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劝学》学案【课标点击】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 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课内知识精粹文学文化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
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
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积累平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其曲中.( )规槁暴.( ) 輮.( )使之然也金就砺.( )则利参省.( ) 跂.( )而望舟楫.( )蛟.( )龙跬.( )步骐骥..( )( ) 驽.马( )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 埃.( )土2.重点文言词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2)学不可以已.(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9)而绝.江河(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1)故不积跬.步(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重点文言虚词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青,取之于蓝于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吾尝跂而望矣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⑥蟹六跪而二螯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⑧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⑨顺风而呼4.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5.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和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古今义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论证思路,试着填充下图。
(比喻句请用文本原句)①青,……而青于蓝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②比喻句③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④⑤中心论点:①②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比喻句③顺风而呼……而闻者彰④⑤假舟楫者……而绝江河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③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分论点3 :⑤、坚持、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⑦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⑨○蟹六跪……用心躁也三、课内研究性探讨阶段步骤: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讲话,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设置问题:荀子主张学习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即“勤奋”、“刻苦”,难道仅有如此学习路径就畅通无阻吗除了具备“刻苦”、“勤奋”之外,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还要讲究那些内容四、课外拓展研究性探讨阶段与现代“终身教育”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相比,荀子的《劝学》更看重人在道德方面的学习,那么在你看来,为了一个人更好地发展,谁更应该放在首位五、《劝学》名言警句荀子的《荀子·劝学》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值的我们好好学习。
下面是最经典的几句名句: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5.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六、品味《劝学》,领悟经典品味《劝学》领悟学习《劝学》作为荀子的代表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经典,其思想厚重智慧,跨越千年仍不褪色。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重庆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再品《劝学》,有一些全新的滋味,愿与大家共享。
学不可以已。
这五字是荀子在《劝学》中开宗明义之语。
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重在“乐”。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间万事能不能做好,在于你是否能以苦为乐。
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唯有树立起“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全新理念,让学习内化为自我提升的需要,边学边“乐”,以“乐”促学,才能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和长期行动。
学不可以已,重在“积累”。
要想“学不可以已”,贵在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以积少成多,这正是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欧阳修做官时应酬很多,就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都用于学习和思考,写出了不少名篇。
只要每天读10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300页,不就是一部大部头吗只要能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就能及时充电、与时俱进,保证一个人应有的良好素质。
学宜善假物。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就是说,要傲立群雄,必须站在经典的肩膀上,善于借鉴。
学宜善假物,重在“博”。
鲁迅说:“博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大家必须博览群书、博学多识、博闻强记。
博学多识不仅能使人风度儒雅,谈吐不凡,“腹有诗书气自华”,更重要的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博学过矣”,博学多识、博闻强记能使人避免僻执狭隘,胸襟开阔,目光远大,见识过人,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宜善假物,重在“辨”。
当前各种信息快速膨胀、知识层出不穷,学习不能盲目地学,要带着目的学,要带着思考学,要带着实践学。
慎思明辨,才会斩获真知。
学须用心一。
荀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急不躁。
这就是说,学习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学须用心一,重在“恒”。
庄子说“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至死方休,党内共知。
当今时代,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一旦放松学习,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就会被时代所遗弃。
所以,学习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作为人,倘若认为已经达到了奋斗目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导致固步自封、盲人骑瞎马,对人对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己则“夜半临深渊”而浑然不知,那是非常可怕的。
《礼记·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同学们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恒心和毅力来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学须用心一,重在“静”。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古人提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法虽不可全取,但静下心来专攻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蚯蚓无爪无牙,无筋无骨,却能上食泥土,下饮黄泉,在于用心专一;螃蟹身有八脚且“握”两大钳,却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
“无限风光在险峰”,浮光掠影、没有专默精诚,就永远不会达到至高境界。
对于同学们而言,要做到“用心一”,学习就绝不能“简单化”、“休闲式”,需要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牢记“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古训。
《劝学》导学案答案[积累平台]1. zhòng pù róu lì xǐng qì jí jiāo kuǐ qí jì nú qiè lòu āi2.(1)劝勉、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验、检查,反省、省察(7)抬起脚后跟(8)借助、利用(9)横渡(10)具备(11)半步3.于:①介词,从②介词,表比较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不译而: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②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而且”③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④连词,表结果,可译为“那么”⑤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⑥连词,表并列,不译4.(1)“有”通“又”“輮”通“煣”(2)“知”通“智”(3)“生”通“性”5.(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2)长,形容词作动词,变长(3)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快(4)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5)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1)以为:古义是以之为,即用……制成;今义是一个动词,认为(2)金:古义泛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专指黄金(3)博学: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问广博精深参:古义是验、检查,今义是参加、加入(4)疾:古义是强、声音宏大,今义是病、迅速、痛恨等(5)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邦凶(6)用心:古义是因为心思;今义为多用心思或存心、居心[鉴赏乐园]1.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学习的意义: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比喻句 ③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④木受绳则直 ⑤金就砺则利2:学习的作用:比喻句弥补不足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比喻句 积累、坚持、专心) ⑨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正)积对坚持比 专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