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选择题1.下面各种物体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A.小草上的露珠B.透明的玻璃弹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一滴干净的水B.空烧瓶C.近视眼镜的镜片D.一块厚度相同的玻璃3.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
A.细菌和病毒B.生物细胞C.微小的生物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首先笑笑用干稻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
A.矿泉水B.自来水C.池塘水6.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D.胸部7.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正确的是()。
A.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肉眼→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C.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8.下列是显微镜下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的是()。
A.B.C.9.下列关于洋葱表皮细胞基本结构正确的是()。
A.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B.a 是细胞,b 是细胞壁,c 是液泡C.a 是细胞核,b 是细胞壁,c 是细胞质10.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11.下列物品中,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装满水的烧杯B.装水的透明塑料袋C.梳妆镜12.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看到了下图那样的图像。
这时需要把标本向()移动才可能看到整个生物体。
A.左下方B.右上方C.右下方13.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大肠杆菌。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1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目镜上看去一片漆黑,可能原因之一是()。
A.标本没做好B.标本没放在显微镜上C.反光镜没调好15.科学家们受()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A.蝴蝶B.苍蝇C.蜜蜂二、填空题1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____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蚂蚁的触角呈_____________状,蝴蝶的触角呈_____________状。
17.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________随着显微镜制作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生命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第一个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_。
18.放大镜又叫( ),镜片是透明的,中央( )、边缘( )。
19.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荷兰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20.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
21.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三、判断题22.如果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比较脏,应直接用手去擦拭。
( )23.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放得越大。
( )24.我们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新冠肺炎病毒。
( )25.制作人血涂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样,也要先滴清水,再取样。
( ) 26.有些微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四、连线题27.下图是打乱的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步骤,请将图片与下方相对应的步骤顺序连线。
五、排序题28.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镊子滴管载玻片培养皿烧杯碘酒小刀吸水纸一位同学准备利用以上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他的操作过程如下:①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②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③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
⑤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请思考这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把正确的步骤写下来(填序号):________。
六、简答题29.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30.爷爷的老花镜不小心被打碎了,爷爷没有了老花镜无法看报纸,小科用玻璃和清水等材料为爷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放大镜,爷爷又能看报纸了。
水为什么能放大物体呢?31.暑假到森林公园游玩时,作为游客不能随便丢弃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
利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装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七、实验题实验探究。
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小科决定自己培养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草,放在窗台上;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32.他最有可能在( )号和( )号烧杯的水里观察到微生物。
33.在显微镜下,小红观察到一种微生物(如图所示),这种生物是()。
A.钟形虫B.变形虫C.草履虫34.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生物对环境有-定的需求,但不会对刺激产生反应B.微生物能进行繁殖C.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35.小科做的“研究哪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的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B.对比实验C.转换实验霉菌的研究:小明准备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36.用________刮少量的霉菌涂在两块________大小的面包上。
A.手指 B.牙签 C.相同 D.不同37.用滴管在一块面包上滴10滴水,在另一块面包上滴_________ 水。
A.20滴B.10滴C.0滴38.用塑料袋分别包好两块面包,扎好袋口___________ 。
A.都放在同一张桌子上B.一个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冰箱里C.一个放在冰箱里,一个放在抽屉里,持续观察,记录变化。
39.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小明同学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霉菌生长和________的关系。
它采用的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实验法;其中,实验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实验时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等。
40.我们知道食物腐败变质是由________引起的,霉菌就是其中的一种。
为了更好的储存食物,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保存食物。
八、综合题41.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图中的放大镜又叫( ) 镜,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 ) ,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 )。
(3)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 )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 )光线(填“会聚”或“发散”)。
4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名称:______________(2)这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50×,则这台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将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3)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4)你在目镜中观察到的物体图象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象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参考答案:1.C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小草上的露珠、透明的玻璃弹珠都能起到放大作用;窗户上的玻璃是平面镜,没有放大作用。
2.A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人们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
加满水后的烧杯、玻璃瓶、一滴干净的水等也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A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毙,毫无办法。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4.A操作显微镜时要遵照一定的顺序,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使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5.C培养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微小生物与常见生物一样,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池塘水。
因为池塘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
6.B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用放大镜能看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人们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所以B符合题意。
7.C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观察工具发展的顺序是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所以C符合题意。
8.B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它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错误;B.它是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正确;C.它是人体神经细胞,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
9.C根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可知,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洋葱表皮细胞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四部分构成的。
10.C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
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病毒专家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电子显微镜。
11.C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装满水的烧杯和装水的透明塑料袋在一定角度下会形成凸透镜的功能,具有放大功能,而梳妆镜不具有放大功能。
12.B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13.B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大肠杆菌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