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1)(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1)(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2)(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3)1.面板强度计算 (4)2.抗剪计算 (4)3.面板挠度计算 (5)(四)竖楞方木的计算 (5)1.竖楞方木强度计算 (6)2.竖楞方木抗剪计算 (7)3.竖楞方木挠度计算 (6)(五)B方向柱箍的计算 (8)1.柱箍强度计算: (9)2.柱箍挠度计算 (10)(六)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9)(七)H方向柱箍的计算 (10)1.柱箍强度计算 (12)2.柱箍挠度计算 (11)(八)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1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人工挖孔桩为矩形抗滑桩,桩入土埋深6~27m ,出土部分采用安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施工,因此本工程不涉及模板支撑架、梁模板、板模板的设计及计算。
二、编制依据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2、 国家现行结构荷载规范及建筑施工手册;三、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模板的截面宽度:B=15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2道,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18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3道,柱模板的计算高度:L =3000mm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d = 450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60mm ,高度80mm ,间距300mm 。
柱箍采用方木,截面80×100mm ,每道柱箍1根方木,间距450mm 。
柱箍是柱模板的横向支撑构件,其受力状态为受弯杆件,应按受弯杆件进行计算。
柱模板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kN/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3.00m/h;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m;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62.710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62.710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 2.00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面板计算简图1.面板强度计算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其中:q -- 强度设计荷载(kN/m);q = (1.2×62.710+1.4×2.00)×0.45 = 35.12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 = 0.10×35.12×0.3×0.3=0.316kN.M面板截面抵抗矩:W = 450×18×18/6=24300mm3经过计算得到:σ= M/W = 0.316×106/24300 =13.004N/mm2面板的计算强度小于20.00N/mm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d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Q=0.6×0.3×35.12=6.322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6322/(2×450×18)=1.171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 1.30N/mm2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3.面板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其中:q -- 混凝土侧压力的标准值,q = 62.710×0.45=28.22kN/m;E ——面板的弹性模量,取3.00N/mm2;I——面板截面惯性矩I = 450×18×18×18/12=218700mm4;经过计算得到:v =0.677×(62.710×0.45)×3004/(100×3.00×218700)= 2358.593mm[v]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v] = 300/250 = 1.2mm;(四)竖楞方木的计算竖楞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竖楞方木计算简图1.竖楞方木强度计算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其中:q -- 强度设计荷载(kN/m);q = (1.2×62.710+1.4×2.00)×0.3 = 23.42kN/md为柱箍的距离:d = 450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 = 0.10×23.42×0.45×0.45=0.474kN.M竖楞方木截面抵抗矩:W = 60×80×80/6=64000mm3经过计算得到:σ= M/W = 0.474×106/64000 = 7.406N/mm2竖楞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7N/mm2,满足要求!2.竖楞方木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d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0.6×0.45×23.42=6.323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6323/(2×60×80)=1.976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70N/mm2竖楞方木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竖楞方木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其中:q -- 混凝土侧压力的标准值,q = 62.710×0.3=18.813kN/m;E ——竖楞方木的弹性模量,取10000N/mm 2;I ——竖楞方木截面惯性矩I = 60×80×80×80/12=2560000mm 4;经过计算得到:v =0.677×(62.710×0.3)×4504/ (100×10000×2560000)= 0.204mm[v] 竖楞方木最大允许挠度,[v] = 450/250 = 1.8mm ; 竖楞方木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五)B 方向柱箍的计算本算例中,柱箍采用方木,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8×10×10/6 = 133.333cm 3I = 8×10×10×10/12 = 666.667cm 4B 方向柱箍计算简图 其中: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A B10.54kN 10.54kN 10.54kN410410P = (1.2×62.710+1.4×2.00)×0.3 × 0.45 = 10.54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B方向柱箍弯矩图(kN.m)B方向柱箍变形图(kN.m)最大弯矩:M = 0.748kN.m最大支座力:N = 20.94kN最大变形:v = 0.004mm1.柱箍强度计算:柱箍截面强度计算公式:=M/W < [f]其中:M --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 = 0.748kN.m;W --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W = 133.333cm3;柱箍的强度设计值(N/mm2):[f] = 17B边柱箍的强度计算值:f = 5.61N/mm2;B边柱箍的强度验算满足要求!2.柱箍挠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v =0.004mm[v] 柱箍最大允许挠度,[v] = 300/250 = 1.2mm;柱箍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六)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计算公式:N < [N] = fA其中: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对拉螺拴的强度要大于最大支座力20.94kN。
经过计算得到B方向对拉螺拴的直径要大于13mm!(七)H方向柱箍的计算H方向柱箍计算简图其中: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P = (1.2×62.710+1.4×2.00)×0.3 × 0.45 = 10.54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H方向柱箍剪力图(kN)H方向柱箍变形图(kN.m) 最大弯矩:M = 0.923kN.m最大支座力:N = 22.82kN最大变形:v = 0.01mm1.柱箍强度计算柱箍截面强度计算公式:=M/W < [f]其中:M --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 = 0.923kN.m;W --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W = 133.333cm3;柱箍的强度设计值(N/mm2):[f] = 17H边柱箍的强度计算值f = 6.92N/mm2;H边柱箍的强度验算满足要求!2.柱箍挠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v =0.01mm[v] 柱箍最大允许挠度,[v] = 400/250 = 1.6mm;柱箍的最大挠度满足要求!(八)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计算公式:N < [N] = fA其中: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对拉螺拴的强度要大于最大支座力22.82kN。
经过计算得到H方向对拉螺拴的直径要大于13mm!(九)模板工程1、模板系统根据本工程特点,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为主,辅以木枋、层板模板系统。
加固支撑系统选用钢管、扣件式加固支撑系统。
2、施工方法: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为保证模板的竖向刚度,组合钢模板采用竖向拼装,相邻模板横向拼缝相互错开。
模板加固、支撑系统采用钢管、扣件加固、支撑系统(示意图:模板平面图;模板加固、支撑系统平面图;模板加固、支撑系统立面图)。
模板加固抱箍竖向间距500,模板支撑架竖向步距不大于1600,模板支撑架兼作施工脚手架。
上段模板支架的刚度、稳定性须依靠下段柱的支撑,因此,为保证模板支架的稳固、刚度,中途不拆除支架与柱的拉结抱箍,待整棵柱混凝土全部浇完后再从上至下拆除支架及模板,模板加固抱箍可先行拆除周转。
如确需拆除模板用于周转,模板拆除后,必须重新进行支架与柱的拉结并确保拉结稳固。
在桩及挡土板的截面短向增设对拉螺栓,以抵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向压力。
螺栓横向间距300,竖向排距500,最上一排螺栓距模板上口距离不大于800(根据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向压力沿高度方向逐渐减小的特点,模板底部必须加设对拉螺栓,顶部不设对拉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