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理论知识(色彩搭配)总色调直接依据色相、明度、纯度一个色彩基本属性来具体体现。
如明调,暗高,鲜调,灰调,冷调、强调、弱调、软训、硬调、重调等等。
面积因素除色相、明度、纯度外,色彩面积大小是直接影响色调的重要因素。
色彩搭配首先考虑大面积色的安排,大面积色彩在包装陈列中具有远距离的视觉效果。
另外,在两色对比过强时,可以不改变色相、纯度、明度、而扩大或缩小其中某一色的面积来进行调和。
视认度视认度是讲配色层次的清晰度。
良好的视认度在包装、广告等视觉传达设计中非常重要。
视认度一方面看色彩本身的醒目程度,另一方面要看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强调色强调色是总色调中重点用色,是面积因素和视认度结合考虑的用色。
一般要求明度和统度上高于周围的色彩,在面积上则要小于周围的色彩,否则起不到强调作用。
间隔色间隔色运用是指在相邻而呈强烈对比的不同色彩的中间用另一种色彩如以间隔或作共用,可以加强协调,减弱对比。
间隔色自身以偏中性的黑、白、灰、金、银色为主。
如采用有彩色间隔时,要求间隔色与被分离的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上有较大差别。
渐层色渐层是渐渐变化的用色,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作渐层变化。
渐层色具有和谐而丰富的色彩效果,在包装的色彩处理中运用较多。
对比色对比色不同于强调色,这是面积相近而色相明度加以对比的用色,这种用色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具有广告性。
象征色这是不直接模仿内容物色彩特征,而且根据广大消费者的共同认识加以象证应用的一种观念性的用色。
主要用于产品的某种精神属性的表现或一定牌号意念的表现。
如中华香烟的包装就选用了象征中华民族的色彩--红色。
标志色这里讲的标志色不是商标的色彩,而是用色彩区别不同种类或同类不同品种产品系列包装的用色。
例如以不同的色彩区别同一品牌的日用化学品的不同成分用品的包装用色。
在处理上,面积,形状,位置应加以变化。
辅助色这是与强调色相反的用色,是对总色调或强调色起调剂作用的辅助性用色方法,用以加强色调层次,取得丰富的色彩效果。
在设计处理中,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盲目滥用。
一、色彩技巧的把握色彩技巧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一是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二是色彩和色彩自身的对比关系。
这两点是色彩运用中的关键所在。
(一)、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那么,作为色彩与包装物的照应关系该从何谈起呢?主要是通过外在的包装色彩能够揭示或者映照内在的包装物品。
使人一看外包装就能够基本上感知或者联想到内在的包装为何物如果我们能走进商店往货贺上一看,不少商品并未能体现到这种照应关系。
使消费者无法由表及里去想到包装物品为何物。
当然,也就对产品的销售发挥不了积极的促销作用。
正常的外在包装的色彩应该是不同程度地把握这么同个特点;从行业上进,食品类正常的用色其主色调鹅黄、粉红来表述这样给人以温暖和亲近之感。
当然,其中茶,用绿色不少,饮料,用绿色和兰色的不少,酒类、糕点类用大红色的不少,儿童食品用玫瑰色的不少,日用化妆品类正常用色其主色调多以玫瑰色、粉白色、淡绿色、浅兰色、深咖啡色为多,以突出温馨典雅之情致,服装鞋帽类多以深绿色、深兰色、咖啡色或灰色为多,以突出沉稳重典雅之美感。
从性能特征上,单就食品而言,蛋糕点心类多用金色、黄色、浅黄色给人以香味袭人之印象;茶、啤酒类等饮料多用红色或绿色类,象征着茶的浓郁与芳香;蕃茄汁、苹果汁多用红色,集中表明着该物品的自然属性。
尽管有些包装从主色调上看去不象上边所说的那样用商品属性相近的颜色,但仔细看去如果该包装的设计是出自行家里手的笔下,那么,在它的外包装的画面中准有那点晴之笔的象征色块、色点、色线或以该色突出的集中内容。
这应该是大家们的得意之作。
有些服装的包装和一些化妆的包装,甚至一些酒的包装都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二)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再说,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
这是很多商品包装中最容易表现却又非常不易把握的事情。
在设计中出自高手,包装的伤口效果就是阳春白雪,反之,就是下里巴人了。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常流行这么一名话,叫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对比关系。
表现在包装设计中,这种对比关系非常明显,又非常常见。
所谓这些对比,一般都有以下方面的对比:即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色彩使用的雅俗对比、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等等。
1.色彩的冷暖感红、橙、黄为暖色,易于联想太阳、火焰等,即产生温暖之感;而青、蓝为冷色,易于联想冰雪、海洋、清泉等,即产生清凉之感。
另外还有一组冷暖的概念,即一般的色彩加入白会倾向冷,加入黑会倾向暖。
如饮料包装,多用冷色,白酒类包装多用暖色。
色彩的冷暖感觉以色相的影响最大。
2.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主要由色彩的明度决定。
一般明度高的浅色和色相冷的色彩感觉较轻,白色最低;明度低的深暗色彩和色相暖的色彩感觉重,其中黑色最重。
明度相同,纯度高的色感轻,而冷色又比暖色显得轻。
在装潢设计中,一般画面下部用明度、纯度低的色彩,以显稳定;对儿童用品包装、宜用明度、纯度高的色彩,以有轻快感。
3.色彩的距离感在同一平面上的色彩,有的使人感到突出、近些,有的使人感到隐退、远些。
这种距离上的进退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色相,一般是暖色近,冷色远;明色近,暗色远;纯色近,灰色远;鲜明色近,模糊色远;对比强烈的色近,对比微弱的色远。
鲜明、清晰的暖色有利于突出主题:模糊、灰暗的冷色可衬托主题。
4.色彩的味觉感在食品包装上,色彩引起食品的味感有重要作用。
人们一见到红色的糖果包装,就会感到甜味浓;一见到清淡的黄色用在蛋糕上,就会感到有奶香味。
一般说来,红、黄、白具有甜味;绿色具有酸味;黑色具有苦味;白、青具有咸味;黄、米黄具有奶香味等。
不同口味的食品,采用相应色彩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取得好的效果。
5.色彩的华贵质朴感纯度和明度较高的鲜明色,如红、橙、黄等具有较强的华丽感,而纯度和明度较低的沉着色,如蓝、绿等显得质朴素雅。
前者可用于礼品、工艺品包装;后者可用于医药品。
同时色相的多少也起一定作用,色相多显得华丽,色相少显得朴素。
色彩的上述感情作用,能使包装纸盒更具魅力,能使产品的典型特征更为突出,能扩大和促进商品销售。
三、纸盒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纸盒包装装潢的色彩设计,是依附于图形、文字和肌里,不仅要求美观、大方,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应与人的心理感受高度协调。
色彩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彩的色调色调是画面上色彩配置所具有的总倾向、总情调,是一组色彩的主色,并在全画面中占绝对优势。
包装要求在远距离的货架上从一瞬间的视觉上突出出来,传达商品信息,这就要求整体感极强的色调来配合。
因此,包装色彩设计的关键,就是色调设计。
色调设计要求与产品的主要功能相统一,如礼品包装宜用红调、橙调等冷饮包装宜用冷调。
色调设计要求与时代、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喜忌相统一,要能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时代潮流,如伊斯兰教区人喜欢绿色忌用黄色;藏族以白色为尊贵的颜色而忌用淡黄色、绿色;满族人喜爱黄、紫、红、蓝色而忌用白色等。
色调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传统习惯,才能使产品受到欢迎,对于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只能尊重别国或别国民族的习俗。
2.色彩的对比在十二色相环上,两个相互对顶的色彩叫对比色,其色相明度差异最大,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对比感觉。
色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正确表达形象。
对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明度对比包括同色相和不同色相的明度对比,需通过反复比较,以求准确表达。
明度对比可加强明快感,对比越强,视觉效果越清晰,反之视觉效果越模糊。
纯度对比在同一色相中,纯度越高,越显鲜艳,纯度越低,越加混浊。
纯度对比可加强浓郁感。
色相对比这是两种或多种色彩并置或交替变幻时,因色相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偏移现象,又可分临色对比、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
在进行色彩对比设计时,应使对比恰到好处,才使画面艳而不俗,华而不浮,产生协调和谐的美感。
3.色彩的调和在十二色相环上,两个相近的色彩叫调和色。
色彩调和给人以含蓄、丰富、高雅、愉悦、舒服的感觉。
主要调和法有:同类色调是指色相同而明度不同的色彩配合,如淡绿、鲜绿、深绿的配合或浅红大红、深红的配合。
近似色调和是指含有共同成分的不同色彩的配合,如橙、朱红、黄都含有黄的成分,配合在一起容易协调一致。
4.色彩的节奏节奏是构成画面形式感的重要因素,体现在画面上则有许多变化,如强弱、大小、明暗、刚柔、高低、虚实等,这些矛盾双方的交替变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多种形式的节律运动,它既有重复、又有发展,各个方面互相制约、互相推进,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从画面效果看,有激烈的,有平稳的,有快乐的,有忧郁的等。
各种不同的色彩,为体现同一主题组成有机整体,融合在节奏的律动之中。
色彩关系中,对比是变化的因素,调和是统一的因素。
包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两者相辅相成。
同时,包装的色彩效果好并不在于用色多,关键在于对色彩的选择与配合,用色过多易产生杂乱过“花”的感觉,显得俗气。
①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四类。
在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并能调配其它色彩的色,如红、黄、蓝,也就是原色,即三原色。
由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叫做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
复色,是由两种间色调制而成的色如橙配绿为橙绿色等等。
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间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
以上四种色,依次又称之为第一次色(原色),第二次色(间色),第三次色(复色),复色也可以叫做再间色。
②色彩的三要素;三要素具体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
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
色彩因波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
色相具体指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其中红、橙、黄光波较长,对人的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
蓝、绿、紫光波较短,冲击力弱。
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纯度,指的是色素的饱和程度。
色彩的纯度体现事物的量感,纯度不同,即高纯度的色和低纯度的色表现出事物的量感就不同。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纯度是最高的。
每一色中,如红色系中的桔红、朱红、桃红、曙红,纯度都比红色低些,它们之间的纯度也明度,是指色彩的深与浅所显示出的程度。
所有的颜色都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
这层次就是“黑”、“白”、“灰”。
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最亮的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橙、绿次之,红、青再次之,最暗的是蓝色与紫色。
色彩明度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立体感的效果。
③色彩的性质;色彩不同,其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使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于是面对不同的颜色人们就会产生冷暖、明暗、轻重、强弱、远近、胀缩等不同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