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3篇)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体验研究的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综合实践课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跨学科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交通工具的研究时,学生需要涉及到地理、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四、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实践与生活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实践和生活的课程,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动力。
例如,在进行交通工具的研究时,学生需要关注生活中的交通问题,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注重过程、参与和体验的全新课程。
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整理收获并形成多种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和作品等。
这些成果在评价、交流、研讨和辩论中得到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理解、宽容、合作和分享,学会了客观分析和辨证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实践和体验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如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在课堂上,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和体验的环境。
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过分在乎学生的“作品”、“成果”和“汇报内容”的质量高低。
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
针对这些,我们要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
很多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例如,在教学《____,北京》一课时,本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奥运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奥运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看完“申办奥运成功的现场实况”时,激动万分,自觉地鼓掌,表露出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些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
此外,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有多种结论,也可能没有结论。
三、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必须“小”。
在选择综合实践课题时,学生通常会偏向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和自然主题,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等等。
因此,“综合
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该课程自身
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综合实践的选题不应过于“大”,因为这样会使活动内容面面俱到,课堂上虽然非常热闹但是活动的主题不明确。
例如,《____,北京》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观看申奥成功的实况,了解奥运的历史及有关知识(中国印),认识我国的奥运健儿(竟答),畅想____年如果我是____(合作表演),从现在起我要为____做些什么,设计方案。
整个活动虽然比较成功,但是教师总会感觉少了些什么。
课后一些专家说,这节课不如专门研究“舞动的中国印”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又可以让学生当堂课制作“中国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研究,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研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综合实践使用的仍是老教材,但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努力用老教材上出新花样,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本学期,我在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以我校农家文化为基础,构建知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
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提炼主题,如劳动、环保、自然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调查研究、上网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农家传统游戏的历史和玩法等知识,热爱我校的农家文化,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另外,我也让学生体味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
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例如,“我爱我的家”活动主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其中蕴涵的父母的殷切期望,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行。
在活动开展方法上,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总结、答辩、反思等研究活动。
例如,“农家文化系列之一--走进传统游戏”
活动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最后,我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研究和实践,在开放的研究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养成探究研究的态度和惯。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终达到个性健全发展的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经验,使其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因此,我们注重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也获得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化,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应该回归生活和社会,不能仅限于学校内部。
我们需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建立学校、家庭和
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实现全面教育。
因此,在选取研究课题时,应该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今社会变化多端,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中。
因此,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需要注重实践和创造,回归社会和生活。
教育应该在各种生活中进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
这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也是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