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计算汇总

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计算汇总

1、 t cl实际=(tcl +td K a K ρ(9-5 ; CLq =KF(tcl实际 -t N (9-62、 t cl ——屋顶的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由附录9-8和9-9查取;应用公式(9-5计算,应注意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值tcl 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来的。

所何用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18.6W/(m2.K;内表面放热系数为8.7W/(m2.K。

所采用的外墙和屋面的吸收系数为ρ=0.90。

房间传递系数 V0=0.681,W1=-0.87。

3、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04、 K a ——外表放热系数修正值,见表9-75、K 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均采用K ρ=0.9,但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色时,风可采用表9-8的修正值。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7、 K ——屋顶的传热系数[W/(m2.K],参见附录9-8和9-98、 F ——屋顶的计算面积(m2南外墙冷负荷说明:1、 t cl实际 =(tcl +td K a K ρ(9-5 ; CLq =KF(tcl实际 -t N (9-62、 t cl ——外墙的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由附录9-8和9-9查取;应用公式(9-5计算,应注意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值tcl 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来的。

所何用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18.6W/(m2.K;内表面放热系数为8.7W/(m2.K。

所采用的外墙和屋面的吸收系数为ρ=0.90。

房间传递系数 V0=0.681,W1=-0.87。

3、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04、 K a ——外表放热系数修正值,见表9-75、K 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均采用K ρ=0.9,但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色时,风可采用表9-8的修正值。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7、 K ——外墙的传热系数[W/(m2.K],参见附录9-8和9-98、 F ——外墙的计算面积(m2北外墙冷负荷1、 t cl实际=(tcl +td K a K ρ(9-5 ; CLq =KF(tcl实际 -t N (9-62、 t cl ——外墙的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由附录9-8和9-9查取;应用公式(9-5计算,应注意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值tcl 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来的。

所何用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18.6W/(m2.K;内表面放热系数为8.7W/(m2.K。

所采用的外墙和屋面的吸收系数为ρ=0.90。

房间传递系数 V0=0.681,W1=-0.87。

3、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04、 K a ——外表放热系数修正值,见表9-75、K 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均采用K ρ=0.9,但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色时,风可采用表9-8的修正值。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7、 K ——外墙的传热系数[W/(m2.K],参见附录9-8和9-98、 F ——外墙的计算面积(m2东外墙冷负荷1、 t cl实际=(tcl +td K a K ρ(9-5 ; CLq =KF(tcl实际 -t N (9-62、 t cl ——外墙的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由附录9-8和9-9查取;应用公式(9-5计算,应注意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值tcl 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来的。

所何用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18.6W/(m2.K;内表面放热系数为8.7W/(m2.K。

所采用的外墙和屋面的吸收系数为ρ=0.90。

房间传递系数 V0=0.681,W1=-0.87。

3、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04、 K a ——外表放热系数修正值,见表9-75、K 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均采用K ρ=0.9,但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色时,风可采用表9-8的修正值。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7、 K ——外墙的传热系数[W/(m2.K],参见附录9-8和9-98、 F ——外墙的计算面积(m2西外墙冷负荷1、 t cl实际=(tcl +td K a K ρ(9-5 ; CLq =KF(tcl实际 -t N (9-62、 t cl ——外墙的冷负荷逐时计算温度(℃,由附录9-8和9-9查取;应用公式(9-5计算,应注意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值tcl 是以北京地区气象参数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来的。

所何用的外表面放热系数为18.6W/(m2.K;内表面放热系数为8.7W/(m2.K。

所采用的外墙和屋面的吸收系数为ρ=0.90。

房间传递系数 V0=0.681,W1=-0.87。

3、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04、 K a ——外表放热系数修正值,见表9-75、K ρ——外表面吸收系数修正值,考虑到城市大气污染和中浅颜色的耐久性差,建议吸收系数均采用K ρ=0.9,但确有把握经久保持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中、浅色时,风可采用表9-8的修正值。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7、 K ——外墙的传热系数[W/(m2.K],参见附录9-8和9-98、 F ——外墙的计算面积(m2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1、 CLc=KF(tcl -t N (9-7 或 C L c =C k KF (t cl +t d -t N (9-82、 CLc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3、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2.K],由附录9-11和附录9-12查得;4、 F ——窗口面积(m25、 t cl ——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参见表9-9查取。

4、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3;附录9-11和附录9-12中的 K 值当窗框情况不同时,按表9-10进行修正;有内遮阳设施时,单层玻璃窗K值应减少25%,双层窗K值应减少15%。

因此式(9-7相应变为 CL c =C k KF(t cl +t d -t N5、 C k ——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查表9-10可得。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1、 CLc=KF(tcl -t N (9-7 或 C L c =C k KF (t cl +t d -t N (9-82、 CLc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3、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2.K],由附录9-11和附录9-12查得;4、 F ——窗口面积(m25、 t cl ——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参见表9-9查取。

4、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3;附录9-11和附录9-12中的 K 值当窗框情况不同时,按表9-10进行修正;有内遮阳设施时,单层玻璃窗K值应减少25%,双层窗K值应减少15%。

因此式(9-7相应变为 CL c =C k KF(t cl +t d -t N5、 C k ——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查表9-10可得。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说明:1、 CLc=KF(tcl -t N (9-7 或 C L c =C k KF (t cl +t d -t N (9-82、 CLc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3、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2.K],由附录9-11和附录9-12查得;4、 F ——窗口面积(m25、 t cl ——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参见表9-9查取。

4、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3;附录9-11和附录9-12中的 K 值当窗框情况不同时,按表9-10进行修正;有内遮阳设施时,单层玻璃窗K值应减少25%,双层窗K值应减少15%。

因此式(9-7相应变为 CL c =C k KF(t cl +t d -t N5、 C k ——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查表9-10可得。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说明:1、 CLc=KF(tcl -t N (9-7 或 C L c =C k KF (t cl +t d -t N (9-82、 CLc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3、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2.K],由附录9-11和附录9-12查得;4、 F ——窗口面积(m25、 t cl ——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参见表9-9查取。

4、 t d ——地点修正值(℃,见附录9-13;附录9-11和附录9-12中的 K 值当窗框情况不同时,按表9-10进行修正;有内遮阳设施时,单层玻璃窗K值应减少25%,双层窗K值应减少15%。

因此式(9-7相应变为 CL c =C k KF(t cl +t d -t N5、 C k ——玻璃窗传热系数修正值,查表9-10可得。

6、 t N ——室内计算温度(℃说明:1、 CL=F*Cz D j,max *C cl (9-9 即:CL =C αF w *C s C n *D j,max *C cl2、 CL——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3、 F ——窗玻璃的净面积(m2,为窗口面积 F w 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 α, 即:F =C αF w , 见表9-11;4、 C z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为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C s (见表9-12与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C n (见表9-13的乘积 (C z =C s C n ;5、 D j,max ——不同纬度带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见表9-14。

6、 C cl ——窗玻璃冷负荷系数,以北纬27030'为界,划为南北两区,其冷负荷系数见附录9-14。

注意:公式(9-9适用于无外遮阳的情况。

有外遮阳时,阴影部分的日射冷负荷 CL s 与照光部分的日射冷负荷 CL r 之和为总的日射冷负荷,即: CL=CL s +CL r =F s C s C n (D j,max N (C cl N +F r C s C n D j,max C cl式中 F s ——窗户的阴影面积(m2F r ——窗户的照光面积(m2(D j,max N ——北向的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C cl N ——北向玻璃窗冷负荷系数。

1、 CL=F*Cz D j,max *C cl (9-9 即:CL =F *C s C n *D j,max *C cl2、 CL——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3、 F ——窗玻璃的净面积(m2,为窗口面积 F w 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 α, 即:F =C αF w , 见表9-11;4、 C z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为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C s (见表9-12与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C n (见表9-13的乘积 (C z =C s C n ;5、 D j,max ——不同纬度带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m2,见表9-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