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十篇一、帮扶村扶贫户和帮扶干部基本情况结对帮扶干部共58名,帮扶联系村4个,分别为铅厂镇XX 村、XX村、XX社区及延伸村XX乡XX村。
经工作队前期摸排及核查,确定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共121户,其中扶贫开发户50户,纯低保户65户,五保户6户,总人口247人;(一)XX村:共4户10人,其中:低保户4户10人。
结对帮扶干部2名。
(二)XX村:共44户97人,其中:低保户27户,5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户15户,44人。
结对帮扶干部11名。
(三)XX社区:共45户86人,其中:低保户29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14户42人。
结对帮扶干部17名。
(四)XX村:共28户54人,其中:低保户5户1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21户41人。
结对帮扶干部28名。
二、扶贫工作计划(一)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确保2015—2018年帮扶村减少贫困人口121户247人,实现扶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二)扶持方式。
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确保每户都有干部帮扶,做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责任到人。
采取“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具体重点做好“五帮扶加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1.帮扶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野生刺葡萄、油茶、乡村旅游、笋竹、脐橙等特色产业。
结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政策,协调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
2.帮扶就业创业。
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或农村实用技术。
3.帮扶完善保障。
协调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帮扶改善条件。
围绕“安全房”、“放心水”、“畅通路”等工程,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生产生活条件。
5.帮扶提升后劲。
帮扶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6.实行“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制定驻村2015—2018年精准扶贫脱贫计划表(见附件),每年按30%速度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
三、措施政策2015年各帮扶联系村具体措施计划如下:XX村(一)产业发展1.发展刺葡萄种植产业,并建立刺葡萄产业合作社。
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2015-2018年规划发展刺葡萄基地规模200亩,2015年新发展刺葡萄60亩。
2.继续发展脐橙产业,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治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和发展脐橙产业。
(二)技能培训。
结合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邀请上级技术人员到村对农户进行培训。
同时结合远程教育,播放种植技术视频,加强技能培训。
(三)基础设施建设1.农村饮水。
计划2015年新建黄沙垇组、竹山下组自来水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通组公路。
计划2015年硬化长河坝组通组公路1300米,解决该组行路难问题。
3.农田水利。
计划2015年改善村内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保证农田灌溉。
XX村(一)产业发展1.巩固脐橙产业。
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理事会,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建10亩避虫网及脐橙假植苗基地。
2.发展刺葡萄种植。
依托邓弟波刺葡萄基地,计划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刺葡萄50亩,同时实现25人就业。
3.发展蔬菜种植。
依托清水塘蔬菜基地,引导脐橙产业转型户发展蔬菜种植业,2015年计划发展100亩订单农业。
4.发展生猪养殖业。
依托松山牧业年发展养殖户3户,计划年出栏生猪300头,同时实现15人就业。
(2)技能培训。
针对本村农民技术短缺的情况,计划举办种植、种植等3期培训班,培训300余人,实现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
(三)基础设施建设1.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计划新建水源,铺设主干管网3000米,全面解决全村333户12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满足全村5家企业用水需求,壮大村内企业,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2.完善水利设施。
对全村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加固,解决农户旱期农业用水问题。
同时重点实施李坑、岩背组小农田水利项目;3.新的文化设施。
依托楼下社区,拟增设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小型文化广场。
XX社区(一)产业发展1.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全村发展刺葡萄20亩,农户4户;2.加强现有脐橙园的管理,严控黄龙病的发生,巩固老果园,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脐橙20亩,农户3户;3.利用XX社区区位、生态优势,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计划发展农家乐2户;4.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
计划发展麻羊养殖1户,规模30头以上,发展家禽养殖10户,规模1000羽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1.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级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解决全村264户1000多人村民安全饮水问题;2.完善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桅杆下组水坡1座、田心组水圳100多米;3.计划架设村部主干道两旁路灯,解决夜间农民行路难问题。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1.积极组织扶贫对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村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各种技能;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3.积极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XX村(一)产业发展1.发展刺葡萄产业。
计划2015年新发展种植10亩、农户3户;2.巩固脐橙产业。
加强现有果业园的管理,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面积10亩,农户1户;(二)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计划培训人数50人以上;(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 .积极争取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和覆盖面。
2.继续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计划篇2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通过对贫困户、村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评估,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逐村到户扶贫,逐步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定、公示、抽查和信息录入、建档立卡等步骤,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有效识别。
精准帮扶是指对已确定的贫困户、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帮扶。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1)建档立卡。
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
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
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
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搞好干部选拔。
各省(区、市)要充分调动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特别是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与驻村帮扶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5)落实帮扶责任。
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
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
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
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
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
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