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6. • 第二伴音中频信号(6.5 MHz)送入伴音中放, 作进一 步放大,经过限幅,送入鉴频器。鉴频器将伴音调频信号进 行解调,检出原始音频信号,送至伴音低放,伴音低放将鉴 频器送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和功率放大,然后推动扬声器, 还原出电视伴音。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 • 电子枪通常由灯丝和阴极、 控制栅极、 加速阳极、 聚焦 阳极和高压阳极等组成。
•图 2-2 典型黑白显像管电管视技脚术概接论02线黑白图电视的基本原理
•2.1.2 黑白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和性能参数
•1. 调制特性
•图 2-3 黑白显像管的调制电视特技术性概论曲02黑线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另一方面,在视放级中取出一部分信号,经ANC电路通过 AGC检波电路转换成直流控制信号。用它控制中放级和高放级 增益,使检波输出信号电平稳定在1~1.5 V,从而保证图像稳定。
• ANC电路又称抗干扰电路,主要用来消除混入电视信号中
的大幅度窄脉冲的干扰。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5. • 同步分离电路由同步分离和同步放大两部分组成。该电 路从ANC电路中取出的视频信号,利用幅度分离原理分离出 复合同步信号(行同步、场同步、均衡脉冲和槽脉冲)。复 合同步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送至扫描电路。 • 扫描电路分为场扫描与行扫描两部分。
•表 2-2 国产黑白电视机基本参数和要求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3 电视信号和信号通道的频谱分析
•2.3.1 信号波形及其频谱
•图 2-9 信号通道各点的信号电压波电形视技图术概和论02相黑白应电视的的基频本原谱理 图
•图 2-9 信号通道各点的信号电压波形图和相应的频谱图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2.
• 将混频器送来的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按一定频率特性 进行放大。对图像中频信号放大达60 dB左右;而对伴音中 频信号的放大则小得多,只有34 dB左右。 压低伴音中频放 大量是为了防止伴音干扰图像。
• 由于增益高,在中放级要相应地设有抑制干扰的电路 (如声表面波滤波器)与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以提 高稳定性。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2. • 可以肯定的是场扫描电路及显像管供电电路正常,从方 框图上看,显像管各极取自行输出电路,说明行扫描电路也 没有问题,否则,就不会出现亮线。电子束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进行水平方向扫描,是因为行输出级产生的锯齿电流未 能送到行偏转线圈,所以故障只可能发生在行偏转线圈支路 (如断路)。
• 输入电路由无源网络组成,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道 选择,把所要接收到的信号最有效地传送给高放级。高频头中 有频道选择机构, 可选择所需要接收的频道。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高放级将输入电路所选择的频率信号进行放大, 提高信 号功率对机内噪声功率的比值(即信噪比),减少信号受到 机内噪声的干扰,其增益约为20 dB,同时将所放大的高频信 号送入混频级。高放级要求有8 MHz带宽,以保证电视信号 顺利通过。
(Δfp是本振频率因变动而发生的偏移量):
• 6.5MHz=(38MHz+Δfp)-(31.5MHz+Δfp )
•这样就消除了因本振频率漂移而引起的伴音失真或衰减。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2.2 国产黑白电视机的基本参数和要求
•表 2-2 国产黑白电视机基本参数和要求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3. 有光栅、 无图像、无伴音 • 有光栅,说明行、场扫描电路、显像管、 电源部分是好 的。无图像和伴音,说明故障主要在信号通道部分和伴音通 道。用起子触碰预视放基极,若屏幕上出现黑白横条或杂波, 有时还能收到调频信号,说明视放部分是正常的。继续向前 触碰中放管基极,若也能听到杂音,屏幕上看到雪花点,则 故障在高频头。
•2.2.1 黑白电视机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 1. 高频调谐器(高频头)
• 由天线收到的高频图像信号与高频伴音信号经馈线进入高 频头。高频头由输入电路、高频放大器、本振和混频级组成。 其主要作用是:选择并放大所接收频道的微弱电信号;抑制干 扰信号; 与天线实现阻抗匹配,保证信号能最有效传输;进行 电视信号频率变换,完成超外差作用。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③ 内载波式是图像中频(38 MHz)和伴音中频(31.5
MHz)通过视频检波器时,差拍产生6.5 MHz第二伴音的内差
方式。其特点是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共用一个放大通道(中
放),直到检波后才被分离出来。还有一点是6.5 MHz第二伴
音中频频率始终稳定, 即使本振频率发生变动,参见下式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4. 有光栅、 无图像、 • 有光栅说明扫描电路正常,有伴音说明伴音通道和高频头、 中放及检波输出基本正常,那么问题出在视放级。 • 5. 有光栅、 有图像、 无伴音 • 显然,检波输出的6.5 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未能经伴音 通道处理加到扬声器上,伴音通道有问题。用金属杆碰触伴音 通道各部分输入级,若出现触某一级时扬声器没有反应,则那 一级就有问题。
• 中放级的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同, 只是幅 度被放大了。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3. • 视频检波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从图像中频信号中检出 视频信号, 即通过它把高频图像信号还原为视频图像信号, 然后送至视放级;二是利用检波二极管的非线性作用,将图 像中频(38 MHz)和伴音中频(31.5 MHz)信号混频,得到 6.5 MHz差额, 即产生6.5 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调频信 号)。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③ 从调制特性曲线图形上看,栅-阴电压越负,阴极电 流就越小, 则荧光屏亮度越暗; 反之, 亮度越高。 当负极性 图像信号从阴极输入时, 原图像较暗部分对应的较高图像信 号电平就会抬高阴极电平使得栅—阴电压越负,这样,显像 管重现的图像是正确的。 此外,阴极电流ik不应超过150 μA (负电压约为-20 V); 否则,阴极电流过大, 会烧坏荧光 粉层。
• 本机振荡器产生本机振荡频率送至混频级, 该振荡频率 总比所接收的电视图像载频高一个固定中频(38 MHz)。
• 在混频级中,高放级送来的图像和伴音信号与本振信号 完成混频作用,产生出频率较低的图像和伴音中频,并送至 中放通道。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中频频率为本振频率减去所接收电视图像和伴音的载频,下 面以接收第二频道信号为例: • 95.75(本振频率)-57.75(图像载频)=38 MHz(图像中 频) • 95.75(本振频率)-64.25(伴音载频)=31.5 MHz(伴音 中频) • 这样, 高频头将高频电视信号接收进来, 进行处理, 变为固定的图像中级和伴音中频,然后送往中频放大器。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② 最大调制量是调制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是显 像管荧光屏上从不发光(阴极电流为零)到出现标准亮度的光栅
(阴极电流为50 μA)时栅-阴电压的变化量Δugk,公式表示为
Δugk= |ugk0| - |ugk50|
•式中,ugk50为ik =50 μA时的栅-阴电压值。如果Δugk值小,说明 ugk只要有一个较小的变化,或显像管阴极输入一个幅度较小的 视频信号,便能在荧光屏上获得较大的亮度或对比度的变化。 这就是说ik能较快从0 μA升至50 μA,表明显像管的灵敏度高。 所以, 最大调制量越小,显像管灵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① 总结方框图中各方块作用,将各方块归纳为三个部分:
• 信号通道部分:高频头、中频放大器、视频检波器、视频 放大器、伴音通道。
• 同步扫描部分: 同步分离电路、 扫描电路。
• 电源部分: 低压、 中压、 高压。
• ② 超外差式是指电视机利用本机振荡和外来高频电视信 号在混频级形成固定中频信号,再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经检波 而取得图像信号。超外差式选用较射频电视信号低的中频频率 就比较容易做到放大量大且稳定。由于中频是固定的,所以中 放的频率特性具有很优良的选择性,并适合于残留边带制信号 的频带。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 视的基本原理
2020/11/28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2.1 黑 白 显 像 管
•2.1.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图 2 1 黑 白 显 像 管 结 构 示 意 图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 1. 玻璃外壳 • 玻璃外壳包括管颈、管锥体和屏面玻璃三部分。 • 在显像管玻璃外壳管锥体部分的内外壁上分别涂有石墨 导电层,从而形成一个以玻璃为介质,以内外壁石墨层为两个 极片的电容器(电容量约为600~1 200 pF)。这个电容器可作 为第二、 四高压阳极的滤波电容,因而在高压供电电路中不 必另接高压滤波电容。
• 7. • 电视机所需电源分直流低压、中压和高压三大类。 • 低压电源由交流50 Hz、220 V经变压器降压、整流、 滤波和稳压获得,其值一般为+12 V,作为整机供电的主要 电源。 • 高压(12 kV左右)和中压(400 V、 100 V等)电源的 取得及供给电路已在同步分离和扫描电路中作了叙述。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 性能参数 •表 2-1 国产黑白电视显像管性能参数表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1结构示意图
电视技术概论02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
•2. 行、 场偏转线圈
•图 2-5 •(a) 左手定则; (b) 行偏转线圈; (c) 行磁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