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1.1.项目名称 (1)1.1.2.承办单位 (1)1.1.3.建设地点 (1)1.1.4.项目属性 (1)1.1.5. 计划工期 (1)1.1.6. 建设内容 (1)1.1.7. 项目总投资 (1)1.1.8. 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XX村村概况 (3)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标准 (5)3.1建设规模 (5)3.2.采用的规范 (5)3.3主要技术指标 (5)第四章方案设计 (6)4.1.工程设计原则 (6)4.2. 道路与河堤工程 (6)4.2.1.道路横断面设计 (6)4.2.2.道路纵断面设计 (6)4.2.3.路基设计 (7)4.2.4.路面工程 (7)4.3. 桥涵工程 (7)4.3.1.涵洞设计 (8)4.4.建设工程数量表 (8)第五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9)5.1.项目环境现状 (9)5.2.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9)5.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9)5.3.1.噪声污染防止措施 (9)5.3.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9)5.3.3加强环境管理与监督 (9)5.4.环境影响评价 (10)第六章项目管理及招标 (11)6.1.招标依据 (11)6.2.招投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11)6.3.工程招标 (12)6.4.项目管理 (13)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15)7.1.建设工期 (15)7.2.项目进度表 (15)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8.1投资估算 (16)8.1.1.编制内容 (16)8.1.2.编制依据 (16)8.1.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计算 (16)8.2.项目投入总资金 (16)8.3.融资方案 (17)8.4.融资方案分析 (17)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18)9.1.主要结论 (18)9.2.建议 (18)附表:1、投资估算表(推荐方案)2、XX道路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表(推荐方案)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图:1、工程平面图2、道路断面图3、涵洞断面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道路改造工程1.1.2.承办单位XX村民委员会1.1.3.建设地点XX村1.1.4.项目属性新建项目1.1.5. 计划工期计划于2013年1月—2013年3月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4月—2013年8月工程施工,2013年9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1.1.6. 建设内容1、道路工程:全线共新建道路工程2.1公里,为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5cm。

新建盖板涵2道1.1.7. 项目总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172.5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为142.0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7.72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2.78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财政奖补资金69万元,其余103.52万元自筹资金。

1.1.8. 编制依据1. 与XX村村委会签订《XX村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咨询合同2.《XX村基本情况》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国家建设部2007)5.《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吉林省基价表》(JLJD-SZ-2009)6.《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件)及《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第二章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2.1.XX村村概况XX村坐落于祖国的边陲城市,鸭绿江畔,长白山脚下吉林省白山市江北,距市区1.5公里,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XX村是白山市第一村,人口4865人,836户,11个自然屯,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具有地域特色风情的旅游业:有风景秀丽的青山湖,青山湖是白山市十大风景旅游区之一,是省重点旅游区,湖水清澈透底,碧波荡漾;有全民健身的滑雪场、游泳馆;清幽的寺庙,千佛塔等景观。

可谓:聚八方来客,秀万种风情。

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XX村地势较低,局部暴雨时常发生水灾,特别是2012年8月份遭遇了洪水的袭击,更是对村民的生产和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村民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扩大村民的居住和生产区域,迫切需要及时建设村民的道路、桥梁、河堤等基础设施工程,而我村道路经过洪水和常年车辆的磨损,路面已不能保证正常的交通和车辆的行驶。

因此提出在我村建设村道2.1公里,以方便村民出行及保证生产设施和村民财产安全。

农村基础设施是一个农村的形象问题,它除了承担最基本的任务外,还直接反映着农村的面貌和风格,对农村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因此,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起到美化农村环境的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的发展。

村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骨架,因此,浑江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对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优化城市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的整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拟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影响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出行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标准3.1建设规模XX镇XX村农村公路位于XX镇,是XX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可进一步连接中心城区与农村道路网的道路骨架,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及农村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本工程内容主要为新建道路工程2.1km,新建涵洞2道。

3.2.采用的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吉林省基价表》(JLJD-SZ-2009)(5)《全国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指标》(6)《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件)及《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指标》(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3.3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公路四级。

2.设计时速:20km/h。

3、涵洞:洪水频率为25年/一遇第四章方案设计4.1.工程设计原则1.按照路网规划,结合区域用地性质,以适当超前和前瞻性为原则,以较高的起点确定建设标准。

新建道路尽可能与骨架路网相协调,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分发挥,提高区域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2.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

3.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4.2. 道路与河堤工程道路全长为2.1km,位于XX镇XX村,起点为XX村九社,沿线经过防汛物资储备库、XX村四社、福利院,终点到达南线公路,与南线公路相接。

4.2.1.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及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论证,本公路的路基宽度采用如下:全线路基宽度为5.5m,横断面尺寸为0.5m(土路肩)+4.5m(行车道)+0.5m(土路肩)。

横坡:行车道1.5%,路肩2.5%。

4.2.2.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最小纵坡度0.3%,最大纵坡6%,纵断设计考虑道路排水要求和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

4.2.3.路基设计工程区域内道路大部分为填方,道路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

对个别不良地质地段,可根据土质情况分别采用换填或掺入石灰等措施进行处埋,换填可采用砂砾石,并用重载碾压。

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强度达到规范要求,路槽底面土基回填模量值应大于25兆帕。

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土质路基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4-1.路基压实度表表4-1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材料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中填方要求。

4.2.4.路面工程白山市冻结深度为1.40米,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要求。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

推荐方案:5cm沥青混凝土中粒式路面原路面上喷洒透层油原路修补4.3. 桥涵工程本段道路共设涵洞2道,为1-1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4.3.1.涵洞设计本段道路涵洞共设2道,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位置分别为:1、K0+50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角度为90º,孔径为2.0m,孔数为1孔,进口为一字墙,出口为一字墙;2、K1+700钢筋混凝土盖板涵,角度为90º,孔径为2.0m,孔数为1孔,进口为八字墙,出口为八字翼墙;盖板为钢筋盖板,板厚为0.4cm,盖板为直径12cm的钢筋网,一字墙及八字翼墙均为M10#砂浆砌块石,M12.5#砂浆抹面。

4.4.建设工程数量表建设工程数量表第五章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5.1.项目环境现状本工程位于XX村,周围环境主要为村民住宅及耕地、林地。

5.2.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扬尘及施工占地、施工土石方。

工程产生的弃土堆积、弃土运输、弃土处置将会对交通、居民生活和景观等产生影响。

同时工程施工时可能造成公共设施的损坏,如地下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等。

5.3.环境保护治理措施5.3.1.噪声污染防止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机械产生的噪音较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特别是机械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此,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工作,使其轮流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时间,并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

2.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环境敏感区,对影响较重的施工场地需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减退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施工机械,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居民区附近,严禁夜间施工。

5.3.2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于施工中产生的扬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使之减少到最低范围。

材料要集中堆放,减少尘源;运输过程中要加盖篷布或适当洒水,降低起尘;施工中还应配置洒水车,以减少扬尘范围。

5.3.3加强环境管理与监督要成立施工期临时环保机构,重点抓好施工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防治。

在施工过程中聘请专门的环境监理工程师,以保证工程环保措施的实施。

是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实施,并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5.4.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工程完成后,将会大大改善现有村庄的道路交通等状况,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程本身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次生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