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识字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6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美丽。
(4)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雨的作用,培养学生喜爱春天。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绿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
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材插图根据词语的意思,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
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化无穷。
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
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春天、体验春天。
3.学情分析
教学要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和针对性的指导。
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一起去阅读、去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观察。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十三个生字。
会写“万、丁”等五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评价任务
1.认读13个生字。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丁”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积累春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柳树醒了》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柳树醒了》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6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美丽。
(4)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雨的作用,培养学生喜爱春天。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绿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材分析
《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
要相信孩子,孩子
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
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3.学情分析
六七岁的孩子活泼、大胆。
对事物充满好奇,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法,喜欢读课文,但注意力较短,应以读为主,读中理解。
合作识字,掌握识字方法。
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评价任务
1.认读、8个生字。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说、话、”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称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称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3) 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的设计我是在学生通过快两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以继续抓好词句教学、落实训练重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
3.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
时,采用多层次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以读代讲中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利用简单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评价任务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语文园地五》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语文园地五》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3) 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的主题来编排。
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
愿我们的学生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3.教材分析
指导本组课文的学习,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
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
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专题,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课文要少讲,多感悟。
几片传统课文要有新的教法。
教学目标
1. 学会识字方法,识记大小写字母,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我会读,并感悟其中的道理。
3. 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材书,边学习边识字。
评价任务
1.学会识字方法,识记大小写字母。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我会读,并感悟其中的道理。
3.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材书,边学习边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