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三)————————————————————————————————作者:————————————————————————————————日期:2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三)学院:班级:组员一:学号:组员二:学号: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接触到的基本仪器室驻波测量线系统,用于驻波中电磁场分布情况的测量。
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检波指示器1,波导测量线装置2,晶体检波器微波测量中,为指示波导(或同轴线)中电磁场强度的大小,是将它经过晶体二极管检波变成低频信号或直流电流,用直流电流表的电流来读数的。
3,波导管本实验所使用的波导管型号为BJ-100。
4,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
5,衰减器把一片能吸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
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从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6,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
当电磁波的频率计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7,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8,环形器它是使微波能量按一定顺序传输的铁氧体器件。
主要结构为波导Y 型接头,在接头中心放一铁氧体圆柱(或三角形铁氧体块),在接头外面有“U”形永磁铁,它提供恒定磁场H0。
9,单螺调配器插入矩形波导中的一个深度可以调节的螺钉,并沿着矩形波导宽壁中心的无辐射缝作纵向移动,通过调节探针的位置使负载与传输线达到匹配状态。
调匹配过程的实质,就是使调配器产生一个反射波,其幅度和失配元件产生的反射波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从而抵消失配元件在系统中引起的反射而达到匹配。
10,微波源提供所需微波信号,频率范围在8.6-9.6GHz内可调,工作方式有等幅、方波、外调制等,实验时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11,选频放大器用于测量微弱低频信号,信号经升压、放大,选出1kHz附近的信号,经整流平滑后输出级输出直流电平,由对数放大器展宽供给指示电路检测。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观察测量系统的微波仪器连接装置,衰减器,波长计,波导测量线的结构形式。
2.熟悉信号源的使用先将信号源的工作方式选为:等幅位置,将衰减至于较大位置,输出端接相应指示器,观察输出;再将信号源的工作方式选为:方波位置,将衰减至于较大位置,输出端接相应指示器,观察输出;3.熟悉选频放大器的使用;4.熟悉谐振腔波长计的使用方法;微波的频率测量是微波测量的基本内容之一。
其测量方法有两种:(1)谐振腔法;(2)频率比较法。
本实验采用谐振腔法。
由于波长和平率直接满足关系,所以频率和波长的测量是等效的。
吸收式波长计的谐振腔,其只有一个输入端和能量传输线路相连,调谐过程可以从能量传输线路接收端指示器读数的降低可以判断出来;本实验采用了吸收式波长计测量信号源频率,为了确定谐振频率,用波长表测出微波信号源的频率。
具体做法是: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当波长表与被测频率谐振时,将出现波峰。
反映在建波指示器上的指示是一跌落点,此时,读出波长表测微头的读数,再从波长表频率与刻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频率;5.按实验书框图连接微波实验系统;6.微调单旋调配器,事腔偏离匹配状态(出于匹配状态时,电流会达到一个最小值),检波电流计上有一定示数(大于最小值);7.调节波长计使检波电流计再次出现最小值的时候,读出此处波长计的刻度值;8.按照波长计的刻度值去查找“波长计-频率刻度对照表”,就可以得到对应的信号源频率值;9.改变信号频率,从8.6G开始测到9.6G,每隔0.1G测量一次,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格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信号源频率波长表读数查表得到频率信号源误差误差(%)8.6 12.63 8.59 0.01 0.1168.7 11.33 8.681 0.019 0.2188.8 10.01 8.784 0.016 0.1828.9 8.91 8.88 0.02 0.2249.0 7.95 8.983 0.017 0.1899.1 6.73 9.101 0.001 0.0119.2 6.09 9.175 0.025 0.2729.3 5.33 9.269 0.031 0.3339.4 4.58 9.369 0.031 0.3339.5 3.93 9.462 0.038 0.49.6 3.32 9.556 0.044 0.458误差分析:1.f0为信号源频率值;f1为查表得到频率;f=|f0-f1|为信号源误差。
本实验的数据如表格中所示:f=|f0-f1|的误差很小在可控范围0.009~0.044内,所以认为实验成功。
2.产生误差的原因为:①仪器测量自身产生的误差:毕竟是用了很久的仪器,而且连接的器件也很多,所以误差在所难免;②人为误差:在读数据时需要几个人的配合,调节波长表的测微头,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是两个人,可能会使数据有误差,加之在读数上也会有人为误差;实验二:波导波长的测量一,实验内容波导波长的测量【方法一】两点法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图1按上图连接测量系统,可变电抗可以采用短路片,在测量线中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为接近纯驻波图形,只要测得驻波相邻节点得位置L1、L2,由公式即可求得波导波长。
两点法确定波节点位置将测量线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状态。
调探针位置旋钮至电压波节点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值为零,测得两个相邻的电压波节点位置(读得对应的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T1和T2),就可求得波导波长为:=2|T’min– T min|由于在电压波节点附近,电场(及对应的晶体检波电流)非常小,导致测量线探针移动“足够长”的距离,选频放大器表头指针都在零处“不动”(实际上是眼睛未察觉出指针有微小移动或指针因惰性未移动),因而很难准确确定电压波节点位置,具体测法如下:把小探针位置调至电压波节点附近,尽量加大选频放大器的灵敏度(减小衰减量),使波节点附近电流变化对位置非常敏感(即小探针位置稍有变化,选频放大器表头指示值就有明显变化)。
记取同一电压波节点两侧电流值相同时小探针所处的两个不同位置,则其平均值即为理论节点位置:T min(T1+T2)(1a)最后可得=2|T’min– T min| (1b)两点法确定波节点位置示意图图2【方法二】间接法矩形波导中的H10波,自由波长λ0和波导波长λg满足公式:其中:λg=3108/f ,a=2.286cm通过实验测出波长,然后利用仪器提供的对照表确定波的频率,利用公式λ0 = 确定出λ0,再计算出波导波长λg,利用波长表进行波导波长测量要注意,测量信号波长完成后要将波长计从谐振点调开,以免信号衰减后影响后面的测量。
二,实验步骤(1)观察衰减器、空腔波长计、驻波测量线的结构形式、读数方法。
(2)按图一检查系统的连接装置及连接电缆和电缆头。
(3)开启信号源,预热仪器,并按操作规程调整信号工作频率及幅度,并调整调制频率。
注意:输出信号功率不能过大,以免信号过大烧坏检测器件及仪器,开启选频放大器电源,预热按说明书操作。
注意:分贝开关尽量不要放在60db位置,以免工作时因信号过大损坏表头。
(4)利用两点法进行测量,将波导测量线终端短路(同轴测量线终端开路),调测量放大器的衰减量和可变衰减器使探针位于波腹时,放大器指示电表接近满格,用公式1a,1b两点法测量波导波长。
(5)将驻波测量线探针插入适当深度(约1.0mm),将探针转移至两个波节点的中点位置,然后调节其调谐回路,使测量放大器指示最大。
(6)利用间接法来测量波导波长λg,首先,用波长计测量信号波长。
测三次取平均值,再按照公式二计算λg,测量完成后要将波长计从谐振点调开,以免信号衰减影响后面的测量。
校准晶体二极管检波器的检波特性(7)将探针沿测量线由左向右移动,按测量放大器指示每改变最大值刻度的10%,记录一次探针位置,给出u沿线的分布图形。
(8)设计表格,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的检波特性。
(9)作出晶体检波器校准曲线图。
令d作为测量点与波节点的距离;do是波节点的实际位置,d0+d就是测量点的实际位置(10)再移动探针到驻波的波腹点,记录数据,分别找到波腹点相邻两边指示电表读数为波腹点50%对应的值,记录此刻探针位置d1和d2,根据公式求得晶体检波率n,和(8)所得的数值进行比较。
三,实验结果分析两点法测波长T181.9 107.9T2 87 103.1T min 84.45 105.5 由公式(1b)可求得λg=42.1所测量的波导波长:42.1 波节点d0的位置:82相对电场强度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d(理论值)测量值d0 0.54 1.08 1.66 2.23 2.84 3.48 4.21 5.01 6.09 8.53测量点实际位置d+d087 87.54 88.08 88.66 89.23 89.84 90.48 91.41 92.01 93.09 95.53U 3 4 5 6 8.5 12 19 24 33 43.5 61(1)作出测量线探针在不同位置下的读数分布曲线数据分析:由于此时波导中存在的是驻波,并且测量的位置是从波节到相邻的波腹,所以画出来的波形应该是正弦曲线的四分之一,由上图可以看出,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给出检波晶体的校准曲线,求出晶体检波n;上图为对数坐标,横轴表示logE,纵轴表示logU分析:根据理论分析,上图应该是一条斜率为n的直线,而实际确实在前半段有所弯曲,而后半段近似于一条直线,故采用后半段计算斜率,经计算,直线的斜率约为2.1,所以晶体检波率为2.1。
第二种定标方式: = 2.15(3)两点法测波长如第一个表,λg = 42.1mm间接法测量波导波长λg = = 43.19mm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出的波导波长,可以看出相差不大,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准确,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4)做晶体检波特性的校准时,有哪些主要误差因素?怎样减少或避免?答:探针深入长度放在适当深度,当探针沿线移动时,应避免探针上下左右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