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绿地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城市绿地植物的土肥水管理

城市绿地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第一节土壤管理第二节施肥第三节灌水与排水城市绿地植物的土肥水管理第一节土壤管理(1)土壤条件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供应都离不开土壤。

植物生长的好坏,如根系的深浅、根量的多少、吸收能力的强弱等都与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土壤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为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松土和除草等。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与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综合营养水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松土深度可根据各种植物根系的深浅而定,通常限制在5~10cm的深度内。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藤蔓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杂草、灌木、藤蔓对树木的危害。

除草的次数和季节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各种植物生育特点及配置方式等综合考虑确定。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植物的根系深人土层的深度和范围与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根系分布深度与土层的有效厚度和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有关。

栽植前的挖穴虽然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但随着植物的生长,穴壁以外紧实的土壤性状就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

结合深挖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好方法。

从树木开始落叶至第二年萌动之前都可进行深挖,但以秋末落叶前后为最好。

深挖的深度与地区、土壤、树种及深挖的方式等有关。

黏重土壤应挖深,沙质土壤可适当浅挖,地下水位高时宜浅。

深挖的深度要因地、因树而异,在一定范围内挖得越深,效果越好,一般为60~100cm。

挖出的土壤经打碎、清除砖石杂物后,最好与肥料拌匀以后回填。

如果不同层次的土壤肥力状况相差悬殊,则应将表土层的土壤回填在根系密集层范围内,心土放在表土层。

这样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质地过细或过沙都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黏重的土壤易板结,通透性差,容易引起根腐;反之,土壤沙性太强,则容易漏水、漏肥,易发生干旱。

以上情况都可通过增施有机质进行改良。

改良的共同方法是增施纤维素含量高的有机质。

在多沙的土壤中,有机质可以保持水分和矿质营养。

在黏土中,有机质有助于团聚较细的颗粒,造成较大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透气和排水性能。

但是,一次增施有机质不能太多,否则可能产生可溶性盐过量的问题。

最好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质有粗泥炭、半分解状态的堆肥和腐熟的厩肥。

未腐熟的肥料,特别是新鲜有机肥容易损伤根系,施后不宜立即栽植。

第二节施肥(1)施肥的原则园林绿地施肥的总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树木营养。

但为了使施肥这一重要措施经济合理,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明确施肥目的施肥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同。

为了使植物获得丰富的矿质营养,促进其生长,肥料要尽可能集中分层施用,使肥料集中靠近植物根系,有利于吸收和避免土壤固定;还应迟效与速效肥料配合,有机与矿质肥料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以保证稳定和及时供应植物吸收,避免淋失。

根据土壤中矿质营养的总量及其有效性,各种植物的需肥量、需肥时期,以及营养诊断与施肥试验得出的合适施肥量、施肥时期等资料,使氮、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适当配合。

2)根据环境条件和各种植物的特性进行施肥植物吸收养分受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水、气、土壤反应、土壤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光合作用强,根系吸肥最就多;如果光合作用减弱,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的速度也会变慢。

当土壤通气不良或温度不适宜时,同样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①气候条件与施肥气候条件与施肥措施有关。

确定施肥措施时,要考虑栽植地的气候条件、生长期的长短、生长期中某一时期温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及分配情况等。

在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土壤湿度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当温度低时,吸收的养分少,尤其对氮、磷的吸收受到了限制,而对钾的吸收影响较小;温度高时,吸收的养分多。

此外,夏季大雨后,应追施速效氮肥,根外追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而雨前或雨天根外追肥无效。

②土壤条件与施肥土壤条件和施肥措施有密切关系。

土壤是否需要施肥,施哪种肥料及施肥量的多少,都要视土壤性质和肥力来确定。

沙性土壤质地疏松,通气性好,温度较高,湿度较小,宜用半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腐质酸类肥料等;黏性土壤质地紧密,通气性较差,温度低,宜选用马粪、羊粪等热性肥料,施肥深度宜浅不宜深,而且使用的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

在施用化肥时,沙土的施肥量每次宜小,黏土的施肥量每次可适当加大。

同样的用量,沙土应分多次追肥,黏土可适当减少次数,但需加大每次施肥量。

在一定条件下,合理施肥大都能产生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土壤结构不良,水、气失调,就必然会影响施肥的效果。

因此对这样的土壤,就要考虑施用大量有机肥,种植绿肥或施用结构改良剂,以改良其物理性质。

实践证明,大量施用厩肥、堆肥和绿肥,都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的结构,而种植绿肥效果则更显著。

③土壤酸碱度与施肥在酸性反应的条件下,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而中性或微碱性反应,则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④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根据植物对土壤养分的需要量,对照土壤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施肥,缺少什么肥料就补充什么肥料,需要补充多少就施用多少。

⑤植物特性与施肥在不同物候期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不同的,掌握植物在不同物候期内需肥的特性,有助于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施肥量。

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新梢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氮的供应,其需氮量是从生长初期到生长旺盛期逐渐提高的。

随着新梢生长的结束,植物的需氮量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新梢在缓慢生长期,除需要氮、磷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钾肥。

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时期,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都特别迫切,而钾肥的作用更为重要。

在结果的当年,钾肥能促进树木的生长和花芽分化。

(2)肥料的种类肥料一般分为以下3类:1)有机肥有机肥是以有机物质为主的肥料,由植物残体、人畜粪尿和土杂肥等经腐熟而成。

农家肥都是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泥炭、人粪尿、禽粪尿、骨粉、饼肥、鱼肥、血肥、动物下脚料及秸秆、枯枝落叶等。

有机肥含有多种元素,但要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才能逐渐为植物所利用,一般属迟效性肥料。

2)无机肥无机肥一般为单质化肥,包括经过加工的化肥和天然开采的矿物肥料等。

常用的有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磷矿粉、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钾石盐等,还有含有铁、硼、锰、铜、锌、铝等微量元素的盐类。

无机肥多属速效性肥料,多用于追肥。

3)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用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制成的肥料,分细菌肥料和真菌肥料两类。

细菌肥料由固氮菌、根瘤菌、磷化细菌和钾细菌等制成;真菌肥料由菌根菌等制成。

(3)施肥的时期1)基肥基肥分秋施基肥和春施基肥两类。

秋施基肥正值根系又一次生长高峰,伤根容易愈合,并可发出新根。

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积雪保墒,防止冬春土壤干旱,并可提高地温,减少根际冻害。

秋施基肥,有机肥腐烂分解的时间较充分,可提高矿质化程度,翌年春可及时供给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根系生长。

春施基肥,如果有机肥没有充分分解,肥效发挥较慢,早春不能及时供给根系吸收,到生长后期肥效才发挥作用,往往会造成新梢的二次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特别是对某些观花、观果类树木的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不利。

2)追肥追肥又叫补肥,在生产上分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

前期追肥又分为生长高峰前追肥、开花前追肥及花芽分化期追肥。

具体追肥时期与地区、树种、品种及树龄等有关,要依据各物候期特点进行追肥。

对观花、观果类树木来说,花后追肥与花芽分化期追肥比较重要,尤以花后追肥最为关键。

对于某些果树及观果类树木,在果实速生期施一次由氮、磷、钾配制而成的壮果肥,可取得较好效果。

对于一般初栽2~3年内的花木、庭荫树、行道树等,每年在生长期进行1~2次追肥尤为必要。

至于具体时期则须视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灵活掌握。

(4)施肥方法1)土壤施肥土壤施肥是指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经根系吸收后,养分被运往树体各个器官利用。

①施肥的位置施肥的位置应最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在一般情况下,吸收根水平分布的密集范围约在树冠垂直投影轮廓附近。

根据根系的分布状况与吸收功能,施肥的水平位置一般应在树冠投影半径的1/3处至滴水线附近;垂直深度应在密集根层以上40~60cm。

在土壤施肥中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靠近树干基部;二是不要太浅,避免简单的地面喷撒;三是不要太深,一般不超过60cm。

②土壤施肥的方法a.地表施肥对生长在裸露土壤上的小树,可以撒施肥料,但必须同时松土或浇水,使肥料进人土层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树干30cm以内干施化肥,否则会造成根茎和干基的损伤。

b,沟施沟施分为环状沟施和辐射状沟施两类。

环状沟施是指沿树冠滴水线挖宽60cm,深达密集根层附近的沟,将肥料与适量的土壤充分混合后填到沟内,表层盖表土。

辐射状沟施是指从离干基约为1/3树冠投影半径的地方开始至滴水线附近,等距离间隔挖4-8条宽30~6cm、深达密集根层的内浅外深、内窄外宽的辐射沟,与环状沟施一样施肥后覆土。

沟施的缺点是施肥面积占根系水平分布范围的比例小,开沟会损伤许多根,因而不适合于有草坪生长的绿地,否则会造成草皮的局部破坏。

c.穴状施肥穴状施肥是指在施肥区内挖穴施肥。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给草坪树木施肥中也会造成草皮的局部破坏。

2)叶面施肥叶面施肥也叫叶面喷肥,一般采用追肥的方法,属于根外施肥。

叶片对营养液的吸收能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湿度较大、光照较强和温度适宜(18~25℃)的情况下,叶片吸收得多,运输也快,因而白天的吸收量多于夜晚;一般来说,树体碳水化合物供应越充足,植株生活力越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越多。

植物种类及叶片特性不同使得叶片对营养液的吸收作用也不相同,迅速生长中的幼龄叶片,吸收的营养液多于完全成熟的叶片或老龄叶片。

此外,叶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影响溶液黏着程度的其他表面性质等也会影响叶片对营养液的吸收。

叶片并不是吸收营养液的唯一器官,树皮、芽、叶柄和花等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早春在芽开始膨胀时给树木喷施的营养液,大都可以被树木吸收。

叶面施肥所使用的营养液浓度随植物种类而异,单二化肥的浓度可为0.3%~0.5%,尿素甚至可达2%。

叶面施肥的喷洒量以营养液开始从叶片大量滴下为准。

喷洒时间,特别是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最好是在10点以前和16点以后,此外,适于叶面喷洒的营养液还可以与福美铁、马拉硫磷等有机农药结合使用,既可以改善树木的营养状况,又可以防治病虫害。

第三节灌水与排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