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和预防措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泛指发生在建筑工程上,且影响使用功能的一批质量问题,它不但包括了工程质量通病和和程质量事故,而且还包括未被发现使用的:工程质量隐患。
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合理或错误,而影响使用安全问题,以及由于自然灾害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对工程造成的损害等。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使用等方面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使工程出现了降低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损害建筑物外观美感及影响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的质量总的趋势来说逐年在所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建筑丁程质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的性质是十分严重的。
如:地基下沉、柱子倾斜、屋顶坍塌、墙体开裂、强度不足、屋面渗漏等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结构整体性不好、承载力差、抗震性能不好等质量隐患。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严重的还会给建设单位、甚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也有些是由于使用不当、维护不好而出现的问题,致使建筑物不能常使用,甚至报废,使国家财产受到损火,使人民生命受到威胁。
因此,认真对待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略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质量问题主要存在的地方和解决措施(一)基础基础是承受上部荷载的主要受力结构,它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使用,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地基的过大沉降和不均匀下沉可能产生过大沉降的地基主要有: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软土地基、杂填土地基。
引起地基沉降及不均匀下沉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地基土的类别及地耐力大小;二是结构上部和荷载。
因此由于地基下沉及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变形、破坏、甚至倒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勘察设计方面:一些建筑物没有经过勘察设计,而足类比邻近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及勘探资料:即使有些建筑物虽然进行勘察,但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这些现象是产生基础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
B、基础回填没有夯实,雨水浸入基础及屋面排水系统处理不当流入基础,一方面地基土在过饱和水的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压缩性,从而使基础下沉;另一方面基础在水中浸泡,而使基础疏松(砖基础)产生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这种情况在国内偶有发生。
C、软土地基由于天然含水率较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导致建筑物产生过大沉降、不均匀沉降,甚争导致建筑物的严重倾斜。
若软土较厚,且比较均匀的土层,由于受到较大荷载,使地基压缩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若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较大,建筑物体形复杂,下层的均匀性较差等,会导致不均匀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
若由于荷载不均匀,附近建筑物附加力的影响等原因,使地基土向一边挤出,造成建筑物的过大倾斜。
D、对于杂填土层,建筑物可产生缓慢沉降和突然沉降,主要原因是因为基础下部存在较厚的生活垃圾,或被水浸入,使松散的基土颗粒发生移动流失所致:但基础也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当杂填土厚薄不—致,或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时,可产生不均匀沉降。
E、对于上部结构高度不一致时,则作用荷载相差较大,由于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没有设沉降缝时.可产生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裂缝、破坏。
F、由于建筑物处于化学工厂内或附近等,基础局部或整体受化学酸碱侵蚀,致使基础疏松,强度严重降低,造成建筑物基础及上部结构开裂、破坏。
2、基础的局部塌陷引起基础局部塌陷的因素有:A、邻近已建建筑的深基坑开挖B、基础距边坡太近引起局部下沉C、尚未发现的防空洞、洞穴等。
3、基础偏小、强度过低或刚度不足。
建筑物由于施工质量不好,设计或施工错误,或上部结构荷载增加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导致建筑物基础偏小、强度过低或刚度不足。
A、基础底面积偏小一般由以下3种原因造成的:a.对地基未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堆载力选用偏高;b.设计或施工错误;c.由于上部结构加层,或改变建筑的用途,上部荷载有较大增加,基底的面积相对减少,导致超过它的极限承载力。
B、基础强度不够基础强度不够上要体现在砖基础强度不够、块石强度不够、混凝土强度低;其原因是砂浆、混凝上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等级,以及砌筑质量差、施工方法错误、砂浆不饱满,混凝土配合比和养护不好等因素所致。
C、基础刚度不够此种情况见于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主要原因有:a.施工质量刁;好,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b.设汁错误,基础配筋较少,混凝土设计强度不足c.由于施工错误,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基础上设置钢筋降低了基础的刚度。
(二)上部结构l、砖石结构结构主要有以下问题:A、砖砌体裂缝砖砌体裂缝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a.地基不均匀沉降:b.基础不均匀冻涨;c、强度影响。
其一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不同而产生裂缝:其二足由于砖墙本身不均匀伸缩而产生的裂缝;d.地震;e.墙体长期蠕变:B、砖砌体载力不够,砖砌体承载力不够,当全部或部分荷载加上去之后将出现局部被压裂、压碎、剪断、拉裂等现象,问题严重的会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
造成砖砌体承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有:a.设计错误;b.施工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砖的质量不合格;砂浆强度偏低;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够:组砌不合理;随意打洞、留窗或打洞、留洞位置不合理。
c、砖砌体酥松脱皮其原因是端体在冬季受水后,砖吸收水份,由于水冻成冰后体积膨胀,致使吸水砖因水体积膨胀而变得酥松脱皮。
2、钢筋混凝上框架结构A、钢筋混凝上板的裂缝钢筋混凝土板的裂缝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它对保证工程质量,保证结构的使用安全十分重要。
其特征:—般表面可见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及斜裂缝。
造成板的裂缝和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如下:a.现浇板山现裂缝,主要是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当,构造钢筋偏小或因主筋配筋量不够及浇注混凝十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原因所致。
b、预应力孔心板常出现横向裂缝和反拱裂缝。
横向裂缝常因生产工艺、运输、预应力小或钢线少、混凝土强度低,在受力时导致裂缝,甚至产生断裂引起质量事故:反拱裂缝是在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要求规定值时,就剪筋放松钢担,钢蝗回缩使空心板下部产生较大变形,致使板向上拱起,由于上表面混凝土受拉而产生横向裂缝。
c.钢筋混凝土雨罩、挑檐及阳台裂缝雨罩、挑檐及阳台系悬臂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有不足,支撑拆除过早,或负弯矩钢筋不够等。
B、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钢筋混凝上梁出现结构裂缝的原因,一是设计或施工错误造成的:二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如下:a.由于设计欠周,如混凝土梁截而不够,梁的跨度较大比偏小或者由于配筋不当,节点处理不合理等,导致梁出现裂缝。
b.由于施:工质量不好,致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c.由于施工错误,受力钢筋的规格及断面小于设计要求,甚至配反。
d.因施工控制不严,梁上部的楼板超荷引起梁承载力不足。
e.现浇梁的支撑下沉,或过早拆底模板和支撑,混凝土未达一定强度产生裂缝。
f.梁因受到冲击荷载或振动而产生的裂缝。
c、钢筋混凝土柱子的裂缝导致柱子裂缝的主要原因有:a.在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强度末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在偏心受力后产生裂缝。
b.在使用过程中,或出改变建筑物用途,导致柱子超荷或因柱基沉降不均,使柱本身产生裂缝。
c.设计失误,柱子断面过小,长细比过大稳定性差,导致柱子刚度降低。
稳定性差而产生裂缝d、劣质材料导致框架结构的破坏。
其原因主要是:a.使用不合格的水泥所致:若水泥的安定性等指标不合格,则整个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致使整个建筑物遭到破坏,失去部分使用功能甚至倒塌。
b.使用小合格的钢筋所致。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及加固建筑工程质量症害处理的内容很多,现主要介绍典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地基和基础1、正在施工的基础,若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
2、已施工完毕或正在使用的建筑物,若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或是地基土松软、地耐力较小,可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常规的做法是采用注浆、基础托换、换土填塞、加深基础的方法,施工喷桩加固,以及灰土挤密桩加固浊;若由于施工设计错误导致基础断面较小,强度较低,则可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的受荷面积,加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此法主要有:用混凝上围套扩大面积法、板桩加混凝土套扩大面积法、条基和柱基扩大底面积法。
3、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偏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二)砌体结构根据裂缝发生的原因、部位、严重程度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补强加固:1、压力灌浆补缝法;2、局部锚固法;3、外包加固法;4、整体加固法(钢拉杆加固、钢筋混凝土腰箝及钢拉杆加固5、托架加翅法;6、扩大砌体截面法;7、钢筋混凝十加固。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板裂缝通常的加固:A、加托架法:B、钢筋混凝土附加层法;C、粘钢加固法;D、碳纤维粘贴加固法:H、化学灌浆法。
2、梁的裂缝加固:A、钢箍加固法:B、角钢钢箍加固法:C、粘钢加固法:D、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E、梁侧设置水平的预应力拉杆;F、碳纤维粘贴加固法;C、化学灌浆法。
3、柱子强度不足A、四周加钢筋混凝土圈套:B、柱单侧或双侧加大断面法C、柱子的单侧或双侧增加预应力拉杆:D、角钢或钢箍围套。
三、建筑工程质量症害的预防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危害还不少,甚至很严重,本文就质量问题预防提出几点看法:(一)加大质量管理、以及对新规范、新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提高建筑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大建筑质量的执法力度,尽量避免违规的现象发生。
(二)在勘察设计阶段:设计图纸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没有地质勘察资料不能开展设计工作:土建、水、电、暖图纸要齐全,图纸设计要安全、经济、合理,受力要明确,严格并重视设计交底和图纸的会审工作,对于设计质量低、图纸不全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此阶段是预防症害的首要阶段,图纸未经审查不许使用。
(三)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开工前必须按基建程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在洋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待准备丁作完成,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并领取施工许可证后方能开工。
(四)建筑材料的实验材料强度是保证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施工前必须提前将建筑材料进行实验和试配,所有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因为由于使用劣质的钢筋、水泥、砖等材料而引起的建筑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五)施工阶段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从班组自检,做好工序交接验收,施工中要多抽验,各方责任主体认真配合抓好“五到位”验收。
严禁偷工减料,树立质量为本的观点,严把质量关,要全员重视施工质量,认真做好施[:质量的“过程控制”,减少工程质量症害。
(六)在施工中,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资金应按规定到位,这是保证施上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
同时要抓好按质论价工作,做到优质优价,奖优罚劣。
上述是我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类型进行的一些分析,提出的一些处理、加固及预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