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people who are full of self-confidence can immerse themselves in life with confidence everywhere andrealize their wil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施工方案范文7篇施工方案篇1一、施工方案本工程的总体施工顺序是:做施工便道→平整场地路段做好排水工程→爆破开挖土石混合料→做填方路段试验路段→分层填筑→压路机碾压→检测压实度及其它。
施工前做好施工调查,核对设计文件,导线复测、水准复核等各项前提准备工作,引设临时水准点,放好边桩,做好土工试验工作。
工程一进场首先进行便道施工,本投标人拟修建一条通往山凹施工便道,便道宽4.5米,便道采用土石混合粒进行填筑,面层采用泥结碎石,以便施工机械能早日进入施工场地。
为了确保运到平整场地上的填料粒径合格,在宕口配备碎石机进行破碎。
接下去利用初选的压实机械对计划使用的各种填料进行试验段填筑,找出机型、填料、层厚、碾压遍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与设计指标相关的规律曲线,确定标准化施工工艺,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施工。
施工过程中如填料、压实机械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做压实工艺试验。
试验路段做完后就开始进行正式填筑,平整场地填筑采用水平分层进行,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及宕渣粒径。
土石方施工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标准化施工,土石方除部分挖方区段必须采用爆破外,其余全部采用机械施工作业。
优化匹配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推土机、振动压路机,组成挖、装、运、卸(弃)、铺、平、压、检一条龙的机械化流水施工作业。
填筑按信息化组织施工,通过对施工资料、试验测量数据的分析,作为施工组织、土石方调配、匹配机械及确定工艺参数的依据,使施工控制与质量检验处于有效控制和优化状态。
附属工程(挡土墙、边沟)以人力施工为主,配备相应的专业施工机械统一安排施工。
施工安排上以确保质量和工期为重点,尽量避免施工干扰。
质量控制以工序管理为中心,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二、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填料选择与鉴定因本工程填方有宕渣类岩石、II、III类土。
因此,填料要严格按规定进行鉴定,确定各种填料做的最佳密度、最佳级配、最大干容重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鉴定结果确定施工方案。
(2)基底处理根据施工时原地面和土石的实际情况,按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清理、平整或碾压,使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伐树、挖根、除草皮、清除(种植)表土。
地面横坡在1:10~1:5之间时,地基土层经检验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可在压实后直接筑。
当地面坡度在1:5~1:2.5之间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形,宽度做不小于2m向内倾斜4%~6%。
在基床厚度范围内不得有软弱土夹层,否则要按设计要求采取地基改良和采取加固措施。
基底密实度检查:基底平整压实,经质量检查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测核实合格签字后进行分层填筑。
(3)分层填筑根据填土高度及试验段确定的分层厚度和压实参数计算出计划分层数,绘出分层施工图,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宕渣填筑应严格控制粒径25cm,厚度控制30cm以下。
为保证摊铺的平整度,节省平整时间,在卸料时要控制卸土密度,根据自卸车的容量计算出卸车间隔,并呈梅花形卸铺均匀。
用性质不同的填料填筑时,每一水平层的全宽要用一种材料填筑,避免各种填料混杂填筑。
(4)摊铺平整填筑区段完成一段后,在前方继续填筑的同时,后侧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初平。
当一个区段填筑、初平全部完成后即以平地机或人工精平,做到填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保证压路机轮表面能均匀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较好的碾压效果。
(5)机械碾压碾压前,由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填土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
压路机司机要严格按照填料的密度标准及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进行碾压。
先静压后振动再静压。
压实度试验不合格时要重新压实再做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6)检验签证经自检压实度、平整度、密实度合格后,及时填写工程检查表和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经质检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签证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修整表面的修整,可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路机械碾压,使其表面没有松散、软弹、翻浆及不平整现象。
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细修整使其表面光洁浮土,之后放出边线。
填筑地段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为防止填筑地段不均匀沉降,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
填筑时要从低往高处摊铺碾压。
对于填挖交界处,填挖台阶搭接极为重要,必须按规定进行开挖台阶,填挖处不得采用大粒径的填料,碾压必须密实无拼痕。
对于软弱地段的坡地,是最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地区,因此,对这此地段,除作常规的沉降观察外,还应增加观察段面,并以稳定观察为重点,稳定观察在工程竣工后才能结束。
填筑时要严格按规范控制材料粒径、分层厚度。
严格按工艺参数进行碾压,合理匹配压路机械,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方案篇2一、塑胶跑道地面基层的结构组成及技术要求;根据国内外的体育竞技项目要求,目前常用的塑胶运动地面有田径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但是无论是哪种运动,地面除了要按相关的体育标准进行平面设计外,还要满足适用性、耐久性、经济性的要求。
国内的塑胶运动地面的用户主要有:教育院校、体育运动系统、社区配套设施等,也就是说运动面可分为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
专业性的运动地面对基层结构要求严格,一般参照当地高层级路面的基层做法,只是结构层的厚度稍作调整;非专业性的运动地面的基层一般参照当等级公路的辅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也是对其结构厚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塑胶运动地面由排水系统层和结构层组成,而它的结构层与市政道路的结构层较为相似,两者都是由垫层、基层、面层组成。
塑胶运动地面遍布全国各地,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材料资源状况不一,不同的地域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但无论采取何种设计均要满足使用要求,达到经济、耐久、适用的目的。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新建专业性的体育场地多采用原土路基,即在原地的基础上其进行排水、碾压、挖、填处理,在满足95%压实度的要求后作为运动地面路基:垫层多30cm厚的级配砂砾层和15cm厚的水泥石屑稳定层组成:基层由厚度为6cm的中颗粒改性沥青混凝土和厚度为4cm细颗粒改性沥青混凝土组成。
若该运动场为非专业性场地,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可使用5cm中颗粒和3cm细颗粒组成;但是也应选用有尽有非改性沥青油,保持稳定性。
对于改建的运动场地可视原基础的状况直接铺设水泥石屑稳定层和沥青混凝土基层。
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冬季与夏天温差大,为防止冻溶破坏。
要新建专业性的运动场地就要以20cm以上的灰土层作为路基;由于北部地物理环境及资源特点,选用石灰、粉煤灰砂砾合料作为运动场的垫层,厚度一般定在15cm-20cm:基层同样由中、细两层沥青混凝土组成,但无论是否用于专业性的比赛场地、非专业训练场地沥青混凝土一般均采用改性沥青油,以保证塑胶面层与基层的贴结牢固。
对于改建的运动场地可先对原有基础进行土工检测后然后进行合理利用,减少结构厚度,降低工程成本。
由于塑胶运动地面对平整度、坡度的要示非常严格,如跑道的横向坡度不大于1:100,纵向坡度不大于1:1000,篮球、网球场的横向坡度不大于1:1000,纵向坡度不大于1:3000等,而塑胶面层相对比较薄(跑道面层为13mm,篮球场面层为8mm,网球场面层为3mm);所有的运动地面的平整度用3米铝合金尺检查要在3mm范围内才为合格,合格率在高达95%该运动地面才合格,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加大了技术难度。
二、路基土方的处理2.1、路基土方作业是运动地面基础工程第一道重要的工序,通常工程量大,在老城区内地下管线多,更为复杂,要做好各种管线的保护工作,合理选用施工机械。
2.2、检查地下水位的情况,当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又不能满足其最小填土高度要求时,可根据土质特点设置盲沟及采用其它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2.3、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湿度达不到规定时,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等方法来处理设置砂垫层等措施,以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2.4、不得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作为填土使用,用机械进行填筑时应分层(虚厚20-30cm )填筑,分层整平、碾压。
2.5、碾压工作应自跑道内侧向外侧进行,一般碾轮每次重叠15-20cm,约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三、灰土垫层的施工;3.1、稳压是碾压的开始,用8吨碾压必须重轮在前自跑道内侧向外侧大摆轴匀速碾压,通过稳压补救灰土内部和外部的某些缺陷。
3.2、灰土整理后及时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自跑道内侧向外侧碾压4~6遍,当天碾压当天成活。
3.3、灰土在碾压完毕后的5~7天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利于强度的形成,避免发生缩裂和松散现象。
3.4、灰土层的压实厚度以1O~20cm为宜,碾压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为度,整平过程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
3.5、灰土结构层必须在潮湿的状态下养护七天以上,多采用洒水养生。
四、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基层的施工;4.1、石灰、粉煤灰、砂砾混合料的压实厚度最大为20cm,最小为10cm,当混合料厚度大于20cm 时要分层铺设。
4.2、初压时用6~8吨压路机由跑道内侧向外侧稳压一至两遍,其后立即进行找补,找平后用12~15吨压路面压实直到无明显轮迹。
4.3、多层摊铺时,为使上下两层结合好,下层碾压密实后应洒水湿润,再铺上层混合料。
4.4、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的状态下养生,一般洒水养护至少7天。
4.5、混合料应拌合均匀,色泽调和一致,砂砾(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5Omm,大于20mm的灰块不超过10%,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4.6、用12吨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并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现象。
五、水泥石屑稳定层的施工;5.1、注意石粉级配,准确的材料(水泥、石粉、水配比、拌各均匀)拌和前对设备进行严格调试,使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5.2、稳定层厚度为150mm,采用一次摊铺一次压实成型,以保证其效果。
摊铺平整后用8吨压路机压实,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的原则。
5.3、成型后保待一定湿度进行养护,以利强度的形成,避免发生收缩裂纹散脱粒。
六、沥青混凝土层施工;6.1、铺前应先检查摊铺机的熨平板宽度和高度,并调整好自动找平装置。
尽量采用全路幅摊铺,如采用分路幅摊铺,接茬应紧密、顺直,并以设置样桩控制厚度。
6.2、沥青加热温度130-150℃,拌合温度120-140℃。
6.3、混合料到达工地控制温度为120-130℃,摊铺温度不低于110℃,开始碾压温度80-100℃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