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口算。

35某243某892某4125某842某582某673某862某725某850某2(1)学生口算。

(2)观察计算过程,说说哪几个算式的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两因数数字的特点。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25某()=()125某()=()45某()=()35某()=()55某()=()75某()=()(1)学生自由说。

(2)讨论哪种填法算起来最简便,最合理3.看横式,直接说出得数。

35某2某725某4某7125某8某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9求125与56相乘的积。

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反馈。

4.试一试。

25某2445某18(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来。

(2)引导学生讨论。

(3)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

15某1225某32125某4815某2某()25某4某()125某8某()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某1625某16125某1635某1225某2825某18125某48125某723.课本中练习。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五、作业作业本p1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1:我们班上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弹琴的人数最少。

学生2:参加跳舞的同学比参加唱歌的同学少几人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1:画“正”字能较清楚地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2:我觉得数据较多时更简便些。

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学生:把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蘑菇数加起来。

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5-37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二课时。

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创设情境,借助小数点搬家的规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小数,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没有太大的难度。

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小数点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设疑引趣到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归纳发现、形成知识、实践应用。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归纳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亲历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程,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卡,数字卡片,小圆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小数点搬家”。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

你看,它的快餐一份卖0.01元。

开张之后,生意非常火爆。

可是过几天蚂蚁一算账就郁闷了:不但没有赚钱,反而是亏了很多钱。

小数点也很不高兴,心想:我办搬搬家吧!于是,它向右轻轻一跳,快餐一份就变成了0.10元。

客人虽然少了很多,可是蚂蚁一算账很开心,因为赚了一些钱。

小数点也很高兴,心想:这肯定是我搬家的功劳,我再搬搬家吧,让你发大财。

于是,它又向右轻轻跳了一下,这时候快餐的价格就变成了0.01元。

这下可糟糕了,一个客人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中“蚂蚁快餐店”的情境讲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欲。

】一、讲授新课(一)小数点向右移动:1.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客人会越来越少呢生:因为快餐价格越来越贵。

师:为什么价格会越来越贵生:因为小数点在向右搬家。

师:小数点向右搬家,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做“小数点向右移动”。

2.(ppt出示快餐的三个价格:0.01元→0.10元→1.00元)师:这是快餐的三个价格。

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数,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生: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0,0.1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1.00,从0.01到1.00小数点一共向右移动了两位。

【设计意图:由“快餐价格”的变化的观察来理清图意,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小数点移动一位、两位,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昨天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通过预习,你得到什么结论生:从0.01到0.1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从0.01到1.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呢请你拿出预习卡,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分享。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验证结论的方法预设:(1)改写为以元角分为单位因为0.01元=1分,0.10元=1角=10分,1.00元=10角=100分,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验证了结论。

(2)利用数位顺序表。

0.01、0.10、1.00,这三个数的计数单位都是0.01,所以0.10中有10,个0.01,1.00中有100个0.01,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

(3)利用面积模型进行说明0.01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1是0.01的100倍;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

(4)其他方法(如有学生改写为以米、分米、厘米为单位进行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最终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这么多的方法,说明了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其实就是说明了这两个规律。

(ppt出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学生读一读这两个规律。

师:要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呢生: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ppt出示:......)师:同学们,老师这里用了省略号,我省略了什么生:按照这个规律往下推导还有很多。

师:同学们,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要是我想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时候要怎么办生: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师:比如0.01某10,这时候,只要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0.1就是0.01某10的积。

类似方法教学0.01某100=,0.01某1000=(强调数位不够,添0补位)【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归纳,学生对知识更加清晰;举一反三让学生学会按照规律类推出新知识。

】5.及时练习:口答:(1)把0.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得到的数扩大到原数的()倍。

(2)把1.04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得到104.5,扩大到原数的()倍。

你会算吗0.78某10=0.35某100=0.82某1000=【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所学即刻得到巩固。

】(二)小数点向左移动: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比原数扩大了;要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可能是生:缩小了。

2.师:同学们来看,这是1,1的小数点在哪里生:1的右下角。

(ppt出示:《小数点搬家》教学设计(李莉))师:仔细观察这三个数,1是怎么得到0.1和0.01的。

生: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0.1,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0.01。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我们得到重要的规律,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