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泄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及优化

小儿泄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及优化

小儿泄泻诊疗优化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泄泻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
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

小儿脾胃薄
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脾胃
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故小儿泄泻是常见病之一,
尤以6个月-2岁婴儿发病率最高。

2、西医定义: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
性两类,是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
一组临床综合症。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全国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
2.诊断要点:
(1)、有感受风寒、时邪外袭,或乳食不洁等病史。

(2)、.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体征: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有阴伤液竭之象。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小儿泄泻病因病机是外感六淫,内伤
乳食,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调,临床治疗以扶正祛邪、健脾渗湿为原则。

中医外治法具有标本兼治、优势互补的作用。

我们采用中药灌肠、穴位贴敷、推拿捏脊、微波治疗等中医疗法,可以减少患儿痛苦,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

通过我科治疗的小儿泄泻病分析,以轮状病毒性肠炎占多数,其次由于喂养不当等因素所致的非感染性腹泻。

结合中医外治疗法对这二类腹泻病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疗效短、费用低,有效率高,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比较有明显优势。

所以与中医外治疗法结合治疗小儿泄泻病,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推拿治疗
(1)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

或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
土入水。

(2)寒湿泄: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3)湿热泻:清脾经,清大肠,退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山里,退七节骨等,每日1次。

2.贴敷疗法
(1)风寒泻方:藿香、防风、苍术、茯苓、炮姜。

(2)湿热泻方:葛根、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

(3)伤食泻方:丁香、焦三楂、焦神曲、鸡内金。

(4)脾虚泻方: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或丁桂儿脐贴。

将以上药粉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根据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脐部,外用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1次。

3.中药灌肠治疗
根据腹泻辩证分型煎取15-2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4.微波治疗
适用于风寒、伤食、脾虚泻,每日1次。

每次2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