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考试资料1

操作系统考试资料1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一选择题1.以下(虚拟存储器)操作系统中的技术是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

2.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

3.一个作用第一次执行时用了5min,而第二次执行时用了6min,这说明了操作系统的(不确定性)特点。

4.下述操作系统类型中,那个操作系统一定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分布式系统?5.操作系统中,以下(缓冲技术)采用了“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6.按照所起得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

7.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和(进程管理)。

8.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资源共享和(程序的并发执行)。

9.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利用率)。

10.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处于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11.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的软件。

12.从用户的观点,操作系统是(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是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方便的虚拟机)。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是(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14.为了使系统中的所有用户都得到及时的响应,操作系统应该是(实时系统)。

15.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用户数越多)会使响应时间越长。

16.(分时系统)类型的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多台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17.(批处理系统)类型的操作系统允许用户把多个作业同时提交给计算机。

18.在(实时系统)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做出及时响应。

19.一个计算机系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多道程序实现了(宏观上并行)。

20.用户程序将一个字符送到显示器上显示,要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

二判断题X 1.自从有了计算机,就有了操作系统。

2.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引入后,不仅使得CPU与外设的工作可以并行,也使得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工作可以并行。

3.SPOOLing技术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X4.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软件的一种软件。

X5.多道程序设计就是多个程序在冒一时刻同时运行。

6.多道程序设计将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的CPU;SPOOLing技术奖一台物理上的I/O设备虚拟为多台逻辑上的I/O设备。

7.顺序执行的程序具有可再现性。

8.多道程序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

X9.操作系统是一种通用软件。

X10.操作系统是管理程序的软件。

三填空题1.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2.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够充分发挥(CPU)和(外设)并行工作的能力。

3.多道程序环境下的各道程序,宏观上它们是在(并行)运行,微观上它们是在(串行)运行。

4.(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两者之间互为存在的条件。

5.顺序执行的程序,具有(顺序性)性、(封闭性)性和可再现性。

6.操作系统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除此之外,操作系统还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用户接口。

7.批处理系统按内存中同时存放的运行程序的数目可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8.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多路性)、(独占性)、(交互性)和及时性。

9.实时系统分为两种类型:(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

10.(响应时间)是衡量分时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1.(批处理)系统不允许用户干预自己的程序。

12,.采用批处理系统,用户提交作业前必须使用(作业控制语言(JCL))编写(作业说明书),以指出作业加工的步骤。

13.操作系统为程序员提供的是(程序接口(系统调用)),为一般用户提供的是(命令接口)。

14.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多道)和(分时)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的正式形成。

15.如果一个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则属于(批处理系统)类型;如果一个系统可靠性很强,时间响应及时且具有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系统)类型;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时间响应比较及时,则属于(分时系统)类型。

1.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什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是控制硬件的软件”这一说法确切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控制硬件,同时它还控制计算机的软件。

3.设内存中有三道程序,A,B,C,它们按A~B~C的先后顺序执行,它们进行“计算”试画出多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少时间。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一、选择题1.并发执行的程序具有(间断性)特征。

2.在操作系统中,要想读取文件中的数据,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

3.在进程状态转换图中,(等待态—>运行态)是不可能的。

4.操作系统对进程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数据结构是(PCB)。

5.一个进程当前进行处于等待状态,则(当I/O完成后,它将变成就绪状态)。

6.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动态或静态)。

7.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是否拥有资源)。

8.建立进程就是(为其建立进程控制块)。

9.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原语)。

10.下面对进程的描述,错误的是(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11.多道程序环境中,操作系统分配资源是以(进程)为单位。

12.并发程序失去了封闭性事指(并发进程共享变量,其执行结果与速度有关)。

13.下面关于进程的描述,(进程是多道程序环境中的一个程序)不正确。

B.进程由程序、数据、栈和PCB组成C.线程是一种特殊的进程D.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执行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14.当一个进程处于(进程正等待着给它一个时间片)状态时,不属于等待状态。

15.以下关于进程的说法,(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正确。

16.进程的并发执行时若干个进程(在执行时间上是重叠的)。

17.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

18.以下进程控制块中的四项内容,(处理机状态信息)主要是由处理机各种寄存器中的内容组成的。

19.以下四项内容,(为进程分配CPU)不是进程创建过程所必需的。

B.建立进程控制块C.为进程分配内存D.将进程链入就绪队列20.一个进程被呼唤醒意味着(进程变成就绪状态)。

21.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有n(n>2)个进程,(有2个进程运行,有1个就绪进程,n-3个等待进程)情况不可能发生。

22.在单片处理机系统实现并发后,以下说法(各进程在某一时间段并发运行,CPU与外设之间并行工作)正确。

23.进程的数目主要受(CPU速度)得限制。

A.B.用户数目C.终端数目D.打开文件数目24.(一个进程变为等待状态)必定引起进程切换。

25.(轻量级线程)不是进程的实现方式。

二、判断题X1.用户态和核心态是由操作系统设定的。

2.Bernstein提出了控制进程并发执行的条件。

X3.只有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才可能被挂起。

4.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X5.线程所占优的储存空间一定比进程小。

X6.不同进程所执行的程序必定不同。

X7.并发执行的程序具有可再现性。

8.原语在执行时不能被中断。

X9.任一时刻,若有执行状态的进程,就一定有就绪状态的进程。

X10.进程既是拥有资源的单位,又使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单位。

11.特权指令只能在核心态下运行,而不能在用户态下执行。

X12.创建原语用来创建一个新进程,并将此新进程投入等待队列。

13.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X14.原语在执行时能被中断。

X15.进程是一段独立的程序。

16.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通过PCB来实现的。

X17.并发是指若干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

18.一个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进程。

X19.进程获得处理机而运行是自己能决定的。

X20.线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实现,同一进程内或不同进程的线程都可以并发执行。

三、填空题1.计算机处于(用户)态时,不能执行特权指令。

2.单道程序执行时,具有(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特点。

3多道程序执行时,具有间断性,将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特点。

4.进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和结构特征。

5.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运行状态)、(就绪状态)和(阻塞状态)。

6.判断一个进程是否处于挂起状态,要看该进程是否在(.内存),挂起状态又分为(就绪)和(挂起)。

7.进程影像通常由(程序)、(数据)、(栈)和PCB这四部分组成。

8.通常将处理机的执行状态分成(系统态)和(用户态)。

9.根据线程的切换是否依赖于内核把线程分成(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

10.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而程序师一个(静态)概念。

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①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②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

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进程的运行时间是300ms,切换另一个进程所花费的总时间是10ms,隐刺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时间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10//(300+10)=3.2%.3.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元,是操作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

线程只拥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可以和铜属于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资源。

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1)(2)。

1.这种策略一方面照顾了短进程,一个进程如果在100ms运行完毕它将退出系统,更主要的是照顾了I/O量大的进程,进程因I/O进入阻塞队列,当I/O完成后它就进入了高优先级就绪队列,在高优先级就绪队列等待的进程总是优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的进程。

而对于计算量较大的进程,它的计算如果在100ms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它将进入低优先级就绪队列,在这个队列的进程被选中的机会要少,只有当高优先级就绪队列为空,才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选择进程,但对于计算量大的进程,系统给予的适当照顾时间片增大为500ms。

根据图2-18,回答以下问题。

进程发生状态变迁1、3、4、6、7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