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通常都是立体图形,但是往往都要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图形的三视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一个纽带,为以后形成空间观念和学习立体几何打基础,所以学好它至关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些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但是他们开始接触几何知识,空间想象力太弱,缺乏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经验
(三)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网络环境下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及组合体从不同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2.学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直棱柱、圆柱、圆锥、正棱锥、球)以及由立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多媒体三维空间观察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2.经历探索三视图画法的过程,动手画规范的三视图.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拥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会与人沟通、合作与分享.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借助多媒体三维空间观察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二)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由立体图形抽象出三视图来,画规范的三视图.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给学生提出了三项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求知欲.我采用了指导法、情境导入法、鼓励法、任务驱动法、研讨法、调控干预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探究成果、小组互评交流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二)整合点分析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题西林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诗句含义.
2.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平台可以很快的找到要观察的立体图形,节省了大量的搜集实物或制作学具的时间.
3.学生移动鼠标旋转立体图形,可以很直观的得到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避免了观察实物时发生的视觉误差.
4.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这里已经不再只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它已经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5.课后布置作业,进入到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绘制三视图,上传到校园网站,促进了本校学生的交流.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