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作者作者::赵波【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管理 敏感性缺口 久期模型 衍生工具【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金融风暴风靡全球的当下,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研究金融风险的防范不仅是商业银行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金融理论界和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政府风险等,而其中利率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已逐步推进,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受资本流动性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频频调整基准利率,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加大,再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的特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和工具。

因此,面对利率多变的市场,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

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地研究,从理论到实际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及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在对比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The Commercial bank is at the core position in the entire financial system.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studying the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 is not only an eternal topic of the commercial bank but also the greatest concern of the financial expert and the bank manager. The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ncluding interest risk, credit risk, liquidity risk, operational risk, legal risk and the government risk etc. But the interest risk is the main risk among all of these risks. As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deepening innov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has reformed gradually. But under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condition, interest rate shows greater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capital liquidity. Owing to the central bank frequently adjust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coupled with China's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control and the awarenes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vehicles and tools, banks have to face the increasing interest rate risk.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changing market interest rat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isk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will become a significant issue.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First we discuss how to identify these risks, and then weconsider how to use analysis methods to effectively measure and manage those risks. Finally in contrast with the western 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Key word: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isk management, sensitive gap, duration model, derivatives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利率管制所引发的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突出。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然而,市场化就意味着风险,上世纪末央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2007年一年之间央行又连续6次上调利率。

为了达到利率市场化的预期目标,商业银行必须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利率的不确定性所代来的市场风险。

要有效管理利率风险,首先得对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其次是合理评估和测量利率风险,最后运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进行有效管理。

本文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从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着手,分别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阐述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然后用敏感性缺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部控制和外部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背景分析1.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本币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

1986年年初,央行允许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1996年实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国债发行的利率市场化;1998年改革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1999年调整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2000年进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2003年12月再次调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2004年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并允许存款下浮;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汇改正式启动1。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逐步明晰化的过程,目前,利率市场化正在全国有步骤有极化的稳步进行,2004年底中央银行已累计放开了对114种利率的管理,但仍对34种利率实施管理2。

到目前为止,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在内的非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包括银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也已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同时,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自主管理能力。

现在还没有被市场化浪潮冲击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特殊原因1.2 形成我国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特殊原因1.2.1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外部成因(1)中央银行的政策性管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所有本币利率仍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

这种从宏观角度来考虑利率的升降政策在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以及07年3月以来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举1/html/news1/2005-09-24/00000000100010mlno.html2叶欢聚. 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国际金融报. 2004年06月18日第五版措中表现得非常充分。

随着利率市场化,虽然中央银行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限,但这个权限十分有限,商业银行对于利率的变动只能被动接受,无法根据不同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信用风险的大小等进行自主定价,这使银行的利率风险成为不可抵御的系统性风险。

(2)分业经营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分散利率风险的能力在利率非市场化的条件下,虽然银行不能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来抵御利率风险,但如果商业银行能从事直接融资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则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方式或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和证券投资等业务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而分散风险,提高银行收益。

我国严格的分业经营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这使得商业银行分散利率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

虽然美国经济危机也正是由于混业经营的原因才会危害离如此之大,但这种分业经营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3)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度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不足导致银行业务拓展受到诸多限制,阻碍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来防范利率风险,尤其是表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国内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工具仅限于资产负债表内结构的调整,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利率风险。

这使得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时可运用的工具相当贫乏,许多时候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预测和防范。

(4)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实行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放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其中大部分发放给了国有企业。

虽然我国的国有体制改革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当中,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一些国有企业的盈利和资产质量下降,部分贷款成为呆账、坏账,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这也使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同信用风险管理交织在一起。

1.2.2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部成因(1)资产负债结构的失衡缺乏资产负债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各商业银行无法对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进行准确预期,更不能根据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动走势适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以致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