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2018年6月30日全面启动。
各地文物部门积极组织人员,采用多种调查方式,全面、系统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一、普查进展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共完成文物普查工作96.7%的任务,共检查文物和古迹198.6万处,涵盖了所有历史时期和各类文物类型。
同时,共录入文物数据1.2亿条,建立文物数据库共60万余条。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物资源总量达到260万处,其中一级文物约有1.6万处,二级文物约有3.3万处,三级文物约有25万处。
二、普查成果
1.文物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普查,我们了解到,我国文物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不仅集中分布于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还分布于偏远山区和边远地区。
2.文物保护状况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绝大多数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和重视,但仍有一些文物受到了破坏和侵蚀。
此外,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3.文物利用情况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文物资源利用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些文物利用方式不够科学、合理,甚至存在破坏性利用的现象。
同时,文物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也需要加以关注。
三、下一步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文物资源,我们将继续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文物旅游产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公民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共同珍爱和传承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