院报.2002年.第2期.②胡海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2005年.第2页③胡海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2005年.第2页④李炳海.<<诗经>>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0页⑤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64页⑥褚斌杰.<<诗经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年.第74页中给人提供了众多的描绘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