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学案(第2课时).doc

《劝学》学案(第2课时).doc

高一语文学案 课题:劝学
编 写: 审核人:__ 第六周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 班组:___
姓名:___ 组评:__ 师评:___ 【学习目标】
1.掌握3-4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1、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

、 2.熟读、勤记、多写 【自主学习】 1.复习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

2.诵读3、4段完成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绝.江河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 用心躁.也 君子生.
非异也: (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圣心备焉 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登高.而招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积善.
成德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绝.江河: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爪牙..之利: 【合作探究】
3、4段都使用了一组比喻句,找出这些比喻句,说说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讨论并完成下表
【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以至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知识拓展】
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颜真卿 《劝学》)
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乐府”诗《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杂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金缕衣》) 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自我小结】我的收获:我的困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