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1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学习把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进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供应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究、操作活动猎取有关上数的组成阅历。

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究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看中发觉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好的语言讲解并描述操作过程。

4、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5、引导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9的组成难点:在探究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看中发觉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预备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一、复习8的组成玩“碰球嬉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

师:今日玩碰球嬉戏,老师与小伴侣的数合起来是8。

(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老师问,小伴侣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爱好。

师:今日,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元钱。

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伴侣每人预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

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由于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肯定要严格验证小伴侣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肯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状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只小狗。

4、展现个别幼儿的记录状况,发觉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知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挨次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三、活动延长:在角色嬉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阅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好玩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探究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意以嬉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究,获得学问。

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供应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主动、主动地探究出9的最正确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主动性。

注意了幼儿语言表达力量的培育。

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力量、规律思维力量得到了培育。

最终学问稳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2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9的组成,了解9分成两份由8种不同的方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看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增1、减1〕、互换关系。

3、鼓舞幼儿边操作边记录,会分工合作。

活动预备:1、教具:绒板、记录纸、音乐《找伴侣》2、学具:〔1〕人手1张数字卡片贴在椅子底下〔分别是1-8〕。

〔2〕区域8个。

1号2号区域:扔纸片嬉戏,记录纸1张,笔1支3号4号区域:投篮嬉戏,记录纸1张,笔1支5号6号区域:黑白配嬉戏,9人,记录纸1张,笔1支7号8号区域:吸管落地嬉戏,记录纸1张,笔1支活动过程:一、嬉戏导入,复习8的组成嬉戏:球碰球。

老师出示数字8:你的球数和我的球数合起来必需是8。

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嗨嗨,你的1球碰、7球〕。

也可请幼儿与幼儿之间玩球碰球的嬉戏。

二、在玩中学习,记录9的组成1、操作并记录师:今日老师预备了几个好玩的嬉戏,请你们自己选择喜爱的区域去玩一玩。

师: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玩具,记录在格子里。

大家一起玩一玩,分一分,每玩一次,都要记录在表格里,有重复的只记一次。

2、展现各组操作记录师:你玩得是哪一组的嬉戏?怎么玩的?怎样记录的?3、引导幼儿发觉互补和互换的规律〔1〕互补关系师: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8种〕左边的数字有什么改变?〔增加1个〕右边的数字有什么改变?〔削减1个〕〔2〕互换关系师:你和大家记录的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记录?4、稳固熟悉9的分合师:9可以分成1和8,那么1和8合起来是几?三、嬉戏找伴侣,稳固对9的组成的熟悉。

师:找到一个好伴侣,你的数字和好伴侣的数字合起来要是9。

音乐响,幼儿找伴侣。

四、活动延长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此类嬉戏,幼儿可以轮番去操作和记录。

五、活动评析:老师在此次活动中设计了投篮、黑白配、扔纸片等嬉戏,这些嬉戏都是幼儿平常熟识而又特别喜爱玩的嬉戏,通过这些好玩的嬉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在操作中学习9的组成,记录9的组成,充分表达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观念。

活动中老师细心设计的提问:“把9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左边的数字有什么改变?”“右边的数字有什么改变?”“你和大家记录的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记录?”引导幼儿一步一步、逐层深化去发觉互补互换关系,提问的设计充分表达了以幼儿为主体地位,老师为主导地位的学习。

在活动中,幼儿自由分组、自由选择、自主分工操作,老师并没有给与干预,充分表达了幼儿的自主性。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3活动目标:1、学习9、10 的组成,探究9、10的不同分法。

2、能依据肯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推想。

3、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预备:阅历预备:幼儿学习过8以内个数的组成物质预备:教具:7、8、9三个数的组成记录。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只笔,《心灵手巧》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推想10 的分法1、老师(出示6、7、8三个数的组成记录):把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8呢?你发觉什么?2、师幼概括:把一个数分成不同的两份,它的分法比这个数本身少一。

3、老师引导幼儿推想:假如把9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们猜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呢?二、包粽子1、老师:端午节妈妈要买10个粽子,有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妈妈可以买几个白粽子几个红豆粽子呢?2、请幼儿商量并介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幼儿检查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合起来是不是10个。

三、幼儿操作活动1、买粽子。

观看画面,用分合式记录妈妈买的两种粽子数。

2、看分合式填空格。

观看9以内的分合式,写数字填空格。

3、给小旗体色。

观看每排小旗的数量,用红黄两种颜色给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类,并在分合式上记录数量。

4、花儿多多。

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分别将图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5、《心灵手巧》——观看红花的数量以及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给花朵涂色,并填写9的分合式。

四、活动评价1、请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观看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

2、师幼共同观看记录结果,表扬采纳互补或互换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鼓舞大家在每次活动中迁移以前的操作阅历。

活动反思:幼儿学习把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进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供应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究、操作活动猎取有关上数的组成阅历。

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4活动目标: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究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看中发觉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好的语言讲解并描述操作过程。

活动预备: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

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爱好。

师:今日,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

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伴侣每人预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

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由于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小圆片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肯定要严格验证小伴侣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肯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状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现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觉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知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挨次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师:刚刚我们玩了水果店嬉戏,玩的时候我们小伴侣了9的八种分法,小伴侣真聪慧。

如今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伴侣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伴侣做给他看,你们情愿吗?〔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老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伴侣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课后反思:一、本节课的胜利之处。

1、充分表达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嬉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好玩的活动,注意幼儿主动参加,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索,在数学活动中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

教育心理学讨论说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剧烈的爱好,而爱好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爱好,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爱好,幼儿才会去主动探究,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才能制造性地运用学问,变苦为乐。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爱好,就要让数学教学布满魅力,就要求老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主动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同学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

从幼儿们在课堂上爱好盎然、主动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爱这样的课堂。

相关主题