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能源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划分的依据是当时的能源动力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是蒸汽动力,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是电力,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近代科学反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通过材料中的1819年讣告,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而电灯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因此排除CD两项。

材料强调“机械动力”革命,因此可判断为蒸汽机,B项是蒸汽机的实践应用成果,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

没有因袭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B.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综合国力强于欧洲大陆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C项中法律关系的变革和材料中的“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是高度吻合的,意味着C很可能就是正确的答案,其实正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才导致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4.(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2分)(答出任意两个即可)(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照抄原文不给分)【答案】(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

(4分)(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2分)(3)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④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⑤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分)【解析】(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直接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从劳动力、政治制度、技术、市场等角度来归纳。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直接联系所学知识来作答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扣住重工业,联系所学来列举即可(3)影响可联系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进程、世界格局等角度来归纳,如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答案】C【解析】“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说明欧洲人需要中国的资源,再结合18世纪末叶这一时间考虑,可知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展需要大量的原料,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6.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以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为纽带,以世界市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机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在A.15、16世纪B.17、18世纪C.19末20世纪初D.20世纪90年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机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在19末20世纪初形成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说明工业革命向外主要是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殖民地,故A项符合题意;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新航路开辟影响;D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8.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的世界市场。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路及开创者(8分)(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3)概述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的影响?(12分)【答案】(1)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到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8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钢铁工业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内燃机制造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等。

(4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推进城市化进程;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文明转为工业文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壮大;改变世界面貌,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任答6点即可得6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以轻纺工业为主发展到以重化工业为主;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掌握国家政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解析】(1)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范围,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时刻先回顾学过的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上的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从东西两条路线或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支持的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回答解决。

回答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尤其是迪亚士、达·伽马与哥伦布谁先谁后。

(2)本题亦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答时要注意条例、清晰与简洁。

同时要注意审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且只需要举两个例子即可,以防“劳而无功”。

回答时,学生要注意两次工业革命时工业部门的差别,注意先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再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较难题目,回答时注意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内容,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结构、工业部门、阶级结构、社会生活、思想变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角度个归纳总结。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合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C.以物种交流、文化碰撞等为主要内容D.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正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区的非工业化国家的粮食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因此选项B、C、D正确,排除。

以欧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选项A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需要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爆发启蒙运动,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等人文资源;18世纪末,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西方国家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和廉价原料产地的需求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