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笔记

视听语言⭕️①什么是视听语言:以视听为载体来传达和接受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语言。

视听元素:影像,声音,剪辑特征:(全媒体全渠道的融合性,重共享重反馈的交互性,纪实与虚拟的两极化发展,艺术创作的虚拟性)②视听语言基本属性两个基本属性(特征):一,逼真性(精确还原现实世界,重现幻听渴望。

生产技术特性决定,使人产生快感,造就质感质感即信息,使人产生快感,造就感染力)二,幻觉性(运动幻觉与立体幻觉)光波与声波接受的特殊机制:视觉暂留原理。

似动现象。

心理补偿机制。

视觉暂留(视觉后像):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视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

电影胶片每秒24格的速度匀速转动,每秒24帧。

双眼视差:两眼瞳孔相距大约65毫米,当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个物体的时候,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两眼视网膜上形成两个略有差异的一事项。

心理补偿机制: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倾向。

电影创作流程:前期筹备阶段(选择剧本,组建创作班子,分镜头剧本。

)实拍阶段,后期制作阶段。

视听作品:导演,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

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实际拍摄: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剪辑之后: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画框、构图、景别、角度、焦距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场面调度上述各元素并非孤立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形成影像的叙事,表意,抒情等。

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文本分析(分镜头分析,截图截取片段分析,机位图分析)背景资料阅读(导演的个人背景作品,创作的背景,文本的时代背景)画框:又叫景框,封闭的四边框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③画类空间,画外空间构成画外空间的主要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3,画外的人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5,画外人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7,摄影机的运动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9,画外音④构图一,概念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被摄取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色调)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二,作用影视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形式,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影片主题和内容服务1,叙事功能:突出主体形象,以便更好的叙事2,造型功能:使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3,象征功能: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1)位置安排,中央显得重要,具有稳定感和权威,常用来表现严肃庄重的气氛。

顶部具有权力神圣轻压感,底部具有从属脆弱和渺小感边缘,显得不重要,具有挤压排斥渺小无力感。

(2)面积大小,面积大意味着视觉重量加大,意味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感,面积小是被忽略的地位。

三,构图的基本内容1,主体画面主要表现对象。

画面结构的中心。

景物或者人物。

2,陪体陪体是在画面中与主体有紧密联系,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拍摄对象烘托陪衬主体3,环境前景画面中位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人或景物是主体周围环境的一部分作用: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关系能够较好的引导并突出主体内容前景可以与背景内容形成较好的对比关系前景可以强化画面的地位感和装饰性前景可以有力的烘托主体前景可以均衡画面也可以创造虚幻之美4,背景画面中位于主体的最后,用来衬托和渲染人物主体的人或景物称为背景作用:突出主体,表现意境,装饰画面,表现空间,均衡画面。

空白(合理分配画面空间,营造意境,基调情绪表达,空镜头)空镜头的作用: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影视构图的基本形式:一,黄金分割构图二,线条分割构图(井字构图:两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水平线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央构图,放射型构图,对称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垂直式构图,曲线构图,S型构图,L型构图,圆形构图)构图的基本原则:对比,均衡,集中。

⑤景别(分析一个影片的景别作用)概念: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意义:是视觉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描绘和在线的视听作品中的画面空间限定了观者的情感参与度作用:景别的变化促使视听作品实现造型意图和节奏变化影响观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认知景别的不同运用建构导演风格和视听作品风格景别的完整序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划分标准:一、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二、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

大远景: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

《情书》要位于影片的开头或结尾远景(广阔的场面):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主体在其中的位置感。

《巴顿将军》全景(人物的全身):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可大可小,具有叙事,描写功能,侧重交待,说明中景(膝盖以上的部分):既能交代环境,又能专注于主体的细部,如人物的形体和表情,人与人的交流关系等近景与中近景(胸部以上部分):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面部表情的刻画,揭示人物性格强调和暗示细节不同寻常的意义。

特写与大特写(颈部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主要拍摄重要的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主体的细微表情,视觉上具有强制性,风格较为极端和远景大远景,并称为两极镜头表达特定的,特殊的观点⑥角度拍摄角度又称为画面角度或者镜头角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画面时所选取的视角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拍摄视点四个方面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正面,侧面,背面,1,正面角度: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的表现,人和物的本来面貌2,正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特点: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有利于金主的交代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剪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拍摄3,前侧面角度纸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面部的缺陷4,背侧面角度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现人物的不友善斜侧面角度(前侧和背侧)可以弥补政策面结构形式的不足,消除画面的呆板,显得生动活泼多变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关系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形成对角线构图5,背面角度从人体背后拍摄代表人物与世界的疏离,也可以表达引力和神秘的气氛热点: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伴随感有一定的悬念效果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拍摄高度:俯拍,平拍,仰拍1,平角度拍摄适于表现人物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活动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是典型的新闻摄影角度,也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为表情角度对话感使观众身临其境空间透视效果比较差2,仰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处于较高位置的对象,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拍摄跳跃动作有夸张跳跃动作高度的作用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如表示赞颂胜利高大敬仰庄重威严等有利于简化背景利用广角近距仰拍可使前景物体变得高大有夸张作用仰角度镜头可以用来模拟剧中某个主人公的特定视角或代表观众的视线,传达特殊的主观情绪效果特殊情况下,仰角度镜头还可以模拟动物的视角,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产生独特的喜剧化和人性化效果3,俯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河流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群众集合阅兵等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方位等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感具有简化背景的作用另外,将仰角度镜头和俯角度镜头结合使用,还会达到对比强烈,褒贬鲜明的艺术效果4,顶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垂直的从被摄物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又叫扣拍镜头。

)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化,往往用于展现平面上组成的图案的美感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显示主人公的无助⑦焦距(长焦短焦的定义)焦距的概念:及焦点距离指光学透镜的中央点至焦点之间的距离。

【延伸】变焦: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失焦:分生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选焦:选择景深中某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跟焦: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当相当突然定焦镜头划分1,中焦镜头又称标准镜头焦距接近或等于画面,画幅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通常指35到50毫米的镜头拍摄的画面2,长焦镜头俗称望远镜头焦距长于50毫米的镜头通常为50到250毫米,视野窄景深较小,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或让人物从环境中突然出来塑造人物形象作用:有利于突出主体有利于远距离拍摄描绘细节有利于表现拍摄对象之间的亲近感与紧凑感有利于表现影调色调柔和的人物与景物有利于表现横向运动物体的动感《我的父亲母亲》3,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毫米的镜头,视野开阔,景深较大,适合呈现大范围的视域和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

作用:有利于拍摄大场面,展示大空间有利于偷拍和抓拍有利于强化空间纵深感和透视感近距离拍摄产生变形现象善于表现纵向物体的动感变焦镜头是伸缩镜头前伸/伸进:由短焦距调整为长焦距后缩/缩出: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变焦摄影的速度景深: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又称深焦距全景深景深大小取决因素:光圈焦距物距光圈大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摄距越短,景深越小景深空间只通过一定焦距的镜头拍摄到的具有一定景深的画面空间,主要分为浅景空间和深度空间。

浅景空间:浅景深,焦距较长,表意单一景物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只对被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注意深度空间:深景深,焦距较短,表意含混然后井之间较大范围都在焦距内,诸多你被对焦讯息同时包含在各层面焦距和景深的运用叙事,抒情,人眼视点,美学效果景深表现现实的多重性和丰富性景深的处理,拓展了空间景深镜头可以起到对比或暗示的作用清晰区与模糊区: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效果。

表达主观的感受。

全景深:一个镜头之中没有清晰区与模糊区的区别,前景和后景都同样清楚。

“运动景深镜头”的核心是纪实,是表现生活的状态。

“静止景深镜头”则是一种东方式的距离和冷静⑧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概念一,固定镜头:概念: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均不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

固定的画面框架带来其在画面表现上的许多特点:带来稳定的视觉感受提供客观的参照物观众视线可在画面上随意浏览镜头可塑性大,容易造成视觉节奏固定画面的作用: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的表现作用较为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与节奏变化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在造型上更富于绘画和图片的造型美感趋于引发观众静的心理反应比较容易表现出久远的时间感表现,追忆,回忆等局限:固定画面视点单一一个镜头中难以产生较大的画面构图变化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在纪实性拍摄中,仅采用固定画面,难以展现一段相当完整的处于真实环境中的生活流程,难以构成较长的画面叙事段落和营造特定的气氛固定拍摄的适用场合:远、大场面单构图画面表现的场合需要对某一小事物进行演示的场合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选择拍摄角度捕捉动态因素表现纵深空间考虑画面组接时的连贯力求稳定二,运动镜头摄像机的机身、机位、镜头焦距有意者发生变化,所拍摄的片段常见形式:推,拉,摇,移,跟,升降,甩…一个标准的规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起幅+运动过程+落幅起幅: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讲究构图有适当长度,有固定转为运动画面时要自然流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