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地理等级考综合题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2020年上海地理等级考综合题专题复习(包含答案)

2020年上海地理等级考综合题专题复习(包含答案)2020年上海地理等级考综合题专题复1.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大,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源地。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江中下游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我国发展综合生态农业、农业多种经营的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年入库径流量为379.19亿m2.调水前,丹江口以下汉江中下游地区年均水资源量大约为404.4亿m3,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偏低。

材料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调水规模为130亿m3,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了该区工农业发展,保障了人民生活用水安全。

(1)从径流量大小、汛期、冰期等方面,分析汉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数量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3)水土保持是所有河流流域办理的重点之一,汉江流域治理的重点为汉江上游地区。

依据表1、表2分析这一做法的依据及取得的成效。

(4)不同的区域资源禀赋不可能相同,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发挥各自区城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

依据这一原则,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合理性。

2.城市化与产业布局晋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布局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读图文资料,回答题目。

材料一: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民族众多,自然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材料二: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贵州省从事农林牧渔相关职业人员中的小学文化水平占比达49%。

2018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8.1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29%。

材料三: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水果种类丰富,特产刺梨、猕猴桃、赫章核桃、富硒枇杷、蜜柚等。

(1)概述2018年贵州省城市化和三大产业发展的现状。

(2)分析贵州省第二产业支柱行业特征及对第二产业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3)分析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要人文方面的制约因素。

(4)近年来,贵州针对农村和民族地区人口的实际情况,发展以水果、中草药、蔬菜、食用菌菇为主的农业合作社,农村人口的收入得到快速增长,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这些措施的合理性。

3.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界的长白山,保存着完全的从温带到极地的森林植被景观,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

该山地濒临太平洋的激烈褶皱地带,火山地貌广布。

山顶的天池就是由宽阔的环形火山口积水形成,湖面海拔2189米。

材料二:陆地上苔原带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却有被称为“北极飞地”的山地苔原带。

7月份,在海拔2100米的无林带上,可以看到未消融的皑皑冰雪和竞相开放的鲜花。

(1)据图判断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麓地带首要自然带类型,并说出与其纬度大致相同的亚欧大陆西岸首要自然带的类型。

(2)说出长白山北坡植被景观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缘故原由。

(3)阐述长白山山地苔原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4)当火山口被冰雪掩埋或蓄有水,火山喷发时因冰雪融化或积水溢出亦可形成泥石流。

若长白山天池再次火山喷发,结合材料信息,判断甲、乙两地中最易发生火山泥石流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4.每一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020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

读图文资料,回答题目。

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座落于一个巨大的盆地中,周围被高地所围起,拥有众多曲折的河流,生物资源丰富。

在每一个雨季到来时几乎就会众多,湿地水位线上升,超过80%面积会被水所埋住,是环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会合地。

湿地周围的高地土地价格低廉,邻近又有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吸引了农民在这里开垦农田,发展种植业。

尤其大力开垦牧区,围栏放牧,发展养殖业,牧场面积和畜牧产量、出口量不断扩大。

根据卫星拍摄图像表现,XXX湿地每一年都在减少。

(1)分析塔纳尔湿地形成的缘故原由。

(2)XXX湿地雨季时超过80%的地区被洪水淹没,形成独特的受季节性变化的河漫滩生态系统。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成因以及变化特点。

(3)推断XXX湿地周边地区首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首要农业生产特点。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湿地周围农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离北京较近。

通过多年生态修复建设,库布齐沙漠面积的三分之一变成了绿洲,已带动沙区10多万人脱贫。

(1)推断从库布齐戈壁到北京的自然环境变化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并申明判断依据。

(2)库布齐戈壁实现了“绿进沙退”的汗青性转折。

从地理环境团体性角度,简析“绿进沙退”可能给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简析库布齐沙漠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4)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试对库布齐沙漠进一步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目。

越南国土南北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600多万。

工业区是其经济增长的首要阵地,也是中越两国共建“一带一起”、进行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

(1)从航运角度,简述越南在“一带一起”中的地理位置优势。

(2)概述越南工业区在空间分布上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影响该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依据表格中有关越南主要产业部门信息,归纳越南产业部门构成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4)越南是我国境外产业园区投资和建设的重要国家。

试分析我国在越南投资建设产业园区的可行性。

7.森林火灾会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澳大利亚是森林火灾频发的地区,2019年面临了史上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的澳大利亚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的森林大火,已造成了3人死亡,40多人受伤,超过150多座房屋被损毁,火灾燃烧面积超过10万公顷,火灾已经蔓延到了悉尼北部郊区,火灾也对野生动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已经有数百只考拉葬身火海了。

干、热的夏季是其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期。

材料二: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北部27℃,南部14℃。

澳洲中西部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在东部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但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澳大利亚雨季降水偏少。

另外,澳大利亚夏季受副高压的影响,会受到从北部刮来的干燥炎热的盛行风的影响。

材料三:左图一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右图一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频率图(1)写出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体现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特征。

描述澳大利亚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点。

(2)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

写出图中①②两处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判断图中从A-C沿途景观变化所表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名称。

(3)从气候角度分析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干、热夏季的原因。

(4)说明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8.流域开发必须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在进行资源开发、利用获取各种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流经非洲多个国家,河流干流最长段在埃及境内,从南到北流贯埃及全境,在其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材料二:为了治理几千年来一直定期泛滥的尼罗河,上世纪60年代,在尼罗河下游开罗以南约700千米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水库总库容为1689亿立方米。

水库的建成使得尼罗河泛滥得到了根本改善。

水能的使用,使流域火力发电比重下降,减少了废水、废气及废渣放,环境得到改善。

同时土地灌溉面积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得到大幅度提高。

水库的建成也导致了尼罗河入海径流量下降,给下游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三:尼罗河流城示意图(1)从气候资源角度分析尼罗河绿洲带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

(2)判断尼罗河绿洲带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

(3)分析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对尼罗河流域环境改善的影响。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对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9.读图文资料,回答题目。

材料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下图所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植的树木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材料2: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树木蒸腾的水分一般大于草地蒸散的水分,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1)说明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图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的目的。

(3)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4)分析在图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植树造林的缺乏之处。

(5)提出改变“小老头树”现象的对策。

10.人类对自然前提的适度革新和自然资源的公道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回答题目下列各题。

能源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有利于共同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巴基斯坦能源总需求的50%依赖天然气,每年能源需求中的三分之一仍通过进口满足。

中国与巴基斯坦近年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方帮助巴方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

(1)从航运角度分析巴基斯坦西南部海域位置的优越性。

(2)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调水量最大的工程之一。

说明巴基斯坦大规模“西水东调”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图示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的原因。

(4)除天然气外,列举一例巴基斯坦国内较为丰富的干净能源,并分析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开辟该能源资源的可行性。

11.“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在逐水草的过程中,找到的牧草与蓄群符合的生存方式。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题目。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数民族,沿袭“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每年3月到11月下旬或12月初,赶着上百万头牲畜转场。

阿勒泰地区草场根据利用时间分为不同季节的牧场(图1、图2)。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始了定居地生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发展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1)简述阿勒泰地区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

(2)分析每一年3月到11月下旬或12月初年复一年的“羊追雪”和“雪赶羊”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