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先演唱一段《友谊地久天长》歌词,进行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简单介绍这首歌词的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背景;然后,让学生熟悉本首歌词,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心中还能不怀想、劳燕分飞”等词语的含义。

2.了解这首歌词的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听《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把握本首歌词主旨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精神,不因离别而哀愁,而要满怀激情各奔前程。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歌词写作的相关背景,整体感知歌词内容。

2.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歌词的主要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

教师先演唱一段《友谊地久天长》歌词,进行情景导入,引出歌词的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受体悟法。

《友谊地久天长》(伴奏)(见音频素材),让学生试唱歌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教师先演唱一段《友谊地久天长》歌词
教师:
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生答)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答)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友谊地久天长》。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三年的学习当中,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将来同学们走到哪里,你们之间的友谊永远不会忘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友谊地久天长》。

(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投影显示)
1、彭斯(1759~1796),苏格兰农民诗人,为自由而斗争的战士。

代表作:《友谊地久天长》《两只狗》《一朵红红的玫瑰》《致
山中雏菊》《农民的星期六夜晚》等。

1796年他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及心脏病,于同年7月21日英年早逝。

2、创作的时代背景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

它初见于1788年,1794年出版时,词曲均有所改动。

它也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歌,原文用苏格兰语写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

《友谊地久天长》是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

这首诗后来被谱了乐曲,除了原苏格兰文外,这首歌亦被多国谱上当地语言,在中国各地普遍称为《友谊天长地久》。

在经典电影《魂断蓝桥》中,此曲被用作为主旋律。

在经典电影《风云人物》中,片尾众人合唱此曲,在电视剧《小时代》中,作为插曲也出现过。

二、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生感知歌词的含义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

2、这首歌曲曲调朴实、动听,人们非常喜欢它。

在苏格兰,人们唱这首歌时,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那就是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都两臂交叉地握着旁边人的手,随音乐节拍边走边唱。

在很多西方国家,这首歌通常会在除夕夜演唱,象征送走旧年而迎接新年的来临,它的主调并没有中文版本那样感伤,在亚洲很多地区中的学校毕业礼中作为主题曲,象征告别或结束的情感。

3、让个别学生诵读歌词。

4、字词读音
逍遥(yáo)荡桨(jiǎng)
友谊(yì)岂能(qǐ)
畅饮(chàng)
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劳燕分飞:比喻人们的离别。

5、让学生一起赏读歌词,分小组活动,划分层次结构,分析所用修辞手法。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提示、明确:
投影显示:
第一部分:直抒胸臆,咏唱难忘朋友,表达对友谊的祝福。

第二部分:回忆往昔生活;
第三部分:首尾呼应,离别之际,朋友间真诚地相互祝福,歌颂友谊天长地久。

歌词选择旧日的往事,主要运用了反复、反问、引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友情的难忘。

6、再次让全体学生赏读歌词,了解歌词的主旨内容。

7、歌词的主旨内容
作者以无限眷恋之情讴歌昔日地生活以及在那段生活中感受到的纯洁的友情,表达了分别之际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三、拓展延伸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生跟唱,体会歌曲的情感,并讲
述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学生活动: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四、课堂作业
1、能够背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2、就要初中毕业了,试着写首短诗,或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或歌颂真挚纯洁的友谊。

五、课堂小结
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走向知识的海洋,珍惜同学间的情谊,珍惜时光;衷心的祝愿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更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