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工作原理及结构
检修岗位
1.懂工作原理
1.1热电偶测温原理
两种电子密度不同的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接头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成为热电现象,相应的电动势成为温差电势或者热电势,它与温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利用此关系就可测量温度。
这种现象包含的原理有:帕尔帖定理----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在其结合面产生电势。
汤姆逊定理---由温差引起的电势。
当组成热电偶的导体材料均匀时,其热电势的大小与导体本身的长度与直径大小无关,只与导体材料的成份及两端的温度有关。
因此,用各种不同的导体或者半导体可做成各种用途的热电偶, 以满足不同温度对象测量的需要。
1.2热电偶三大定律
均质导体定律
由单一均质金属所形成之封闭回路,沿回路上每一点即使改变温度也不11 会有电流产生。
亦即,E = Oo
由2种均质金属材
料A与B所形成的热电
偶回路中,热电势E与接
点处温度t、t的相关函%
1 2
数关系,不受A与B 之中
间温度t与t
3 4
之影响。
中间金属定律
在由A与B所形成
之热电偶回路两接合点以
外的任意点插入均质的第
h
三金属C, C之两端接合
点之温度七3若为相同的
话,E不受
c 插入之影响。
在由A 与B 所 形成之热电偶回路, 将A 与B 的接合点 打开并插入均质的 金属C 时,A 与C 接合点的温度与打 开
前接合点的温度 相等的话,E 不受C 插入的影响。
之中间金属C,形成
C
点温度保持t 与t
1
2
的情况下,E +
AC
E = E o
CB AB
中间温度定律
如右图所示, 对由A 与B 所形成 之热电
偶插入第3
由A 与C 、C 与B 之
2组热电偶。
接合 A
B
如右图所本任意数的异种金属A、B、c・• • G 所形成的封闭回路,封闭回路之全体或者是全部的接合点保持在相
等的温度时,此回路的E=0o
如右图所示,A
与B所形成之热电
偶,两接合点之温度
为tl与t2时之E门
为E12,12与t3时之E 为E13的话,
E12 + E23 = E13o
此时,称t2为中间
温度。
0°C任意的温度tl、
t2、t3- • • tn 之热电动势,任意两点间之热电动势便可以计算求得。
如右图所示,对于使用补偿导线之热电偶回路合用以上之观念。
A与B 为热
电偶,C与D为A、
B用之补偿导线,M 为数字电压计,计算后可得下面关系式:k
E = E
AB
(t ) — E (t )
1 AB 3
也就是说,M所测
定之电位差是由t, t所决定,不受
-L O
t之影响。
2
2.懂设备结构
2・1热电偶的结构
热电偶是有两根不同导体(或者称电极)构成的.这两根导体一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热端(或者称工作端),测温时将此端处于被测介质中。
另一端称为冷端(或者自由端),接入二次仪表(显示仪表)或者电测设备。
a、普通型热电偶:是应用最多的,主要用来测量气体、蒸汽与液体等介质的温度。
根据测温范围及环境的不同,所用的热电偶电极与保护套管的材料也不同,但因使用条件基本类似,所以这类热电偶已标准化、系列化。
按其安装时的连接方法可分为罗纹连接合法兰连接两种。
b、铠装热电偶:又称缆式热电偶,是由热电极(多数采用的是铂丝,也实用镍丝的)、绝缘材料(通常为氧化镁粉末)与金属保护管三者结合,经拉制而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铠装热电偶有单支(双芯)与双支(四芯)之分,其测量端有露头型、接壳型与绝缘型三种基本形式。
铠装热电偶的参比端(接线盒)形式有简易式、防水式、防溅式、接插式与小接线盒式等。
铠装热电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反应迅速、耐震动、耐冲击、机械强度高、可绕性好、寿命长、便于安装等优点。
外形尺寸有甲5、甲6、甲8多种,长度为10〜1000mm。
2.2、常用热电偶种类(八种)
B型——铂铑30-铂铑6 R型…一铂铑13-铂S型——铂铑10-铂E型——镍铬-康铜
J型——铁-康铜K型——镍铬-镍铝
T型——铜-康铜N型——镍铬硅-镍硅
其中:B、R、S属于贵金属热电偶;K、E、N、J属于廉金属
热电偶;T型热电偶用于测量低温。
3.会异常分析
3.1热电偶测温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能遵守工艺纪律
4.1热电偶安装及注意事项
a在管道安装中,感温元件的工作端应置于管道中流速最大处。
热电偶的保护套管的末端应越过流束中心线5~10mm。
b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形成逆流,应迎着气流流向插入,至少应与被测介质流束方向成90°。
特殊情况下也不能顺流安装测温元件,否则会产生测温误差。
c插深普通不应小于300mm,如果插入深度不够,外露部份又空气流通,这样所测出的温度比实际温度低3~4度。
d在测温元件安装时,应防止电磁场干扰的引入而影响准确测量。
在接线时一定要确保良好接触,拧紧空心螺栓,然后盖紧接线盒盖子,对不得不露在空中的热电偶最好加防雨措施,以防雨淋损坏元件。
为保护补偿导线不受外来的机械损伤与由于外磁场而造成对仪表的影响,补偿导线应加以屏蔽,并且不许有蜿蜒迂回的情况。
e热电偶与热电阻应尽量垂直装在水平或者垂直管道上,安装时应有保护套管,以方便检修与更换。
f测量管道内温度时,元件长度应在管道中心线上(即保护管插入深度应为管径的一半)。
g热电偶的冷端应处在同一环境温度下,应使用同型号的补偿导线,且正负要接对。
h高温区使用耐高温电缆或者耐高温补偿线。
4.2必须遵守的工艺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