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表层施工工艺标准FHEC 丄M-12-20071适用范围抗滑表层是指符合规定的宏观粗糙度、微观粗糙度及摩擦系数要求,能够为汽车交通提供较好抗滑能力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抗滑表层除应具有良好的构造深度和较大的摩擦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防渗透性、耐久性、抗高温、耐低温等性能,适用于具有较高防滑要求的沥青路面上面层。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2. 0.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
2. 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2. 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2. 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A.2-2005 )。
2. 0.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进行一级和二级技术交底,明确现场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以及生产工人的质量和安全职责、施工注意事项、作业程序及相关要求。
测量、试验、检测用的仪器需按规定进行计量标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3. 2人员、设备、机具准备3. 2.1人员准备(见表3.2.1)3.2.2设备、机具准备路面施工作业需配备表 3 .2. 2所列设备、机具,才能满足配套施工要求。
3. 3仪器准备仪器准备见表3.33. 4材料准备进场集料需按规格分隔堆放,细集料必须覆盖,粗集料应覆盖,填料严禁受潮。
料场及场内道路必须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应完善,严禁泥土等杂物污染集料:3. 4.1沥青沥青一般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沥青进场时,每车应出具出厂检验合格报告,进场的沥青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进行检测,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表4. 6. 2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3.4.2集料面层粗集料宜选择坚硬、耐磨、清洁、不含风化颗粒、抗冲击好的近立方体石料,如玄武岩、安山岩、灰绿岩等;面层细集料宜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灰岩机制砂,不宜采用中性或酸性机制砂或天然砂。
集料进场前,从料场取料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的集料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每种规格的集料宜采用一家加工厂生产的材料,不宜于采用2家(含2家)以上的材料,材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应派专人进驻加工厂控制材料质量。
3. 4. 3填料填料主要指矿粉,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磨细得到,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
矿粉的亲水系数不宜大于0.8。
3. 4. 4抗剥落剂抗滑表层宜添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掺加后应在保证各项技术指标合格的同时,使沥青与集料的黏附等级提高到5级。
3. 5作业条件抗滑表层施工的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0 0C,摊铺温度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66的要求,雨天严禁施工。
4施工操作工艺4.1工艺流程(见图4.1)[^4.1抗冊去层槪工丄艺慌腔4. 2目标配台比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本工艺标准按照马歇尔试验方法执行。
4. 2.1根据上面层结构层情况、规范要求、企业施工经验等确定矿料级配,抗滑表层级配范围推荐如表4. 2. 1所示。
4.2.14. 2. 2根据经验确定油石比的中值,按0. 5%的间隔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4. 2. 3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分别绘制各项指标的曲线。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确定最佳油石比,然后通过综合考虑,并结合道路等级、当地气候条件或成功经验确定最终油石比。
抗滑表层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如表4. 2. 3所示。
4. 2. 4确定最佳级配和油石比后,需进行水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弯曲试验、渗水试验等检验。
4. 2. 5集料的级配及最终油石比宜经过多次试验比较验证后,在满足各项检验指标后确定最佳级配和最佳油石比。
4. 2. 6报告试验结果。
4. 3生产配合比4. 3.1确定振动筛筛网的尺寸1) 最大筛网尺寸宜按照配合比最大粒径所对应筛孔尺寸适当提高振动筛孔径而定,如配合比最大粒径为31.5mm,振动筛孔可设定为35mm x 35mm。
2) 最小筛网尺寸宜按照配合比关键筛孔孔径适当提高振动筛筛孔径而定,如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控制4. 75mm和2. 36mm筛孔。
如配合比关键筛孔为 4. 75mm,振动筛孔可设定为6mm x 7mm,关键筛孔为2. 36mm,振动筛孔可设定为3mm x 4mm。
3) 中间两道筛网尺寸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L i = L g + (L d —L g)/3 (4.3.1-1)L2 = L g + (L d —L g)2/3 (4.3.1-2)式中:L1 -------- 小筛网尺寸;L2――大筛网尺寸;L g――关键筛孔;Ld ---- 最大筛孑L。
拌和站使用的筛网尺寸可根据L1, L2适当调节,如L1=11. 3,可选择筛网尺寸为12mmx 12mm或11 mm x 11 mm,中间筛网尺寸也可根据需要或材料特性而定。
4.3.2配料1) 根据目标配合比计算各冷料斗的标准流量,找准流量与集料规格、料斗出口开启宽度、小皮带机转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流量,如图 4.3.2所示。
2) 从热料仓取样筛分,按照目标配合比计算、调整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例,使其与目标配合比一致,其误差控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11.4.4的要求或更小,同时不断调整冷料仓的供料比例,直到供料均衡为止。
3)用热料仓集料的配合比组成,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油石比及土0.3%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由此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差值不宜大于± 0.2%。
4)按照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和混合料,再进行水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弯曲试验、渗水试验等检验,合格后方可指导生产。
200 400 600 ftOD L DOO转bl〔n/min )閏*人工拌和机将速捕淀旦对區圈4.3.3生产配合比验证通过试拌、试铺抗滑表层试验段,对生产配合比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验证,同时通过钻芯取样观察级配组合、空隙率大小等,由此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 075mm,2. 36mm,4. 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宜接近设计中值。
4. 4混合料的拌和4. 4.1拌和准备1)沥青拌和设备采用带有白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拌和能力应满足要求,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
2)拌和场与工地的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混合料降温超过要求等情况。
3)拌和前需检查相关配套设备、仪表工作是否正常,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按规定检定。
4)冷料仓的数量应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
5)沥青拌和设备应具有能够适时检测、自动处理、显示和打印数据的计算机设备。
4. 4. 2温度控制抗滑表层一般较薄,温度散失较快,温度控制是混合料拌和控制的关键,温度偏低则不容易压实,无法保证压实度;温度过高,沥青易于老化。
1)普通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可根据沥青薪温曲线确定,根据路面压实机械组合、天气状况及压实度控制指标适当调整拌和温度,一般控制在165~170 C之间,其集料温度和沥青温度可根据出料温度进行控制,集料温度一般控制在175~185 C,沥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55~160 C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可根据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提高10~20 C,根据改性沥青性质、路面压实机械组合、天气状况及压实度控制指标适当调整拌和温度,一般控制在175~185 C之间,其集料温度和沥青温度可根据出料温度进行控制,集料温度一般控制在185~195 C,沥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65~170 C ;每盘沥青混合料温度超过195 C时予以废弃。
2)拌和过程中设专人经常量测拌和料的温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同时要目测混合料,混合料冒出黄烟或浓烟是温度过高,冒出白烟是温度低,一般以观察到少量的蓝烟为宜。
4. 4. 3拌和时间控制拌和时间根据拌和站产量、天气状况、集料的含水率以及集料与沥青的裹覆情况确定,干拌时间不低于Ss,湿拌时间不低于40s,普通沥青混合料总拌和时间一般控制在45~50s之间,改性沥青混合料总拌和时间根据需要适当延长。
4. 4. 4 拌和要求混合料拌和要均匀,颜色一致,无结团、无花白料现象,使沥青均匀地裹覆矿物颗粒表面。
出料时,设专人观察混合料的颜色、状态,若出现混合料堆积很高可能是温度偏低或沥青含量低;若混合料易坍平,很可能是沥青含量高。
4. 4. 5 质量检查1)混合料级配、沥青含量试验、马歇尔试验检测次数每工作日每拌和站不得少于一次。
2)为保证级配的准确性,每天至少从热料仓取样2 次进行筛分,判断其级配的变异性,同时观察热料仓内的干料是否干净,上面是否有未燃尽的燃烧油残渣裹覆,有问题时及时处理。
4. 4. 6 注意事项1)拌和站热料仓的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配合比通知单上必须有负责人签字,拌和站只能按照授权配合比准确配料,无权更改变动。
2)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明确岗位责任。
3)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盘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率不得大于1%。
早上天凉时,前几车料应适当提高混合料温度,一般以5C为宜,然后按正常要求控制温度。
4)混合料拌和时应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严防施工配合比离散性较大。
5)每天上、下班时应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油路、电路、仪表进行检查、保养、清洁,保证这些部件运转正常无故障。
6)拌和停机前用部分不含矿粉、沥青的热料进行洗仓。
7)每天将计算机打印结果汇总、统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方法绘图、计算,检查其变异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每隔3~5d,宜检查沥青计量用量与油罐中实耗数量是否一致,以保证沥青用量的准确性,防止亏损。
9)工作人员需及时、认真、整理出运转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事故记录等。
10)拌和、试验、现场铺筑应密切联系,互通信息,每日宜召开碰头会,提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4. 5 运输4. 5.1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考虑拌和机拌和能力、运输距离、道路状况、车辆载重量,合理确定车辆数量,尽量使用载重量大的自卸车,但不得超载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