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护理中医治疗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更重视饮食调养的作用。

供应病人足够的营养,配合治疗,达到治病的目的。

一、关于饮食调养的原则食物过冷过热,都可以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特别是给神志不清者或小儿喂食更需注意,以免引起烫伤或腹痛、消化不良。

病情不同,要求饮食的冷热也不同,一般说,热证患者喜冷而寒证患者喜热,可以随病人之所好适当调节食物的温度。

二、食物的分类及性能按传统分类,可以归纳为粮食类、蔬菜类、瓜果类、畜类、禽类、水产类;从食物的性能归纳,又有辛辣类、生冷类、发物类、硬固类、补养类的不同。

每类食物具有不同的性能及营养特点,两者互有联系。

以食物性能结合品种归类如下:(一)辛辣类指姜、葱、蒜、韭、胡椒、酒等辛辣食品,属于热性动火类。

因此,阳证、热证、疮毒、目疾、皮肤病等均应禁忌。

对寒证疾病则有治疗作用。

如酒能温经通络,可用于痹症;姜、葱能辛温解表,用于风寒感冒等。

(二)生冷类指一切瓜果、生冷拌菜以及冷饭、冷菜等食物。

由于瓜果类性凉多寒,大多能清热解渴,故适用于热证疾病,脾胃虚寒者应少食或忌食。

瓜果及凉拌菜类,宜先用开水烫后再吃,避免不洁而影响脾胃。

(三)发物类食物中都有诱发疾病的品种,如蔬菜中的香蕈、蘑菇、笋、雪菜、芥菜、芫荽、菠菜、香椿芽;瓜果中的南瓜;禽畜中的猪头、鸡头、翅、脚;水产种的黄鱼、带鱼、鲞鱼、鲳鳊鱼、虾、蟹等均属发物类。

(四)硬固类:指油炸、煎烤以及未煮烂的食物,容易发生脾胃系疾病。

故脾胃虚弱者药注意禁忌,即使是健康人,对油炸煎烤类的食物也不能常食,因这类食物硬固难以消化是一个方面,同时火性较大,日久积热、生痰,易成噎膈。

(五)补益类食物均有一定的补养作用,一般有平补、清补、温补的不同。

平补类如猪肉、牛肉、鲫鱼、黑鱼、青鱼、白鱼、蛋类等;清补类如百合、甲鱼、鸭、鳗鱼、淡菜、海参(阴阳并补)等;温补类如羊肉、狗肉、鸡肉、雀肉等。

三、关于饮食宜忌(一)饮食宜忌与疾病的关系: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

而疾病亦有寒热虚实之辩、阴阳表里之别。

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否则会引起反作用而影响治疗。

在指导病人饮食时,常须根据病人体质、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的目的。

例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热证应忌辛辣醇酒炙煿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

又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

以及“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油腻,疮疖肿毒、皮肤瘙痒忌鱼虾蟹,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等”。

即如《金匮要略》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

另外还应注意病人脾胃强弱的问题,有些病人脾胃运化能力较弱,即使是相宜食物亦不能强迫进食;再一种是病后胃气除复,如贪图口腹可导致食复的发生。

即《景岳全书》所说“不欲食者,不可强食,强食则助邪;新愈之后,胃气初醒,尤不可纵食。

”(二)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的性能各不相同,有相互协同作用,亦有相互克制作用。

性能相使者,食之无妨,并可加强其调养作用。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中羊肉与生姜,两者可相互协调发挥作用,羊肉得生姜而加强温补,故可治疗虚证腹痛。

食物性能的相克有二种情况,一是利用食物之间性能的相克,对人体有益。

如水产大都为寒性,可加葱姜同煮,取其辛温而解其寒气;一是食物之间的性能各不相同,发生矛盾,影响人体健康,如一般习惯,蟹与柿子不同食,鳖鱼与苋菜不同食等等,应当注意饮食的调配。

(三)食物与药物的关系:食物对药物的性能也有协同和相反之区别。

协同相宜者如赤小豆配鲫鱼可加强利水作用;当归加羊肉生姜可加强补血作用;黄芪加薏米可加强渗湿利水作用;苏叶加鱼、鳖可解毒去腥等。

性能相反者,如鳖甲忌苋菜,薄荷忌鳖、肉,甘草忌鲢鱼,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鳖,土茯苓、使君子、铁屑忌茶,白术忌桃、李、大蒜,蜂蜜忌葱,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地黄、参类忌萝卜,因萝卜有消食、耗气作用,若于参类地黄同服,能使参类及地黄失去补气之作用。

一般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类及不易消化,特别是有刺激性食物,均应避免为宜;护理人员一定要了解食物与疾病的关系,与食物的宜忌,掌握病情了解用药,密切与医生配合搞好饮食护理,使饮食起到增加营养,配合治疗的作用。

四、常见病症饮食宜忌饮食宜忌的原则是根据疾病症候类型而确定的。

原则上阳虚、寒证疾病,禁忌生冷瓜果以及其它凉性食物;阴虚、热证疾病,禁忌辛辣烟酒以及其它热性食物。

寒证宜温,如姜、椒、葱、蒜、酒类;热证宜凉,如瓜果、马兰头、菊花等。

虚者当以补养,但需分别阴阳,阴虚者宜清补,如百合、甲鱼、淡菜、海参、银耳;阳虚者宜温补,如羊肉、狗肉、雀肉类。

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部位配予适当的饮食;采取以脏补脏的脏器疗法,如肺病以肺补之,胃病用猪肚,肾病用猪腰,糖尿病用猪胰,甲状腺肿用羊的甲状腺,贫血、目疾用猪肝…等,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以五脏及时病分别介绍各系常见病症的饮食宜忌。

(一)肺系病证包括咳嗽,哮喘,肺痈,肺痨,悬饮,矽肺等病症。

临床多以咳嗽、咯痰为主症。

涉及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脓疡,肺结核,胸膜炎等疾病。

若兼有发热者,暂按时感温病饮食处理。

饮食原则:宜清淡素食,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食物。

咳嗽痰黄、肺热盛者,宜选萝卜、橘子、梨子、枇杷等清热化痰;痰中夹血者,宜以藕片、藕汁清热止血;痰白清稀、肺寒者,应禁忌生冷水果。

病久可以适当进食瘦肉、鸡、蛋等营养食品。

恢复期表现为肺阴虚者,选用百合、甲鱼、银耳等滋阴补肺。

哮喘患者常与过敏食物有关,故应禁忌发物类。

(二)心系病证包括心悸,胸痹,失眠等病症。

尤以心悸为主。

涉及现代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至于心衰出现喘咳、咯血、水肿等症状者,分别参考肺、肾系病症的饮食宜忌。

饮食原则:以心悸为主症,结合血脂检验值分别对待,血脂正常者,一般营养食品均适宜;血脂增高者,以清淡素食为主,少进瘦肉、鱼类食品。

忌动物脂肪、腰子、猪肝、脑以及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三)脾胃系病证指胃脘痛,呕吐,噎嗝,泄泻,便秘等病症。

均属脾胃运纳功能失常所致,并与肠有密切联系。

涉及现代医学消化系统部分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肠炎,食道癌,胃癌等疾病。

饮食原则:宜进营养丰富,软、烂、热、易于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煎炸硬固类以及壅滞阻气的食品。

脾胃有寒者,宜食姜、椒类;胃热者可酌进水果,胃酸过多,吃些含碱面食,胃酸缺乏,饭后宜进食适量醋或山楂片。

腹泻者以少油半流或软饭为宜,忌苋菜、茼蒿、茄子以及生冷瓜果等寒凉滑润食物。

胃及食道癌患者,根据吞咽进食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类别,除忌辛辣刺激品外,无特殊禁忌,以营养丰富的荤素菜为宜。

(四)肝胆系病证包括黄疸,臌胀,眩晕,中风,癫痫,郁证等病症。

这些疾病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涉及现代医学多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脑溢血,癫痫。

神经官能症等。

饮食原则:宜进清淡蔬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鱼类。

忌辛辣烟酒刺激品,少进动物脂肪。

肝胆疾病急性期以素食为宜,缓解期或恢复期可进荤食;肝脾肿大者,宜选食甲鱼、淡菜;龈、鼻出血者宜食藕粉、藕汁、橘子。

肝硬化腹水宜低盐或无盐饮食。

肝昏迷时应控制动物蛋白类食物。

高血压、脑溢血参照心系病症饮食原则。

但脑溢血昏迷初期宜素流质饮食,3-5天后仍昏迷不醒者,可适当增加牛奶、瘦肉汤等荤汤,清醒后给予半流质饮食。

(五)肾系病证包括水肿,淋浊,消渴,癃闭,阳痿,遗精,痿证等病证。

涉及现代医学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乳糜尿,性神经衰弱等疾病。

饮食原则:宜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多种动物性补养类食物。

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品。

水肿者,可选食荠菜、冬瓜、葫芦、赤豆、苡仁、鲫鱼、黑鱼、蒜头等利尿消肿的食物。

肾虚者,可选食猪、牛、羊、鸡、狗肉、蛋类等补养品;若需专力于补肾填精,可选用甲鱼、乌龟、胎盘、猪、牛、羊脊髓、筋类;用于补肾壮阳的有虾子、海参、羊睾、狗肾等食物。

肾炎宜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乳糜尿应忌脂肪、蛋白类食物。

糖尿病需控制主食,用蔬菜、瘦肉等充饥。

(六)时感温热病证泛指因外感时邪而至的时令病,临床以发热为主症。

如感冒,风温,春温,湿温,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

涉及现代医学传染病范畴,如肺炎,伤寒,流脑,乙脑,急性胃肠炎,菌痢等疾病。

这类病症常伴见肺胃二系的症状,故当其热退后可分别参照肺系和脾胃系有关病证的饮食宜忌。

饮食原则:宜予清淡素净食物及新鲜水果汁。

忌辛辣油腻硬固类食物。

1、时病初期,发热不高,可食素半流或少油荤半流饮食。

2、高热期,宜予素流质及清凉饮料,如米汤、藕粉、绿豆汤、橘子水、西瓜水等。

3、热退初期(1-2天内),宜素半流;如食欲渐振,肠胃消化功能正常,可改为荤半流,但以少油少量为宜。

4、恢复期(进食荤半流饮食3-4天后)病情日渐好转,可改软饭或普食,但仍宜清淡少油,以免反复。

五、介绍一些食物的治疗作用(一)有降脂、降压、防止血管硬化作用的食物。

如海藻、紫菜、山楂、黑木耳、香菇、大蒜、洋葱、茶叶、荷叶、莲心、芹菜、海蜇、蜂蜜等。

(二)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如大蒜、菠菜、芦根、马齿苋、冬瓜子、油菜等。

(三)有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番茄、绿豆为清热解毒;生姜、醋可解鱼鳖之毒;茶叶、白扁豆解药无毒;山羊血、空心菜可解蕈类中毒;大蒜则抑菌解毒;蜂蜜解百毒。

(四)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猪胰、马乳、山药、豌豆、茭白、苦瓜、洋葱、黄鳝等。

(五)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黄瓜、苦瓜、绿豆、扁豆、乌梅、菠萝、田螺等。

(六)有祛湿利水作用的食物:如西瓜、西瓜皮、冬瓜皮、菜叶、绿豆、赤豆、玉米须、葫芦、鲤鱼、黑鱼等。

(七)有强健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生姜、乌梅、鸡内金、麦芽、陈皮、花椒、茴香、葱、蒜、醋、山楂等。

(八)有清咽利喉作用的食物:如青果、乌梅、苦瓜、凉薯等。

(九)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松子、柏子仁、香蕉、蜂蜜等。

(十)有镇咳祛痰作用的食物:如白果、杏仁、桃仁、冬瓜仁、橘、梨、冰糖、萝卜、动物胆等。

(十一)有止血作用的食物:如花生内衣、黄花菜、木耳、莲蓬、藕节炭、丝瓜络炭、乌贼骨等。

(十二)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山药等补脾胃;羊肉、乌龟肉、胡桃、韭菜子、海参、虾等可补阳;桂圆、红枣、桑椹、荔枝等可补血;鱼肚、甲鱼、黑白木耳等可补阴;动物肝脏能补肝明目。

(十三)有透疹作用的食物:如香菇、芫荽、胡萝卜、黄花鱼、鲜鲫鱼、鲜虾等。

(十四)有涩肠止泻作用的食物:如大蒜、马齿苋可用于热性泄泻;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炒陈皮等用于伤食泻;薏仁、莲子、炒山药等用于脾虚泄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